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中央督察組集中通報突出生態環境問題5個典型案例!

每日經濟新聞 2023-12-09 09:31:44

每經編輯|杜宇

據生態環境部網站12月8日消息,第三輪第一批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深入一線、深入現場,查實了一批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核實了一批不作為、慢作為,不擔當、不碰硬,甚至敷衍應對、弄虛作假等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為發揮警示作用,切實推動問題整改,現對第二批5個典型案例進行集中公開通報

青海省一些地方小水電開發生態保護不力 影響河流生態系統健康

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協調局指出,2023年11月,中央第五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督察青海省發現,青海省一些地方存在小水電清理整改不嚴不實、生態流量監管流于形式、部分河流連通性受到阻隔等問題,影響河流生態系統健康。

主要問題:一是小水電清理整改不嚴不實。督察發現,青海省有關部門和一些地方對小水電清理整改工作推進遲緩,有的該退出的沒有退出,有的要整改的敷衍應對。2022年4月,省水利廳、發展改革委制定《青海省小水電清理整改工作實施方案》,要求2023年6月底前完成“一站一策”清理整改方案,但截至督察時,64座列入“退出類”的小水電站,仍有23座沒有完成退出方案。為指導各地開展整改,青海省編制了小水電清理整改綜合評估報告,對湟水干支流相關小水電站,要求嚴格落實2019年省生態環境廳、能源局編制的該流域水電開發環境影響回顧性評價報告中“落實過魚設施、恢復河道連通、實施增殖放流”等要求。督察發現,湟源縣批復同意的巴燕峽、巴燕三級、天橋(新和)、石嘴一級、響河、果米灘一級、果米灘二級(兆麟)、下脖項、石板溝等小水電站整改方案中,相關措施只字未提;大通縣批復同意的俄博圖、納拉灘水電站整改方案中,聲稱已嚴格落實,實際沒有開展相關工作。

2023年12月3日,督察組現場督察發現,俄博圖水電站沒有落實建設過魚設施等要求,但在整改方案中聲稱已嚴格落實。(圖片來源: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協調局)

二是生態流量監管流于形式。督察發現,一些小水電站生態流量監測監控亂象叢生,有關部門監管流于形式,對存在的問題不管不問。海東市高隆水電站每年4月至9月應執行汛期生態流量,下泄指標為11.1立方米/秒,2023年4月至5月實際按照非汛期執行,下泄流量平均為8.68立方米/秒。海東市青崗峽水電站采用虹吸管設施泄放生態流量,在出水口加裝2套閥門,不符合2020年9月國家有關部門發布的《小型水電站下游河道減脫水防治技術導則》相關要求。黃南州郭么日、唯哇水電站生態流量泄放的手工臺賬隨意記錄,第一次現場檢查時發現與在線監測數據不一致,再次檢查時發現在線監測數據已經被更改。海南州貴德縣常興水電站沒有開啟生態流量閘門,而是開挖河道將河水引到設置流量監測的位置,實際監測的是河道水流,而不是生態流量下泄情況。

 2023年11月27日,督察組現場督察發現,常興水電站生態流量閘門緊閉,通過開挖河道將河水引到設置生態流量監測的位置,實際監測的是河道水流。(圖片來源: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協調局)

三是部分河流連通性受到阻隔。由于生態流量泄放不能滿足穩定、足額的要求,導致部分河流出現減水脫水現象。海南州貴德縣尕讓河是黃河一級支流,年平均流量不足1立方米/秒,但尕讓鄉約10公里河段內分布有7座引水式小水電站,平均裝機容量不足150千瓦。富民一級、鼎盛水電站等未經水利部門同意,擅自在河道內用砂石堆壩,攔水引流發電,造成部分河段出現脫水現象。富民二級等6座水電站不同程度存在不設置生態流量泄放設施、泄放閘門關閉或被砂石淤積等問題。現場檢查時發現,河道內亂挖亂堆砂石,河床大面積裸露干涸,本來就已很弱的水流被人為引走,嚴重影響河流生態環境。

2023年11月27日,督察組現場督察發現,鼎盛水電站未經水利部門同意,擅自在河道內用砂石堆壩,攔水引流發電,造成部分河段出現脫水現象。(圖片來源: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協調局)

