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7-12 20:32:57
◎研討班在華參訪城市為北京、江蘇張家港、貴州貴陽和畢節。來自安哥拉、佛得角、莫桑比克、圣多美和普林西比4個非洲葡語國家的25名議員和議會高級官員參加了研討班。
◎此次研討班是中國與非洲葡語國家開展治國理政經驗交流的重要平臺,以研討班為橋梁,中非立法機構友好合作關系得到加強,有助于推動中國和非洲葡語國家務實合作邁上新臺階。
每經記者 張蕊 每經編輯 陳旭
制度穩則國家穩,制度強則國家強。今年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建立70周年。7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40多年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為黨領導人民創造經濟快速發展奇跡和實現社會長期穩定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
當今世界變亂交織,百年變局加速演進,中非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加強團結合作。
在這樣的背景下,近日,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舉辦主題為“攜手推進現代化事業,共筑高水平中非命運共同體”的非洲葡語國家議員研討班,在華參訪城市為北京、江蘇張家港、貴州貴陽和畢節。來自安哥拉、佛得角、莫桑比克、圣多美和普林西比4個非洲葡語國家的25名議員和議會高級官員參加了研討班。
目前,研討班在中國的行程已圓滿完成。對于這次中國之行,研討班成員們頗感振奮。《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很多成員是第一次來中國,他們對中國的印象“非常積極”“非常友好”,認為這次行程“非常重要”,是一次“創新之旅”,也是一次“嶄新的認識和了解中國的機會”。
此次研討班是中國與非洲葡語國家開展治國理政經驗交流的重要平臺,以研討班為橋梁,中非立法機構友好合作關系得到加強,有助于推動中國和非洲葡語國家務實合作邁上新臺階。
貴州是我國昔日貧困人口最多的省份之一,黨的十八大以來,貴州66個貧困縣全部摘帽,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累計脫貧923萬人。
貴州黔西市新仁苗族鄉化屋村是一個昔日被懸崖峭壁阻隔的小山村,如今,在一系列惠民政策扶持下,化屋村已然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成為全國鄉村旅游的重點村。
研討班一行在化屋村參訪 圖片來源: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外事局
化屋村共有村民1000余人,居住著苗、彝、漢3個民族。攔門酒、跳花坡、篝火舞、苗族蘆笙舞……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也成為鄉村旅游的重要資源。
這個小鄉村的現代化建設讓安哥拉國民議會主席團第一秘書、憲法和法律事務委員會成員曼努埃爾·鄧波大開眼界,他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在安哥拉,城鄉差距還比較大,但是貴州作為中國一個相對偏遠的省份,在很小的山村里已經有一些非常現代化的基礎設施和技術。我們能看到,中國的發展是實實在在落到每一個偏遠地區,落到每一位人民群眾身上的。”
曼努埃爾·鄧波 每經記者 張蕊 攝
同樣來自安哥拉的卡拉·德索薩是國民議會地方政府和國家行政管理委員會成員,她第一次來中國是14年前,對她來說,中國發展變化巨大。“中國好像完全變了一個面貌,而這樣的巨變又是真實存在的。”德索薩感嘆,中國脫貧攻堅戰取得的成果舉世矚目。
卡拉·德索薩 每經記者 張蕊 攝
更讓她覺得不可思議的是,貴州的這些鄉村不僅取得了脫貧攻堅戰的勝利,還成功轉型為旅游勝地,“這不僅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同時也極大促進了當地就業和第三產業的發展。”
鄧波對此同樣深受震動,他表示,安哥拉的經濟發展還比較落后,因此中國可供學習借鑒的經驗非常之多。
“首先在國家發展過程當中一定要關注貧困群體。”鄧波強調,中國在高速發展過程當中并沒有忘記貧困群體,從脫貧攻堅戰取得的成果就可以看出,中國政府對普通群眾脫離貧困狀態、提高生活水平的決心與付出。
他進一步闡釋:“在我們國家有巨富群體,也有許多生活在貧困線甚至在饑餓線徘徊的居民,如此大的貧富差距,不僅在安哥拉,在其他發展中國家也存在。但是中國政府一直致力于縮小貧富差距,這對我們來說是一個非常寶貴的經驗。”
“回國之后,我希望能夠推動議會與政府推行更多的減貧、對抗饑餓的舉措,這對我們國家來說是非常有幫助的。”他說。
除了風景秀麗、鄉土氣息濃厚的鄉村田園,貴州還有高科技、現代化的另一面。
得益于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和資源優勢、政策的有力支持和長遠戰略規劃,在數字經濟浪潮下,貴州正逐漸成為中國乃至全球數據中心布局的重要地區。
在貴陽市長嶺南路國家數字內容產業園內,研討班一行考察了國家大數據(貴州)綜合試驗區交流體驗中心(以下簡稱“交流體驗中心”)。
作為貴州、貴陽大數據產業發展的“微縮景觀”,交流體驗中心約5000平方米的展示空間中全方位展示了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數字化治理、數據價值化、數字生態等方面取得的成果。
問起貴州之行中對哪一站行程的印象最深,圣多美和普林西比(以下簡稱圣普)國民議會圣普——中國議會友好小組成員伍安多·卡斯特羅直言,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貴州的大數據交流體驗中心。“大數據中心體現了貴州當地政府在數字經濟發展以及數字經濟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成果,也是中國建設發展的成果,對我們來說是非常寶貴的經驗。”
