每日經濟新聞 2024-08-09 15:10:29
陳宗法強調,適應新能源特性的市場機制也亟須完善。“電力市場基于傳統火電設計,難以適應新能源出力波動性大、長期預測精度低、曲線調節需求頻率高等特點。”
每經記者 周逸斐 每經編輯 陳星
8月8日,由中國能源研究會、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主辦,自然資源保護協會支持的2024電力低碳轉型年會暨電力圓桌年中會議在北京召開。
在會議現場,中國能源研究會理事長史玉波直言,我國電力低碳轉型取得顯著成就,但復雜性和不確定性依然存在。
值得注意的是,日前,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國家數據局發布《加快構建新型電力系統行動方案(2024—2027年)》,提出重點開展9項專項行動,推進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取得實效。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健全適應新型電力系統的體制機制成為與會人員討論的焦點。
中國能源研究會能源政策研究室主任林衛斌指出,適應新型電力系統市場機制創新的核心是有效實現電能量價值、調節價值、綠色價值三種價值。而要有效實現前述三種價值,要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充分發力,讓政府在彌補市場失靈方面精準發力。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首席專家、中國能源研究會理事陳宗法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微信采訪時進一步指出,當下我國電力市場架構體系初步搭建,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影響市場對資源的優化配置。他進一步解釋:“現有電力市場體系還不能完全通過市場機制體現新型電力系統中各種資源的多維價值。”
在電能量市場方面,現行“基準價+上下浮動”的電價機制,距離市場定價機制還有差距,不能充分反映供求關系的變化,也不能有效疏導成本。輔助服務市場方面,已基本實現市場全覆蓋,但費用分攤、價格機制不完善,交易品種相對單一,體現電力系統靈活調節價值不充分。
“容量市場處于起步探索階段。容量電價補償標準低,分年到位,且門檻高、考核嚴格,仍不足以提升電力系統容量充裕度。在綠電市場、綠證市場與碳市場方面,綠色環境權益機制尚未成熟,需完善、提升、協同,取得國際認可。”陳宗法說。
陳宗法還強調,適應新能源特性的市場機制也亟須完善。“電力市場基于傳統火電設計,難以適應新能源出力波動性大、長期預測精度低、曲線調節需求頻率高等特點。”
深化電力體制改革也一直是能源領域討論的重點。陳宗法表示,我國經歷兩輪電力體制改革,取得諸多成效,不過目前電力系統仍存在一些問題。
電力系統結構性矛盾突出,集中體現為源網荷儲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也反映了網源兩個環節“壟斷與競爭”的體制差異,影響清潔轉型、能源保供。
陳宗法建議,要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包括要以系統思維深化改革,構建能源電力領域“兩新”體系。聚焦網源協調,在掌握控制權的前提下,進一步開放電網投資,研究推進輸配分開改革,實現電網“管得住”與“放得活”的有機統一。
另外,聚焦新能源消納,以市場機制為導向,加強源網荷儲協調,市場、政府、企業協同發力,促進新能源高質量發展與“雙碳”目標實現。
“還需要以建設全國統一電力市場為方向,進一步優化完善、落實到位我國電力市場體系的各項舉措,充分發揮市場調節作用,實現電力市場體系由‘大而全’向‘實而效’轉變。”陳宗法說。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