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5-30 07:56:29
每經記者|楊建 每經編輯|彭水萍
(一)重要市場新聞
美股三大指數集體收跌,道指跌411.32點,跌幅1.06%;納指跌0.58%,標普500指數跌0.74%。熱門科技股多數下跌,英偉達漲0.81%再創新高,公司創始人、CEO黃仁勛的資產凈值首次突破了1000億美元,達到1007億美元,位列全球富豪榜第15。戴爾科技漲近8%,股價再創歷史新高;美國航空跌超13%,公司第二財季業績不及預期。中概股普跌,納斯達克中國金龍指數跌0.86%。微博跌近3%,小鵬汽車、愛奇藝、嗶哩嗶哩跌超2%。
當地時間5月29日,美聯儲發布經濟狀況“褐皮書”顯示,全美的經濟活動從4月初至5月中旬持續擴張,大多數地區報告經濟活動略有增長,兩個地區報告經濟活動沒有變化。勞“褐皮書”顯示,預計物價近期將繼續溫和上漲。國際油價全線下跌,美油7月合約跌0.69%,報79.28美元/桶。布油8月合約跌0.67%,報83.38美元/桶。歐股主要指數收盤普跌,德國DAX30指數跌1.1%,英國富時100指跌0.88%,法國CAC40指數跌1.52%,歐洲斯托克50指數跌1.31%。
(二)宏觀新聞
5月29日周三,國務院印發《2024-2025年節能降碳行動方案》,強調重點控制化石能源消費,強化碳排放強度管理,分領域分行業實施節能降碳專項行動。方案提出,加快建設以沙漠、戈壁、荒漠為重點的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合理有序開發海上風電,促進海洋能規模化開發利用,推動分布式新能源開發利用。有序建設大型水電基地,積極安全有序發展核電,因地制宜發展生物質能,統籌推進氫能發展。加快建設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外送通道,提升跨省跨區輸電能力。加快配電網改造,提升分布式新能源承載力。積極發展抽水蓄能、新型儲能。大力發展微電網、虛擬電廠、車網互動等新技術新模式。
(三)機構觀點
正圓投資:當前市場正在集中力量辦大事。海外,5月美聯儲貨幣政策會議表態偏鷹,與會者認為經濟潛在增長動能仍舊較強,預期在通脹治理上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才能回到2%的目標水平。疊加此前較為樂觀預期所帶來的金融環境轉松,預計通脹短期內或仍舊搖擺,降息預期維持震蕩。國內,在經濟有效需求不足、預期較弱的背景下,超長期特別國債的發行既利當前,又利長遠。一方面,引導空轉資金購買國債,統籌這部分無效的流動性進行中長期投資,有助于穩定市場預期、拉動內需;另一方面,集中資源與力量作為投資的主力,既有利于地方財政休養生息,優化地方政府債務空間,更為重要的是,可以集中力量發展國家重大戰略與重點領域安全能力的建設,直接拉動有效投資,優化經濟結構,從而促進經濟的穩定增長與高質量發展。
青島安值投資董事長于超:前期地產政策出臺,外資回流,港股相對強勢,這兩個因素帶領A股沖高,后續沒有更強的增量信息,同時對于地緣風險的擔憂升溫,導致市場開始回調,行業層面,行業有大基金相關新聞,光伏層面的減產預期,電力層面的深化電力體制改革,市場短期在交易這些因素。對于后續,經濟短期沒有更強上修的預期,市場短期有調整的需求,現在正處在調整周期中,但經濟層面有政策的呵護,地產“517”新政、超長期特別國債發行、消費品以舊換新、大規模設備更新、專項債加速發行等,而且當前經濟數據趨穩,修正的空間幅度應該不會太大,隨著整體向下不確定性降低,后續調整完畢之后可能會迎來震蕩上行的走勢,方向上,可能會以先藍籌后成長的方向演進。
私募排排網:市場成交量繼續萎縮,周三市場沖高回落,收盤成交量回落至7082億水平,個股漲跌各半,高股息板塊表現較好,顯示市場依舊處于弱勢,市場仍然存在較大分歧,多空雙方爭奪激烈,投資者防御心態較重,市場依舊是存量博弈,高低切換的結構性行情,短線大盤可能會以箱體震蕩為主,繼續尋求多空平衡,因此大盤有繼續下探的可能,耐心等待成交量地量出現以及高位權重股補跌結束,到時候的大盤性價比可能會更高。具體策略上,我們認為全球高利率環境下,一些財務質量較好、營收增長穩定、分紅率較高的價值股或將延續強勢表現,并且在國內無風險理財利率不斷調降和基本面預期相對較弱的背景下,價值股對成長股的相對優勢可能會繼續維持。
(四)行業掘金
1、據媒體報道,高性能存儲一塊難求的背景下,短短兩個月內高盛兩度上調HBM市場預測。高盛分析師公布報告預計,全球HBM市場規模將在2023-2026年期間以約100%的復合年增長率增長,并在2026年達到300億美元,較3月份的預測上調30%以上。高盛指出,全球AI相關投資強勁,有望拉動HBM需求增長,HBM技術正在快速發展,每塊AI模塊中使用的HBM容量將會增加,也對需求形成提振。高盛重申未來幾年HBM供不應求的觀點,表示需求預測的上調幅度,超過了他們對HBM產能和良率估計的小幅上調。HBM作為基于3D堆棧工藝的高性能 DRAM ,打破內存帶寬及功耗瓶頸,GPU性能提升推動HBM技術不斷升級,市場需求激增。HBM需求強勁也讓封裝、材料、設備等環節隨之受益。概念股包括強力新材,飛凱材料,同有科技等。
2、據報道,我國或投入約60億元,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對全固態電池相關技術開展研發,寧德時代、比亞迪、一汽、上汽、衛藍新能源和吉利共六家企業或獲得政府基礎研發支持。多位業內人士表示,此項行業內史無前例的項目由政府相關部委牽頭實施,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對全固態電池相關技術開展研發,將聚焦聚合物和硫化物等不同技術路線。全固態電池是下一代電池技術的首選方案之一,與傳統的液態鋰電池相比,全固態電池擁有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高功率和溫度適應性等特點。今年以來,多家電池和整車企業陸續宣布了全固態電池的研發進展。研究機構預計到2030年左右,有望實現全固態電池和搭載車輛的小規模量產。概念股包括利元亨,翔豐華,奧克股份等。
3、據報道,近日,鈉電池公司希倍動力攜手珠海鵬森,簽署了價值超過數千萬元的鈉離子電芯訂單,標志著鈉離子電池商業應用的突破性實質進展。根據合同內容,珠海鵬森將向希倍動力采購總額超過3000萬元人民幣的鈉離子電芯,應用于車載動力、AGV、叉車、家庭儲能和工商業儲能等領域。今年以來,鈉電池訂單密集落地,僅僅5月新簽訂單已有4筆,涉及中鈉能源、華陽集團、普利特等企業。年內累計訂單達10余筆,最大金額超3億元。鈉離子電池具有寬溫性能、高循環效率壽命和轉化效率的特點,應用前景廣闊,未來有望在部分市場和領域形成對鋰離子的替代。隨著技術的不斷升級突破,鈉電池產業未來前景可期。概念股包括星云股份,普利特,美聯新材等。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