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關于預制菜,六部門重磅發文!生產過程不允許添加防腐劑

每日經濟新聞 2024-03-21 18:29:22

每經編輯 張錦河    

據央視新聞3月21日,市場監管總局聯合教育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農業農村部、商務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印發《關于加強預制菜食品安全監管 促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通知》(下文簡稱為《通知》),內容聚焦預制菜范圍、標準體系建設、食品安全監管和推進產業高質量發展4個方面,首次在國家層面明確預制菜范圍,對預制菜原輔料、預加工工藝、貯運銷售要求、食用方式、產品范圍等進行了界定。

預制菜是以食用農產品等為原料,經工業化預加工,加熱或熟制后方可食用的預包裝菜肴,不得添加防腐劑。中央廚房制作的菜肴,不納入預制菜范圍。僅經清洗、去皮、分切等簡單加工未經烹制的凈菜類食品,屬于食用農產品,不屬于預制菜。速凍面米食品、方便食品、盒飯等主食類產品不屬于預制菜。《通知》要求推進預制菜標準體系建設,研究制定預制菜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開展預制菜監督抽檢和風險監測,嚴厲打擊違法違規行為,同時,將在餐飲環節大力推廣使用預制菜明示,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

《關于加強預制菜食品安全監管 促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通知》

一、規范預制菜范圍

預制菜也稱預制菜肴,是以一種或多種食用農產品及其制品為原料,使用或不使用調味料等輔料,不添加防腐劑,經工業化預加工(如攪拌、腌制、滾揉、成型、炒、炸、烤、煮、蒸等)制成,配以或不配以調味料包,符合產品標簽標明的貯存、運輸及銷售條件,加熱或熟制后方可食用的預包裝菜肴,不包括主食類食品,如速凍面米食品、方便食品、盒飯、蓋澆飯、饅頭、糕點、肉夾饃、面包、漢堡、三明治、披薩等。

各有關部門要統籌發展和安全,督促食品生產經營企業按照預制菜原輔料、加工工藝、產品范圍、貯藏運輸、食用方式等要求從事預制菜生產經營活動。大力推廣餐飲環節使用預制菜明示,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

二、推進預制菜標準體系建設

(一)研究制定預制菜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統籌制定嚴謹、統一的覆蓋預制菜生產加工、冷藏冷凍和冷鏈物流等環節的標準,明確規范預制菜食品安全要求。

(二)研究制定預制菜質量標準。推動研制預制菜術語、產品分類等質量標準,加強與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銜接。鼓勵依法制定包括產品質量、檢驗方法與規程等內容的企業標準和團體標準。

三、加強預制菜食品安全監管

(一)嚴格落實主體責任。督促預制菜生產經營企業按照《企業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監督管理規定》要求,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加強食品生產經營風險管控,嚴把原料質量關,依法查驗食用農產品原料的承諾達標合格證等產品質量合格證明,嚴格食品添加劑使用,切實保障預制菜產品食品安全。

(二)加強生產許可管理。修訂完善相關食品生產許可審查細則,提高預制菜行業準入門檻。各地市場監管部門要結合食品原料、工藝等因素對預制菜實施分類許可,嚴格許可審查和現場核查,嚴把預制菜生產許可關口。

(三)加大監督檢查力度。重點檢查預制菜生產經營企業進貨查驗、生產過程控制、貯藏運輸等環節質量安全措施落實情況,對檢查發現的問題,要責令整改到位,形成監管閉環。組織開展預制菜監督抽檢和風險監測,嚴厲打擊違法違規行為。

四、統籌推進預制菜產業高質量發展

(一)增強優質原料保障能力。指導食用農產品原料生產集中區加大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建設和相關設備設施投入,持續推進“第一車間”建設,提升食用農產品原料商品化和標準化水平;指導農產品種植戶、養殖戶科學用藥,嚴防農藥、獸藥殘留超標風險,保障農產品原料品質安全。鼓勵預制菜生產企業與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立協作關系,保證食用農產品原料來源穩定、安全可靠。

(二)提升關鍵技術創新研發水平。鼓勵預制菜企業聯合科研單位開展氣調保鮮、精準保鮮與品質調控等關鍵共性技術研究,著力解決風味衰減難題;創新非熱加工、微生物控制、微膠囊包埋、營養與風味穩態化等技術工藝,減少營養成分損失,提升產品品質和口味復原度;鼓勵預制菜企業使用新型產品包裝材料,減少包材使用量、提升包裝強度,防止食品過度包裝。

