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8-02 00:20:33
每經編輯 何小桃
據21世紀經濟報道援引新加坡當地媒體報道,7月30日,字節跳動新加坡辦公處疑發生集體食物中毒事件,多名員工在食堂吃了中式自助午餐后感到身體異樣,至少130人出現腸胃不適癥狀,有員工在辦公場所嘔吐,“甚至吐到癱倒在地起不來。”
隨后,字節跳動發言人在回應媒體時表示:“我們非常重視員工的健康和安全,公司已經立即采取措施支持所有受影響的員工,包括與應急響應部門合作為員工提供醫療照護。目前公司正配合相關當局展開對事故原因的調查。”
讀特新聞視頻截圖
菜單曝光,他們到底吃啥了
據讀特新聞報道,記者聯系到該公司一位在職員工小星。
小星表示,最近公司引進了兩家供應商,分別運營兩個餐廳。由于菜品質量高于其他餐廳,所以每天中午會有很多人排隊,“目測每家餐廳每天中午至少有三百人去吃。”他告訴讀特新聞記者。
小星提供其拍攝的7月30日午飯照片。圖片來源:讀特新聞
7月30日中午,小星發現餐廳內原本的兩條取餐隊伍,增加到了三條,所以排隊時間明顯縮短。“供應商每天的菜單會變,但三條隊伍里的菜都是一樣的,由自己取餐。”
從小星提供的照片來看,30日中午的菜品有兩種選擇。
圖片來源:讀特新聞
選擇一:(冷盤)土豆玉米沙拉,(粗糧)蒸糙米飯、炒河粉,(蛋白質)酸菜豬肉、炒雞丁、油燜大蝦,(蔬菜)清炒豆苗、蔥油水煮芥藍,(配菜)青椒炒雞胗,(湯)苦瓜排骨湯,(切塊水果)橙和哈密瓜。
選擇二:(冷盤)家常什錦蔬菜,(淀粉)蒸紅豆、豆醬炒面,(蛋白質)紅燒豬蹄,糯米雞翅,蒜香煮蝦 ,(蔬菜類)胡蘿卜炒小白菜,(配菜)肉末蒸蛋,(湯)冬瓜小雞湯,(甜品)切水果。
據小星回憶,當天下午3點23分,有位同事在工作群問是不是有人吃了午飯不舒服,因為他自己在衛生間嘔吐的時候,聽到隔壁也有人在吐,隨即群里不少人回應。此后,有同事要求清理公司幾個餐廳的洗手池,看起來是有人難受到沒走到衛生間就吐了。
“我和幾位同事加起來,幾乎把當天每個菜都吃到了,但是我們幾個人并沒事。而且從‘中招’人數來看,可能都集中在一條隊伍,但這也只是我的猜測,具體要看調查結果。”小星告訴讀特新聞記者。
涉事餐廳已暫停營業,等待調查
據21世紀經濟報道,新加坡食品局和衛生部7月31日晚間發文告表示,共有130人在字節跳動新加坡辦公處位于萊佛士碼頭一號(One Raffles Quay)26樓的食堂吃了云海肴和莆田供應的食物后出現腸胃炎癥狀。
問題食物疑似來自新加坡云海肴和莆田兩家供應商。據知情人士透露,感到不適的員工主要食用了中式自助餐中的變質雞肉,而當日肉類供應商為新加坡云海肴。
截至發稿,21世紀經濟報道多次致電云海肴和莆田母公司方叔叔餐飲管理有限公司,仍未聯系上對方進行回應。
據了解,云海肴Northpoint City分店和莆田中央廚房從即日起暫停營業,直至另行通知。
公司方面,字節跳動新加坡辦公處事發后已在20樓設置臨時醫療援助站點,并暫時封鎖食堂內的自助餐區,且發通告給員工說明情況。通告指出,公司將針對食堂提供的食物進行化驗、對食堂進行深度清潔,也會為周邊的廁所進行全面消毒。
有字節員工透露,此次字節新加坡工區發生的食品安全事件中,共有71位員工入院,當天55人出院;截止8月1日中午,67人已出院,還有4人仍在住院。
莆田發言人對外表示,問題食物并不來自莆田。“據公司了解,問題食物并不來自莆田。我們的自助餐廚房將暫停運作,配合當局的調查并等待調查結果。”
云海肴7月31日中午答復新加坡媒體詢問時表示:“我們正與其他供應商合作,為受影響人士提供協助,并與字節跳動及有關政府部門緊密合作,進行徹底的調查。我們嚴格遵守食物安全規例和衛生守則。客戶的健康和安全仍然是我們的首要考量。”
新加坡系字節重要業務中心
字節跳動在新加坡的業務發展迅速,近年來不斷擴大辦公規模,吸引了眾多科技人才。
公開資料顯示,字節跳動在新加坡設有規模較大的辦公場所,是其在東南亞地區的重要業務中心之一。
2020年10月,字節跳動在新加坡擴大辦公面積,搬入萊佛士碼頭一號大廈超過5500平方米的三層辦公樓。據介紹,該辦公樓是一個著名的商業辦公樓,許多國際知名企業都在此設有辦事處。
在業務范圍方面,據此前公開報道,新加坡辦事處主要負責Tik Tok等產品的運營、研發和市場推廣,同時也是字節跳動在東南亞地區的人才招募和培養基地。
資料顯示,新加坡是中國科技企業選擇擴展業務的重要地點。新加坡因其良好的營商環境、完善的法律制度以及對金融創新的支持,吸引了眾多中國科技企業,包括阿里巴巴、騰訊和字節跳動等。
編輯|何小桃 蓋源源
校對|程鵬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21世紀經濟報道、讀特新聞、證券時報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