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4-15 11:40:15
每經評論員 賈運可
當投資者仍沉浸在“算力大牛股”鴻博股份(002229.SZ,股價19.92元,市值99.27億元)的預盈樂觀預期中時,一則業績修正公告將預期拉回至冰點:預盈“變臉”成預虧。短短數月間,究竟是何原因導致了如此巨大的差異?這背后折射的,除了冰冷的數字,更有公司治理的深層次問題。
在今年1月的業績預告中,鴻博股份給出了3740萬元至5610萬元的盈利預期,然而4月的最新修正公告卻顯示預計虧損5000萬元至5800萬元。業績預期出現如此大幅波動的核心原因是:鴻博股份49984.10萬元的算力合同款項不能如期確認收入。這一切,暴露出公司公告發布的失當與不負責任,相關管理層的責任不容推卸。
首先,我們不得不質疑,鴻博股份之前的業績預告究竟建立在何種基礎之上?49984.10萬元的算力合同款不是一個細微到可以忽略的數字,而是決定公司盈虧走向的關鍵。公司竟在不能確認其收入的情形下倉促發布預盈信息,這不僅有失嚴謹,也是對投資者的不負責任。
進一步而言,高管團隊在此之前是否已經意識到了可能出現的風險?如果有預見,為何未能及時采取措施,反而放任信息的不對稱對市場產生誤導?筆者建議,監管部門對此進行深入調查,確保投資者權益不受損害。
其次,就算力合同款本身及其真實性而言,鴻博股份應主動提供更詳實的資料,解答外界對于這筆款項是否真實存在的種種質疑與疑慮。業績預告的發布,早已不僅是一項財務活動,而是一場關系公司信譽、影響投資決策的重大事件。在這一事件中,信息的透明度是保護投資者利益的重要防線。
業績預告雖然并不是最終確定的業績,但對投資者而言,卻具有相當的指導和參考作用。鴻博股份的業績預告大幅失真,對市場秩序的破壞不可小覷,監管層應對此類失真的行為予以嚴肅的警告和處罰,甚至追究法律責任,以維護市場的公平和正義。
值得一提的是,這并不是鴻博股份首次在財務上出現問題。去年,公司因三項財務錯誤收到監管警示,公司財務總監等高管也被點名承擔主要責任。如此頻繁的財務錯誤,是否暴露了公司內部控制的不規范,乃至管理水平的不到位,這一切都令人質疑。
古人云:“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在資本市場中,一家企業經營的穩健與信息的透明,才是投資者心之所向。而當“淑女”被疑云籠罩,君子們的擔憂與遲疑就成了必然。
投資者的每一分錢都寄托著對企業發展的信任與期待,企業應以最大的誠信與責任,守護這份信任。對此,期待監管的嚴肅處理,期待鴻博股份能夠吸取教訓,重建信譽。畢竟,在資本的世界里,誠信始終是最寶貴的資本。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