(三)加快先進生產工藝裝備應用。鼓勵研發食用農產品原料預處理關鍵設備,加強去皮剝殼、分選分級、清洗切割等預加工裝備應用,提升原料智能化、保鮮化處理水平。推廣應用適應預制菜發展的加工、包裝、倉儲、物流等先進設備,提升關鍵工藝自動化水平和生產流通效率。

(四)積極營造良好產業發展環境。支持地方推進預制菜產業集聚區建設,實行集中統一管理,提高集約化規模化效應。鼓勵相關行業協會、產業聯盟等加強行業誠信體系建設,推進預制菜品牌培育,發揮規模企業示范引領作用。支持開展預制菜口味、品質、營養等第三方評價活動,不斷提高消費者對預制菜的安全感和滿意度。

預制菜要不要進校園?教育部此前表態

去年9月,一些地方“預制菜進校園”話題受到社會廣泛關注。

此外,新華社2023年9月22日晚報道,記者就“預制菜進校園”采訪教育部有關司局負責人。

據這位負責人介紹,學校食品安全和營養健康事關學生健康成長,教育部長期以來會同相關部門,切實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嚴格落實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規,先后制定實施了《學校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管理規定》《營養與健康學校建設指南》等制度規定,不斷加強對學校食品安全和營養健康的管理。

食品安全法第五十七條規定,學校等集中用餐單位的食堂應當嚴格遵守法律、法規和食品安全標準;從供餐單位訂餐的,應當從取得食品生產經營許可的企業訂購,并按照要求對訂購的食品進行查驗。供餐單位應當嚴格遵守法律、法規和食品安全標準,當餐加工,確保食品安全。