甘肅省甘南州生態保護主體責任落實不到位 無序采砂問題突出

2023年11月,中央第四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督察甘肅省發現,甘南州采砂行業無序發展、違規占用草原林地、生態修復不力。

主要問題:一是采砂企業違規占用草原林地。督察發現,2019年以來,甘南州部分采砂企業未辦理征占用手續,違規占用草原、林地。其中,甘肅馳野建筑工程有限責任公司等3家采砂企業違規占用草原249畝進行開采;夏河縣諾沃力建材銷售有限公司等4家采砂企業違規占用林地48畝進行開采;合作市更桑賽康砂石料有限公司和合作市強盛商砼有限責任公司違規占用草原10余畝,傾倒洗砂廢水沉淀池底泥和建筑垃圾2萬余立方米;夏河縣灑乙昂砂石料加工點違規占用草原42畝、耕地53畝,用于建設砂石料加工生產線。

此外,2022年衛星遙感監測顯示,甘肅省遠創建設工程有限公司等10家企業越界開采,超采面積達68畝,其中違規占用草原9畝、林地5畝。

2023年12月2日,督察組現場督察發現,甘肅馳野建筑工程有限責任公司違規占用草原 (圖片來源: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協調局)

二是生態修復治理不到位。督察發現,2019年以來,為推動解決歷史遺留礦山生態破壞問題,該州掛牌出讓礦權,出讓合同中明確規定了開采企業應當承擔的礦山環境保護和恢復治理責任。但企業主體責任不落實,政府有關部門監管責任不到位,全州43家采砂企業中,合作南班砂石料有限公司等37家沒有達到生態修復要求。

督察發現,夏河縣麻當鎮章子溝第二號砂石料銷售有限責任公司2019年投產以來,未按要求開展生態修復,2021年甘肅省有關部門再次指出問題后,甘南州自然資源部門才督促其開展治理,但實際僅對排土場進行簡單的覆土復綠,仍有76畝裸露山體未修復。夏河縣香拉扎西浪砂石料開采加工有限公司2019年投產以來,不僅未解決歷史遺留生態破壞問題,在生產過程中又造成了新的生態破壞。

三是采砂行業無序發展。2013年11月,國家印發的全國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規劃將甘南州瑪曲縣列入資源型城市名單,要求加強重點生態功能區保護和管理,嚴格限制礦產資源開發。2015年因采礦權到期,瑪曲縣關閉全部8家采砂企業,生產規模合計約11萬噸/年。但2018年以來,該縣又新批準5家采砂企業,生產規模合計達65萬噸/年。其中,2023年6月投產的瑪曲縣木西合鬧知合砂石有限責任公司違規占用甘南高原高寒草甸水源涵養生態保護紅線約37畝。

2019年11月,國家有關部門出臺《關于推進機制砂石行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要求加強砂石資源開發整合,推進機制砂石生產規模化、集約化。2022年11月甘南州印發的“十四五”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21—2025年)提出,在全州設立10個砂石集中開采區。但截至目前,全州43家采砂企業中仍有26家在規劃的集中開采區外,其中碌曲縣盛源有限責任公司、夏河縣南龍溝砂石料銷售有限公司等5家企業為2022年12月以后新批準或延續采礦權。

 2023年10月11日,督察組暗查發現,夏河縣麻當鎮章子溝第二號砂石料銷售有限責任公司大面積裸露山體未修復。(圖片來源: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協調局)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內生態環境問題突出

2023年11月,中央第三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督察海南省發現,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以下簡稱海南國家公園)保護不到位,生態環境問題突出。

主要問題:一是違法違規侵占林地。2020年10月起施行的《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條例(試行)》明確,禁止在海南國家公園范圍內從事砍伐、開墾等活動。督察發現,五指山花舞人間旅游投資有限公司自2021年起,在海南國家公園內違法開墾258.6畝公益林地種植咖啡等經濟作物。2021年6月30日,海南國家公園管理局五指山分局將該違法問題函告五指山市綜合行政執法局。五指山市綜合行政執法局現場調查后,于7月22日同一天,一面向該企業下發《責令停止違法(章)行為通知書》,一面又回復海南國家公園管理局五指山分局稱企業的行為不違法。此后,該企業未停止違法行為,五指山市綜合行政執法局也未依法采取強制措施制止。2022年5月,海南省級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再次指出該問題,但違法行為一直未停止并持續至今。

