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8-05 22:11:23
龍格表示,預計2024年底前,長期護理保險將正式發文全國推廣,成為中國社會保險的“第六險”,探索多層次長護險保障體系也成為當前地方政府和保險機構的共同目標。當前地方在多層次長期護理保障體系方面的探索還不多,浙江省的模式也是依托在“浙里惠民保”平臺,在原有保障的基礎上自愿選擇是否增加護理保障服務,此次上海將護理保障單獨拆出來成立“滬理保”,也是一種新的嘗試。
每經記者 袁園 每經編輯 張益銘
在中國社會加速老齡化背景下,養老護理風險已成為社會廣泛關注的議題。
在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上升為國家戰略的背景下,我國試點城市推行的政策性長護險,但就目前的情況來看,難以滿足老齡化形勢下多元化的護理保障需求。7月31日,一款“滬理保”上線,在上海一隅試點推行。這是市場上少有的以護理保障為主要內容的產品,不僅包含住院護理和居家護理,還包含了互聯網購藥保障。
在構建多層次長期護理保障體系下,“滬理保”模式能否成為長期護理險制度的有效補充?
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最新人口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年末,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為2.97億人,占總人口的21.1%,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為2.17億人,占總人口的15.4%。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長表抽取全部住戶10%填報的“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不健康、不能生活自理”抽樣數據計算可知,約2.34%的老年人生活不能自理,處于失能狀態。
龐大的“銀發浪潮”對醫療保健、生活照護有著巨大需求,也對金融產品和服務提出了全新要求。國家除在社保層面擴大試點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外,還應積極引導并鼓勵商業護理保險的發展。
因此,此次推出的“滬理保”頗受市場關注。據悉,“滬理保”是人保健康上海分公司聯合人保壽險上海分公司、平安財險上海分公司、中郵人壽上海分公司等多家機構共同推出的以提供護理服務為特色的定制型產品。保障責任包括兩部分:護理保障責任,分別是特定疾病住院護理保險金、意外住院護理保險金、特定疾病居家護理保險金、意外居家護理保險金:指定互聯網醫院藥品保障責任,覆蓋1200余種普通藥品目錄。參保人不限年齡(出生滿28天至80歲),每年保費為218元。
“滬理保”不限制本地居民投保,僅約定購買后所有理賠及服務,僅限上海地區使用。《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市場上的護理險產品多是以長期保障為主,稅優類的護理險產品年交保費主要在2400元左右,商業護理險產品的年繳保費多在1萬元起。從保障內容來看,市場上的商業護理險多包含了疾病身故保障,具有一定的現金價值。
就價格和保障內容來看,“滬理保”的確具有一定的普惠性。“我國商業護理保險發展還處于初級階段,沒有能‘一招鮮吃遍天’的成熟運作模式。”上海保險交易所保險業務二部總經理趙明浩表示,此次“滬理保”問世并在上海保險碼平臺上線,創新構建了商業護理保險的普惠模式。
為何保司要在上海推出以護理保障為主的細分類普惠保險產品?“首先,上海是我國最早進入老齡化社會的大都市,人口老齡化水平較高,迫切需要護理保險為人們因年老失能提供護理保障,市場空間較大。其次,當前保險業的競爭日益激烈,保險公司也需要不斷挖掘市場新需求,拓展新的業務領域。再次,國家近年來也一直鼓勵保險公司發展普惠保險業務,填補城鄉居民的風險保障空白。”首都經貿大學保險系原副主任、農村保險研究所副所長李文中對記者表示。
上海市保險同業公會副秘書長伍國良也表示,下一步上海將逐步探索多樣化護理服務類產品,包括基礎護理、高級護理及專業醫療護理等,以滿足老年人多元選擇。同時致力于設計靈活的保險條款,方便老年人根據個人健康狀況和經濟實力調整保額和保費。
作為有“社保第六險”之稱的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當前已在49個試點展開。國家醫保局發布的數據顯示,累計超過235萬人享受長護險待遇,累計基金支出超720億元,提供服務的定點護理機構約8000家,護理人員接近30萬人。
在政策性長護險之外,保司也在商業護理險產品進行了一些探索,但仍處于發展初期,產品缺乏創新,在定價、核保、理賠和風控方面能力仍顯薄弱。為構建多層次長期護理保障體系,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發布了《關于適用商業健康保險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產品有關事項的通知》,將適用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的商業健康保險產品范圍擴大到長期護理保險等商業健康保險品種,鼓勵保險公司開發針對既往癥和老年人等特定人群的商業護理險。同時,支持增加產品保障內容,提高靈活性,不再設計標準化條款,僅對既往癥人群設置承保要求,其他產品設計內容均交給經營主體。
在政策的支持下,保司在稅優護理險方面進行了很多探索,但是就市場上的護理保險產品來看,稅優之外的普惠類護理保險一直處于空缺狀態。
此前,浙江省曾發布《浙江省構建多層次長期護理保障體系實施方案》,探索形成以政策性長期護理保險為主體,“浙里惠民保”長期護理責任為補充,其他商業護理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等制度有序銜接、共同發展,各市場主體積極參與的多層次長期護理保障體系。
于是,浙江省依托“浙里惠民保”平臺,以個人自愿投保方式籌集資金,為失能失智人員在機構、社區或居家接受生活照料、相關醫療護理、輔助器具等服務提供補充性保障。投保對象為浙江省內醫保參保人員,不設置年齡、健康狀況、既往病史、職業類型、戶籍等前置條件。
“預計2024年底前,長期護理保險將正式發文全國推廣,成為中國社會保險的‘第六險’,探索多層次長護險保障體系也成為當前地方政府和保險機構的共同目標。”對外經貿大學創新與風險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龍格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當前地方在多層次長期護理保障體系方面的探索還不多,浙江省的模式也是依托在“浙里惠民保”平臺,在原有保障的基礎上自愿選擇是否增加護理保障服務,此次上海將護理保障單獨拆出來成立“滬理保”,也是一種新的嘗試。
龍格進一步指出,未來的多層次長期護理保障體系肯定是以政策性長期護理保險為底座,以稅優類護理保險、普惠型護理保險、商業護理保險相互補充的多層次保障體系。但究竟會以“滬理保”模式為主還是以“浙里惠民保”模式為主,還需要市場去檢驗。
封面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劉國梅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