這位負責人指出,黨和政府高度重視學校食品安全,十分關心學生健康成長,廣大家長期望孩子在學校吃得既綠色安全又營養健康。經研究,鑒于當前預制菜還沒有統一的標準體系、認證體系、追溯體系等有效監管機制,對“預制菜進校園”應持十分審慎態度,不宜推廣進校園。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央視新聞、新華社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據央視新聞,3月21日,市場監管總局聯合教育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農業農村部、商務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印發《關于加強預制菜食品安全監管 促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通知》(下文簡稱為《通知》),內容聚焦預制菜范圍、標準體系建設、食品安全監管和推進產業高質量發展4個方面,首次在國家層面明確預制菜范圍,對預制菜原輔料、預加工工藝、貯運銷售要求、食用方式、產品范圍等進行了界定。 預制菜是以食用農產品等為原料,經工業化預加工,加熱或熟制后方可食用的預包裝菜肴,不得添加防腐劑。中央廚房制作的菜肴,不納入預制菜范圍。僅經清洗、去皮、分切等簡單加工未經烹制的凈菜類食品,屬于食用農產品,不屬于預制菜。速凍面米食品、方便食品、盒飯等主食類產品不屬于預制菜。《通知》要求推進預制菜標準體系建設,研究制定預制菜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開展預制菜監督抽檢和風險監測,嚴厲打擊違法違規行為,同時,將在餐飲環節大力推廣使用預制菜明示,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 《關于加強預制菜食品安全監管 促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通知》 一、規范預制菜范圍 預制菜也稱預制菜肴,是以一種或多種食用農產品及其制品為原料,使用或不使用調味料等輔料,不添加防腐劑,經工業化預加工(如攪拌、腌制、滾揉、成型、炒、炸、烤、煮、蒸等)制成,配以或不配以調味料包,符合產品標簽標明的貯存、運輸及銷售條件,加熱或熟制后方可食用的預包裝菜肴,不包括主食類食品,如速凍面米食品、方便食品、盒飯、蓋澆飯、饅頭、糕點、肉夾饃、面包、漢堡、三明治、披薩等。 各有關部門要統籌發展和安全,督促食品生產經營企業按照預制菜原輔料、加工工藝、產品范圍、貯藏運輸、食用方式等要求從事預制菜生產經營活動。大力推廣餐飲環節使用預制菜明示,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 二、推進預制菜標準體系建設 (一)研究制定預制菜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統籌制定嚴謹、統一的覆蓋預制菜生產加工、冷藏冷凍和冷鏈物流等環節的標準,明確規范預制菜食品安全要求。 (二)研究制定預制菜質量標準。推動研制預制菜術語、產品分類等質量標準,加強與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銜接。鼓勵依法制定包括產品質量、檢驗方法與規程等內容的企業標準和團體標準。 三、加強預制菜食品安全監管 (一)嚴格落實主體責任。督促預制菜生產經營企業按照《企業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監督管理規定》要求,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加強食品生產經營風險管控,嚴把原料質量關,依法查驗食用農產品原料的承諾達標合格證等產品質量合格證明,嚴格食品添加劑使用,切實保障預制菜產品食品安全。 (二)加強生產許可管理。修訂完善相關食品生產許可審查細則,提高預制菜行業準入門檻。各地市場監管部門要結合食品原料、工藝等因素對預制菜實施分類許可,嚴格許可審查和現場核查,嚴把預制菜生產許可關口。 (三)加大監督檢查力度。重點檢查預制菜生產經營企業進貨查驗、生產過程控制、貯藏運輸等環節質量安全措施落實情況,對檢查發現的問題,要責令整改到位,形成監管閉環。組織開展預制菜監督抽檢和風險監測,嚴厲打擊違法違規行為。 四、統籌推進預制菜產業高質量發展 (一)增強優質原料保障能力。指導食用農產品原料生產集中區加大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建設和相關設備設施投入,持續推進“第一車間”建設,提升食用農產品原料商品化和標準化水平;指導農產品種植戶、養殖戶科學用藥,嚴防農藥、獸藥殘留超標風險,保障農產品原料品質安全。鼓勵預制菜生產企業與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立協作關系,保證食用農產品原料來源穩定、安全可靠。 (二)提升關鍵技術創新研發水平。鼓勵預制菜企業聯合科研單位開展氣調保鮮、精準保鮮與品質調控等關鍵共性技術研究,著力解決風味衰減難題;創新非熱加工、微生物控制、微膠囊包埋、營養與風味穩態化等技術工藝,減少營養成分損失,提升產品品質和口味復原度;鼓勵預制菜企業使用新型產品包裝材料,減少包材使用量、提升包裝強度,防止食品過度包裝。 (三)加快先進生產工藝裝備應用。鼓勵研發食用農產品原料預處理關鍵設備,加強去皮剝殼、分選分級、清洗切割等預加工裝備應用,提升原料智能化、保鮮化處理水平。推廣應用適應預制菜發展的加工、包裝、倉儲、物流等先進設備,提升關鍵工藝自動化水平和生產流通效率。 (四)積極營造良好產業發展環境。支持地方推進預制菜產業集聚區建設,實行集中統一管理,提高集約化規模化效應。鼓勵相關行業協會、產業聯盟等加強行業誠信體系建設,推進預制菜品牌培育,發揮規模企業示范引領作用。支持開展預制菜口味、品質、營養等第三方評價活動,不斷提高消費者對預制菜的安全感和滿意度。 預制菜要不要進校園?教育部此前表態 去年9月,一些地方“預制菜進校園”話題受到社會廣泛關注。 此外,新華社2023年9月22日晚報道,記者就“預制菜進校園”采訪教育部有關司局負責人。 據這位負責人介紹,學校食品安全和營養健康事關學生健康成長,教育部長期以來會同相關部門,切實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嚴格落實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規,先后制定實施了《學校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管理規定》《營養與健康學校建設指南》等制度規定,不斷加強對學校食品安全和營養健康的管理。 食品安全法第五十七條規定,學校等集中用餐單位的食堂應當嚴格遵守法律、法規和食品安全標準;從供餐單位訂餐的,應當從取得食品生產經營許可的企業訂購,并按照要求對訂購的食品進行查驗。供餐單位應當嚴格遵守法律、法規和食品安全標準,當餐加工,確保食品安全。 這位負責人指出,黨和政府高度重視學校食品安全,十分關心學生健康成長,廣大家長期望孩子在學校吃得既綠色安全又營養健康。經研究,鑒于當前預制菜還沒有統一的標準體系、認證體系、追溯體系等有效監管機制,對“預制菜進校園”應持十分審慎態度,不宜推廣進校園。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央視新聞、新華社
預制菜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阿v网站在线观看,九九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热香蕉在线精品视频播放,欧美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中国精品久久久久国产 | 直接在线看黄AV免费观看 | 久久综合香蕉久久久久久久 | 午夜免费视频国产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国产情侣Av在线 | 亚洲国产欧美亚洲gif动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