2023年11月27日,督察組現場督察使用無人機拍攝,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258.6畝公益林地被違法開墾。(圖片來源: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協調局)

東方市東河鎮俄賢村更新造林項目位于海南國家公園一般控制區,主要種植黃花梨。督察發現,該林地大量套種香蕉等高桿作物,為便于香蕉收割,將黃花梨過度修枝,造成林地破壞。海南省林業科學研究院2023年11月出具的鑒定意見顯示,毀林面積8公頃,共3280株,其中胸徑大于等于5厘米的225株,小于5厘米的3055株。督察還發現,海南國家公園設立后,東方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違反《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條例(試行)》有關規定,擅自于2021年3月發放5份共計214.6畝的林木采伐許可,海南國家公園管理局霸王嶺分局函告后才收回。

二是礦山非法采石破壞生態。瓊中縣什運宏興石料場位于海南國家公園一般控制區。《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條例(試行)》規定,禁止在海南國家公園內從事開山、采石、采礦等活動。督察發現,該企業于2020年10月1日至17日違法爆破6次,并持續生產,僅2022年下半年加工石料出庫量就達3.7萬噸。督察還發現,該企業一直未落實《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規定》明確的“邊開采邊治理”要求,直到2021年5月才開始編制礦山修復方案,方案中修整邊坡開采石方量高達13.98萬立方米,瓊中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指出其存在“以治理之名行開采之實”嫌疑后,才調整為4.49萬立方米。現場督察時,相關修復工作仍未取得實質性進展。

三是小水電站清退不嚴不實。2021年8月,海南省印發《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內小水電站一站一策實施方案》,要求清退海南國家公園核心保護區內的小水電站。督察發現,該方案制定標準不高,要求不嚴,部分小水電站應列未列。瓊中縣天河二級、銀河、吊燈嶺和昌江縣雅加一級一B等4座電站,部分設施位于海南國家公園核心保護區,至今仍在運行。督察還發現,瓊中縣吊燈嶺水電站整治方案要求生態下泄流量為0.58立方米/秒,但實際只有0.076立方米/秒;昌江縣雅加一級A電站主壩生態流量下泄口已完全淤堵;昌江縣大炎、桐才、雅加一級一B等電站下游河段基本斷流。

2023年12月2日,督察人員現場督察使用無人機拍攝,昌江縣大炎電站下游河道明顯斷流、大段河床裸露。(圖片來源: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協調局)

河南省新鄉市輝縣衛輝違規挖砂采石破壞生態環境和文物遺址

2023年11月,中央第二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督察河南省發現,新鄉市輝縣、衛輝等地違規挖砂采石破壞生態環境問題突出,導致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趙長城遺址遭到破壞。

主要問題:一是違規采石破壞趙長城遺址。文物保護法規定,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范圍內不得進行其他建設工程或者爆破、鉆探、挖掘等作業,因特殊情況需要進行其他建設工程或者爆破、鉆探、挖掘等作業的,必須保證文物保護單位的安全,并征得相關文物行政部門同意和人民政府批準。2018年,衛輝市礦山主管部門為天然資源有限公司四車間辦理采礦許可證時,未按規定征求文物行政部門意見,將長達651米趙長城遺址唐莊2段劃入采礦范圍。該公司缺乏文物保護法治意識,在采礦過程中沒有保證文物保護單位的安全,造成450余米趙長城遺址破壞。此外,原新鄉平原同力水泥公司、原春江集團第三采石場等企業在違規采礦過程中也對趙長城唐莊1段和趙長城常村1段造成破壞。2012年,河南省認定趙長城唐莊1段、唐莊2段、常村1段三段長城實際共存在3010米,截至目前,趙長城遺址僅存在855米,71.6%長度的長城遺址已遭到不同程度破壞。

 2023年11月12日,督察組暗查發現,趙長城唐莊2段被采礦破壞情況(圖片來源: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協調局)

