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2-27 21:48:05
◎盡管晶科能源2023年業績表現較好,但目前光伏行業卻普遍面臨全產業鏈過剩的憂慮。InfoLink表示,隨著各環節供應鏈在2023年加速產能的投放,行業供應面臨嚴重過剩。
每經記者|朱成祥 每經編輯|陳俊杰
2月27日晚間,光伏組件龍頭晶科能源(688223.SH,股價8.60元,市值860.4億元)披露的2023年業績快報顯示,公司營收1186.82億元,同比增長43.55%;歸母凈利潤74.86億元,同比增長154.97%。
關于2023年營收、凈利潤雙增,晶科能源表示,主要系公司光伏組件出貨量大幅增加所致。
值得一提的是,晶科能源四季度凈利潤環比下滑。2023年三季度公司歸母凈利潤為25.11億元,而四季度為11.32億元,環比下滑54.92%。
2023年的光伏市場,一大特點是N型組件快速替代P型組件,尤其是N型TOPCon組件,發展尤為迅猛。而晶科能源正是TOPCon龍頭。
根據InfoLink數據,2023年全球組件排名中,晶科能源位列第一,隆基綠能、天合光能并列第二,晶澳科技排名第三。InfoLink認為,晶科能源憑借快速選定N型技術的優勢在上半年出貨表現已相當優異,順利重回王座。
關于營收增長,晶科能源表示,2023年,在全球光伏裝機總量穩步增加的同時,光伏市場對于N型先進產品的需求逐漸成為主流。隨著技術變革全面推進,新老產能加速迭代,行業供需關系的變化造成終端產品價格呈總體下降趨勢。面對行業周期波動下的激烈競爭,公司始終堅持以客戶需求為導向,憑借N型TOPCon技術和產品的持續領先,以及全球化運營和一體化產能等方面的優勢,實現N型組件出貨快速放量,帶動經營業績較上年同期大幅增長。
2023年,N型產品快速替代P型。據InfoLink調查,多數生產P型電池的企業在11月起就持續面臨生產虧損。起初,企業還有辦法透過外發代工與雙經銷的方式保障自身產線運作與現金流,隨著市場需求快速切換到N型產品、P型電池代工訂單接續萎縮下,也影響PERC電池代工費快速下滑。時至年末,企業已經難以透過代工費盈利,行業基本處于生產即虧損的狀態,電池環節悲觀氛圍涌現。
在2023年12月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表中,晶科能源表示,組件價格下行周期中,行業盈利表現進一步分化。先進產能占比高、成本渠道優勢強的一體化企業更具競爭力。而部分老舊產能和競爭激烈的市場盈利將面臨較大挑戰。當前行業已出現開工率分化、部分企業擴產放緩、和新進入者陸續退出的情況,新老技術迭代以及落后產能出清的步伐有望進一步加快。
盡管晶科能源2023年業績表現較好,但目前光伏行業卻普遍面臨全產業鏈過剩的憂慮。InfoLink表示,隨著各環節供應鏈在2023年加速產能的投放,行業供應面臨嚴重過剩。其中以電池環節更甚,技術的迭代下,既有的506GW PERC電池產能迭加以TOPCon為首的670GW N型高效電池產能,2023年末總產能達到1100GW以上,超過終端需求兩倍有余。
晶科能源2023年良好的業績,受益于率先選擇TOPCon路線。那么,當頭部企業紛紛擴產TOPCon后,晶科能源又將受到怎樣的影響?
其在2023年9月份投資者關系活動表中透露,2022年公司率先實現TOPCon大規模量產,在2023上半年成為行業首家實現單季度10GW出貨規模的企業。從目前市場招投標進程和體量來看,TOPCon市占率提升較快,但產能投產和有效產能達產仍需要大量技術累積和爬坡周期。得益于前期成功建設經驗,公司產能爬坡速度較快、先進產能占比較高、一體化各環節配合度高,半年左右的領先優勢將保持甚至進一步擴大。
率先“擁抱”TOPCon,讓晶科能源“重回王座”,但隨著光伏行業各大廠家積極擴產TOPCon,晶科能源似乎也開始感受到壓力。公司2023年三季度歸母凈利潤為25.11億元,而四季度為11.32億元,環比下滑54.92%。
在2023年12月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表中,晶科能源表示,由于季節性因素,四季度行業整體處于去庫存周期,庫存消化受物流、項目進度、分銷商訂單管理等眾多因素影響。目前降價過程中,分銷主導的歐洲市場庫存數量處于短期正常偏高水平。隨著明年市場需求進一步釋放,預期庫存消化逐步回歸正常水平。
展望未來,晶科能源認為,公司四季度出貨量及開工率均維持行業領先水平。一季度受春節因素影響為傳統淡季,但受益于N型TOPCon產品的高市場占比以及海外高價長單貢獻,公司有信心維持較同業更好的產能利用率以及業績表現。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孔澤思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