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每經專訪張禮卿:現在不僅需要宏觀經濟政策刺激,更需要加快結構性改革

每日經濟新聞 2024-01-26 21:57:53

日前,由朱民、張禮卿主編的《變局與應對:全球經濟金融趨勢與中國未來》在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發布。會后,張禮卿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時表示,要權衡好“短期應對”和“長期負擔”。決策時需要考慮長期負擔,要有長期主義觀點,但也要考慮眼前的處境。不過,短期應對需要根據情況的變化及時進行調整。

每經記者 張宏    每經編輯 馬子卿    

1月24日,由朱民、張禮卿主編的《變局與應對:全球經濟金融趨勢與中國未來》在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發布。來自“全球經濟治理50人論壇”的十余位高層專家學者,立足全球經濟治理宏觀視角,探討走向“滯脹”的全球經濟、碎片化的國際金融格局、國際貨幣體系、全球貿易和能源格局演變等17個重大專題領域。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宏 攝

在新書發布會上,中央財經大學國際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全球經濟治理50人論壇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張禮卿圍繞人民幣國際化等議題發表主旨演講。

會后,張禮卿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NBD”)專訪時表示,擴大金融開放,對于企業分散經營風險和降低融資成本是有益的。受到“友岸外包”“近岸外包”“小院高墻”影響的企業應該加緊走出去

擴大金融開放,對于企業分散經營風險和降低融資成本是有益的

NBD:在建設開放金融市場的同時,有哪些“漏洞”需要注意和防范?

張禮卿:進一步擴大金融開放,允許企業在全球范圍內配置資源,對于企業分散經營風險,降低融資成本是有益的。在開放環境下,企業可以自主決定是留在國內還是走出去。政府要做的事情就是創造良好的投資營商環境,要相信企業有能力客觀地做出投資決定。

從維持宏觀經濟金融穩定角度來講,開放之后監管部門需要加強風險防控。“門”打開的同時,面對可能發生的風險,可以通過妥善運用宏觀經濟政策、外匯市場干預和宏觀審慎管理等政策工具進行應對。

當然,只要決定開放,就要準備面對風險,因為風險是很難徹底消除的。監管能做的,是將風險控制在最低限度。完全沒有風險的改革是不存在的。如果任何風險都不愿或不能承受,那將一事無成。

NBD:在您看來,目前“出海”對于哪些企業來說機遇更大?

張禮卿:當前,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調整正在倒逼中國企業走出去。受“友岸外包”“近岸外包”“小院高墻”影響明顯的企業應該加緊走出去。

我們看到,不少受經濟制裁影響較大的企業,已經走向東南亞等地區。這是“去風險”的行為,是理性的選擇。如果不走出去,這些企業將面臨失去市場等風險。

要權衡好“短期應對”和“長期負擔”,及時調整貨幣政策非常重要

NBD:剛剛的演講中您提到,我們目前不僅需要宏觀經濟政策刺激,更需要加快結構性改革。如果沒有成功的結構性改革,這些刺激不僅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還會造成長期的負擔。那么,您認為“短期應對”和避免“長期負擔”,何者更重要?

張禮卿:要權衡好“短期應對”和“長期負擔”。一般說來,決策時需要考慮長期負擔,要有長期主義觀點。有時候,確實也要考慮眼前的處境,甚至采取一些相對極端的政策應對。不過,這種短期應對需要根據情況的變化及時進行調整。

NBD:在討論提振經濟的議題時,一些觀點提到“大水漫灌”。您認為“大水漫灌”長遠來看會帶來什么負擔?

張禮卿:主要是債務。一些國家在經濟增長低迷時,往往選擇擴大債務規模。他們引用了凱恩斯的話——“從長遠看,我們都已死去”,以此來說明不考慮長遠問題,要解決眼前的問題。

在增長和穩定面臨嚴重挑戰的時候,適當擴大財政赤字和政府債務,擴張社會信用,具有合理性。但有兩點需要特別注意。一是要確保債務資源的合理有效使用,這是未來債務償還的關鍵。二是在情況有所緩解時,要及時將政策重點轉向國家財政和整個社會信用規模的可持續性。及時調整貨幣政策非常重要。


NBD:去年下半年以來,我國的CPI和PPI有所下降,您認為這種情況會產生怎樣的后果,應該如何應對?

張禮卿:自去年下半年以來,除個別月份外,CPI一直處于負值區間,PPI也處在負值區域。通貨緊縮會顯著影響消費和投資預期,從而對經濟增長產生致命的不利影響。

由于商品和資產的價格持續下跌,消費者會推遲商品購買,企業會推遲原材料采購甚至整個項目的開工,金融投資者也會選擇觀望等待。另外,通貨緊縮也將導致實際利率上升,從而加大企業的融資成本。一旦通貨緊縮最終形成基本態勢,那么,消費和投資更加不可能獲得提升,內需擴大也將變得更加困難。

當前的市場信心不足和預期轉弱,不只是因為生產過剩和訂單缺乏,在很大程度上是制度性和結構性的。一方面,應加大財政政策的刺激力度,實施相對寬松的貨幣政策,為經濟恢復創造更加寬松的宏觀政策環境。另一方面,應加快結構性改革,通過不斷完善法制和投資營商環境,特別是加強對民營企業家的產權和權益保護,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以便有效恢復企業的投資信心,促進投資預期轉強。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41N1223560959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企業 經濟 政策 經濟政策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阿v网站在线观看,九九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热香蕉在线精品视频播放,欧美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日本乱码伦电影 | 思久96热在精品国产 | 日本中文字幕熟女 | 日本性视频高清天天摸天 | 亚洲精品日韩国产 | 亚洲成Aⅴ人的天堂在线观看女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