二是石門河河道違規挖砂問題突出。石門河位于輝縣中西部,河道內砂石資源豐富。長期以來,私挖濫采河砂對石門河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破壞。《河南省河道采砂管理辦法》規定,河道采砂實行許可制度,許可證由水行政主管部門按照管理權限審批發放。督察發現,2021年以來,輝縣市瑞祥機制砂有限公司、金砂源建材有限公司等制砂企業在屬于西土樓大橋下游2000米禁采區范圍的石門河河道內,未獲采砂許可,無證非法采砂約160萬噸,瑞祥機制砂有限公司因非法采砂在河道內形成2個巨大采坑,平均深度為16米左右,占地面積分別約為36畝和27畝。

(圖片來源: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協調局)

三是非法采礦嚴重破壞生態環境。礦產資源法規定,勘查、開采礦產資源,必須依法分別申請、經批準取得探礦權、采礦權,并辦理登記。2022年6月以來,衛輝市和輝礦山工程服務有限公司在未取得任何用地、采礦手續的情況下,借衛輝市旅游路車西線南延工程道路建設之名,擅自違法占地并開挖石灰巖等礦產資源約46.8萬噸,破壞自然山體面積約190畝。森林法規定,礦藏開采確需占用林地的,應當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審核同意,依法辦理建設用地審批手續。衛輝市天然資源有限公司未辦理占用林地審批手續,在采礦證許可范圍外長期越界開采礦石破壞自然山體和林地,其中四車間2018年以來越界開采共計破壞自然山體和林地面積約295.2畝,包括林地35.3畝。

(圖片來源: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協調局)

福建省泉州一些縣(市)違法違規開采礦山問題突出

2023年11月,中央第一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督察福建省發現,泉州市一些縣(市)借礦山修復、土地平整之名違規開山采礦,監管不力,造成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

主要問題:一是以礦山修復為名,行礦產開采之實。惠安縣路通采石有限公司石仔山場和強力公司滿山紅采石場于2012年關閉。2020年9月,惠安縣批準兩個礦山的“生態恢復治理”項目,由兩家礦企共同成立的禾木農場開發有限公司組織實施。督察發現,該公司實際未按修復方案要求施工,現場不見修復、只見開采,礦區內遍地積塵,環境污染嚴重。治理項目實施以來,礦山不僅沒得到修復,礦區開采面積反而擴大近一倍,達到104.5畝,非法占用林地27.9畝。督察還發現,該企業曾因生態破壞和非法排污行為被群眾舉報,但惠安縣相關部門敷衍應付,仍于2023年11月批準了項目延期申請,致使企業違法行為至今未得到有效制止。

國家有關部門明確要求,礦山修復工程產生的剩余土石料,應進入公共資源交易平臺交易,但惠安縣卻以協議處置方式將治理項目產生的礦產資源交由禾木農場開發有限公司自行銷售,存在國家礦產資源損失的風險。

2020年與2023年惠安縣兩個礦山增加開采及破壞面積示意圖,礦區開采面積擴大近一倍,達到104.5畝,非法占用林地27.9畝。(圖片來源: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協調局)

二是假借土地平整,違法開采礦產資源。礦產資源法明確要求,勘查、開采礦產資源,必須依法分別申請、經批準取得探礦權、采礦權。督察發現,泉州市一些縣(市)以土地平整名義出讓涉及飾面用石材的地塊,默許企業無需取得采礦權即可開采。2018年以來,相關縣(市)出讓的涉及飾面用石材地塊共計33宗,飾面用石材儲量近400萬立方米。南安市泉州東進機械有限公司于2014年8月取得雞籠山部分土地使用權后進行土地平整,本應于2020年10月完成平整,但實際一直在進行礦山開采。截至2023年4月土地平整停止時,該公司已開采飾面用石材、砂石等礦產資源近100萬立方米,其中超供地紅線范圍4.29畝開采。此后,南安市又將該地塊以公開出讓方式,交由福建祺宏建材有限公司繼續實施“土地平整”,非法開采行為延續至今。2019年以來,該區域被群眾投訴非法采礦、環境污染等問題達53次,有關部門雖然多次責令改正,但問題一直未得到有效解決。督察組現場檢查時,仍在非法開采,施工場地內管理混亂,污水橫流,塵土飛揚。

2012年與2023年南安市雞籠山衛星遙感影像對比圖 (圖片來源: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協調局)

