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4-23 22:54:26
每經評論員 楊卉
業績預告由盈轉虧后,鴻博股份(SZ002229,股價16.49元,市值82.18億元)與其算力業務的核心子公司英博數科之間的關系越發緊張。經歷了官方賬號自稱員工無法進入、發澄清公告、保安堵門后,鴻博股份一紙公告解聘了曾一手締造該公司“算力神話”的關鍵人物周韡韡。
鴻博股份之外,時值財報披露季,算力租賃企業不斷暴露風險,安奈兒終止收購、中貝通信因合作方簡稱問題引發誤會并致歉、恒林股份終止購買智算企業股權……頻頻出現的意外背后,是算力租賃行業急需調整準入門檻及重估現行商業模式和價值的現實。
去年大模型爆火后,算力租賃隨之走熱,跨界至算力租賃行業的門檻并不高,在風頭最盛時,只要有GPU貨源和少量啟動資金,很容易在遍地需求中敲定一個大訂單,通過預收貨款的形式繼續囤積算力,借此邁進AI大門。
風口之上,偶爾披露幾個大單進行“市值管理”不是難事,但要修飾出漂亮的業績卻難度不小。畢竟“掮客”毛利率有限,收到的貨款還需投入購置更多算力設備,短時間很難呈現亮眼業績。
從近期各家陸續爆雷的企業透露出的運營狀況來看,眼下,各方無疑需要審慎評估算力租賃行業的商業模式和價值。
其一,高端算力的首選貨源,也是國內大廠在跑通大模型時大多采用的算力,即英偉達的H系列及A系列AI芯片受禁售措施影響,“特供版”又性能驟降,市場接受度不高。如鴻博股份這樣因綁定英偉達而躋身算力龍頭股的企業,其獨特性和稀缺性難免受到影響,未來系列貨源的性能和穩定性也會遭到業內,尤其是大客戶的質疑。
其二,國產算力方面,技術壁壘導致的差距仍然存在,可流通算力對中間商的需求有限;加上供給方還在增加,除了初創的算力整合采購平臺,不少企業甚至直接與供貨方聯系,合作開發或完成算力配置,“掮客”的存在感有限,競爭壓力很大。
其三,我國已正式啟動全國一體化算力網建設工作,大型智算中心密集落地,租賃算力有了更公開便利的方式,單獨企業的優勢明顯下降。雖然算力租賃概念股屢屢嘗試切入智算中心,但很難掌握話語權。對小體量公司,尤其還是跨界企業來說,打造智算中心要與大型央國企競爭,無論是資金儲備還是基礎設施供給、技術支持等均不占優勢。
隨著大模型從技術演進過渡到應用落地階段,國內企業對算力的需求確實還在,但“倒賣”算力這門生意已無法完美適配當下的需求和市場環境。即便拋開利潤空間不談,穩定性和可持續性也很難保證。算力概念股如欲真正向AI轉型,長久走下去,還需找到更穩定的商業路徑。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