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景遂寧 2024-07-23 10:01:57
“目前來看紅蜘蛛得到了控制,但還需要繼續加強管理……”7月16日上午,在遂寧射洪市沱牌鎮二教寺村的千畝柑橘種植基地,射洪市農業農村局經作站負責人羅莉捏著柑橘樹的葉片仔細查看著葉面色澤、紋理。
一句話,讓四川錦天福澤農業有限公司綜合部主任稅春燕放了心。2016年,該公司在沱牌鎮流轉了4000余畝土地用于種植不知火、愛媛38、耙耙柑三大柑橘品種,如今已成為遂寧國家農業科技園區核心區。“今年4月中旬天氣炎熱,雨水比較多,導致果園出現了大面積的根腐病,我們自身的防治效果不太明顯。”稅春燕回憶道,“我們通過平臺聯系了信息員,3個小時后專家就給出了解決方案,今年的收成還能再增加20%左右。”
遂寧國家農業科技園區核心區內的千畝柑橘林。全媒體記者 趙浩程攝
稅春燕所說的正是“四川科技興村在線”平臺。2021年以來,該市依托“四川科技興村在線”平臺,在全市范圍內陸續建立480個村級驛站,整合全市農業科技資源,通過信息員、分診員、專家三支隊伍,建立了“精準推送、快速響應、分級診療、線上解答”的運行機制,面向農業農村與基層一線產業發展中的技術問題提供專家指導,有效解決農業產業技術服務進村入戶“最后一公里”問題。其中,射洪市共設置305名信息員、114名專家、3名分診員,村級驛站實現轄區行政村全覆蓋。
射洪市農業科技研究中心主任青龍拿出手機向記者展示,信息員可將巡查時無法第一時間解決的問題拍照上傳至平臺,分診員則將根據圖文描述內容分派至相關領域專家,平臺將以短信方式提醒專家第一時間進行解答,從上報到反饋不超過3個小時。青龍告訴記者,目前問題主要集中在病蟲害防治方面,平臺還可進行種養殖技術科普。
此外,為實現農戶和專家的高效對接,平臺還采取相應的監督激勵措施,分診員還會以電話回訪農戶的形式,判定專家回復信息的真實性、有效性及群眾滿意度等,確保技術需求解決落到實處。“接下來,我們會加大平臺的監管力度、落實政策措施,將相關技術知識印制成冊,積極開展農業科普宣傳活動,更好地幫助農民群眾解決農業生產中遇到的難題。”青龍說。
讓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遂寧市科技局持續強化線上解答和線下咨詢服務,用活用好“四川科技興村在線”平臺,深入實施科技特派員制度,組建6個市級科技特派員團隊,5個“一縣一團”科技特派員服務團,涵蓋糧油、畜牧、果樹、林業、蔬菜、中藥材等領域,形成具有特色的農業培訓服務體系和穩定的人才隊伍。
數據顯示,今年遂寧市已服務1900余農戶,發起專家在線咨詢服務2111條,發布技術供給24條,有效解決農業生產中的各類問題1968個;派出科技特派員200余人次,開展技術指導、培訓50次,提供技術咨詢與服務1000余人次;深入鄉村開展科普培訓60余場次,培訓農民1.5萬余人次,累計發放各類科普圖書、資料13萬余份。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