伍安多·卡斯特羅 每經記者 張蕊 攝
鄧波在參觀完交流體驗中心后也深受震動,直言“這是我們此前沒有想到的”。他震驚于中國高新技術發展的迅速程度,贊嘆中國的高新技術人員、技術以及高新技術基礎設施等都已經走在了世界前列。
“中國在許多發展方面的經驗,不僅是一個發展中國家的榜樣,也是全世界的榜樣,是我們非洲國家甚至也是像葡萄牙這樣的國家需要學習的發展樣本。”鄧波說,高新技術發展也是未來安哥拉希望能夠同中國達成一些合作的領域。
無論是脫貧攻堅戰的勝利、鄉村振興的扎實推進,還是高新技術領域的飛速發展,都離不開中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制度優勢。
在貴州之行的參訪點位中,有一處“聯絡站”給成員們留下了深刻印象。
2022年3月,位于貴州畢節市的穎川村被確定為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畢節基層立法聯系點的一個基層聯絡站。在這里,研討班一行了解了穎川村基層立法聯絡站的“運作模式”。通過基層立法聯絡站開展的工作,群眾可以參與立法進程,立法能夠傾聽人民聲音,法規宣傳可以入腦入心,民事糾紛得以有效化解,民主、法治貫穿基層治理工作的全過程,群眾榮譽感、獲得感和幸福感不斷提升。
莫桑比克議會抵運黨黨團領袖維亞納·馬加良斯對穎川村基層立法聯絡站贊不絕口,將其稱為“非常獨特的中國民主的創新制度”。“對于貴州這樣一個人口基數很大又相對分散的地區而言,聯絡站是非常重要的基層民主制度。”他強調,這樣即便是最基層的人民群眾,即便是在貴州最偏遠的少數民族地區,也依然可以實現民心民意與當地政府的通達。
維亞納·馬加良斯 每經記者 張蕊 攝
在考察了穎川村基層立法聯絡站后,卡斯特羅對中國的民主制度感觸頗多,他稱贊這完全是一個非常具有中國特色的、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創新制度。
“中國是一個大國,幅員遼闊,人口規模也非常大,怎樣才能在這樣一個大國中把民主制度推行到基層,對我們來說是非常寶貴的經驗。”卡斯特羅表示,圣普也有很多基層的機構,“如果能在這些機構當中也效仿中國的這種人民民主制度,就可以讓更多基層的普通群眾也能同更上層的政府建立聯絡,把他們對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對未來的期待,反饋給當局。”
馬加良斯也表示,盡管莫桑比克的民主制度實現方式和中國不太一樣,但是像基層立法聯絡站這樣非常具有創新性的制度,可以讓基層群眾的聲音直達當地政府和立法機構,這對任何一個國家的民主制度來說都非常有參考意義。
“中國確實是有基層民主制度的,而且是一個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國家,這是一個對人民非常友好、非常值得信任的國家。”他說。
多年來,中國與非洲在基礎設施、制造業、農業等領域一直保持密切合作,分享技術和發展經驗,有效支持了非洲國家的現代化事業。
在采訪中,記者了解到,中國與莫桑比克、安哥拉、圣多美和普林西比、佛得角等非洲國家的合作非常廣泛且深入。多位受訪者都感慨“在我們國家到處都可以看到中國的身影”“我們與中國的合作涉及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比如,多位受訪者提到,該國的許多交通基礎設施均為中國援建,比如坐落在莫桑比克首都馬普托的非洲最大橋梁;在教育方面,該國有很多學生前來中國留學深造,回國后致力于推動兩國更深入的友好合作。
除了在基礎設施和教育領域的合作,馬加良斯還提到,中國和莫桑比克的友好關系從20世紀50年代就開始了,中國一直在堅定支持莫桑比克進行獨立運動。
卡斯特羅也提到,圣普當地很多醫院的醫療健康設備都是從中國進口的;在學習了中國的脫貧經驗后,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已經在進行一些類似的脫貧項目,希望幫助本國的貧困群眾實現脫貧減貧。
“在未來我非常希望中國和圣普之間擴大合作,比如在農業領域,希望在農業生產、農業設備等方面能有更多合作。”卡斯特羅說,在參觀了貴州的大數據中心后,也希望能夠在數字經濟方面學到中國更多的寶貴經驗。
鄧波也希望同中國加強在農業領域的合作,他認為根據中國的經驗,只有發展農業才能幫助貧困群體戰勝饑餓,真正實現脫貧。
加強兩國在工業化方面的合作同樣重要。鄧波表示,安哥拉作為非洲大國,也希望能夠建立更多像中國一樣技術發達的、基礎設施完備的工廠,因為當地也需要推動工業化進程,只有這樣更多安哥拉本地的好產品才能夠走出去。“而且工業化還能帶動就業,從而增加家庭收入,進而增加國家的稅收收入,這樣國家才能有余力把更多精力放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這是一個非常好的良性循環。”
記者注意到,6月27日上午,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介紹了“全國人大加強涉外立法,為經貿合作營造更好的法治環境的情況”。
對此,德索薩認為,這樣的立法工作非常有建設性。非洲國家向來非常重視與中國的合作,尤其是經貿領域的合作。“全國人大對于涉外立法工作的推動,一定會為未來中國和更多非洲國家或其他國家進行經貿合作創造更加友好的法治環境。”
她認為,這對安哥拉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發展機遇。因為在安哥拉不僅有公共資本投資中國企業,還有一些中國的社會資本投資安哥拉企業,有很多安哥拉企業希望前來中國進行投資,有這樣的立法推動,就能夠讓更多安哥拉企業在中國享受到更加友好、更加開放、更加有保障的投資環境。
“我相信隨著涉外立法的促進,未來一定有更多中國和安哥拉的企業在包括能源、淡水等領域實現更多的商業合作。”她說,也希望能夠有更多安哥拉企業向中國學習,成長為更具社會責任感的企業。
封面圖片來源: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外事局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