三是保護修復停滯不前,整治工作監管不力。2017年8月,南安市編制山水林田湖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實施方案,將蔡仔山區域納入整治修復范圍,并將其劃分為兩個生態修復區和一個綜合整治區,其中綜合整治區整治后用于園區開發建設。督察發現,自2019年工程實施以來,納入修復工程方案的1409畝生態修復區,至今沒有實質性進展;2020年以來,綜合整治區因非法開采、揚塵污染等問題先后被群眾投訴舉報達30次,即使在被福建省級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指出問題后,也未有效整改。

督察還發現,督察進駐前夕,南安市在生態修復區突擊種植樹木、鋪設草皮。現場檢查發現,修復工作敷衍潦草,部分草皮甚至已經枯死。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生態環境部網站

封面圖片來源::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協調局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生態環境部網站12月8日消息,第三輪第一批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深入一線、深入現場,查實了一批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核實了一批不作為、慢作為,不擔當、不碰硬,甚至敷衍應對、弄虛作假等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為發揮警示作用,切實推動問題整改,現對第二批5個典型案例進行集中公開通報。 青海省一些地方小水電開發生態保護不力 影響河流生態系統健康 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協調局指出,2023年11月,中央第五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督察青海省發現,青海省一些地方存在小水電清理整改不嚴不實、生態流量監管流于形式、部分河流連通性受到阻隔等問題,影響河流生態系統健康。 主要問題:一是小水電清理整改不嚴不實。督察發現,青海省有關部門和一些地方對小水電清理整改工作推進遲緩,有的該退出的沒有退出,有的要整改的敷衍應對。2022年4月,省水利廳、發展改革委制定《青海省小水電清理整改工作實施方案》,要求2023年6月底前完成“一站一策”清理整改方案,但截至督察時,64座列入“退出類”的小水電站,仍有23座沒有完成退出方案。為指導各地開展整改,青海省編制了小水電清理整改綜合評估報告,對湟水干支流相關小水電站,要求嚴格落實2019年省生態環境廳、能源局編制的該流域水電開發環境影響回顧性評價報告中“落實過魚設施、恢復河道連通、實施增殖放流”等要求。督察發現,湟源縣批復同意的巴燕峽、巴燕三級、天橋(新和)、石嘴一級、響河、果米灘一級、果米灘二級(兆麟)、下脖項、石板溝等小水電站整改方案中,相關措施只字未提;大通縣批復同意的俄博圖、納拉灘水電站整改方案中,聲稱已嚴格落實,實際沒有開展相關工作。 2023年12月3日,督察組現場督察發現,俄博圖水電站沒有落實建設過魚設施等要求,但在整改方案中聲稱已嚴格落實。(圖片來源: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協調局) 二是生態流量監管流于形式。督察發現,一些小水電站生態流量監測監控亂象叢生,有關部門監管流于形式,對存在的問題不管不問。海東市高隆水電站每年4月至9月應執行汛期生態流量,下泄指標為11.1立方米/秒,2023年4月至5月實際按照非汛期執行,下泄流量平均為8.68立方米/秒。海東市青崗峽水電站采用虹吸管設施泄放生態流量,在出水口加裝2套閥門,不符合2020年9月國家有關部門發布的《小型水電站下游河道減脫水防治技術導則》相關要求。黃南州郭么日、唯哇水電站生態流量泄放的手工臺賬隨意記錄,第一次現場檢查時發現與在線監測數據不一致,再次檢查時發現在線監測數據已經被更改。海南州貴德縣常興水電站沒有開啟生態流量閘門,而是開挖河道將河水引到設置流量監測的位置,實際監測的是河道水流,而不是生態流量下泄情況。 2023年11月27日,督察組現場督察發現,常興水電站生態流量閘門緊閉,通過開挖河道將河水引到設置生態流量監測的位置,實際監測的是河道水流。(圖片來源: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協調局) 三是部分河流連通性受到阻隔。由于生態流量泄放不能滿足穩定、足額的要求,導致部分河流出現減水脫水現象。海南州貴德縣尕讓河是黃河一級支流,年平均流量不足1立方米/秒,但尕讓鄉約10公里河段內分布有7座引水式小水電站,平均裝機容量不足150千瓦。富民一級、鼎盛水電站等未經水利部門同意,擅自在河道內用砂石堆壩,攔水引流發電,造成部分河段出現脫水現象。富民二級等6座水電站不同程度存在不設置生態流量泄放設施、泄放閘門關閉或被砂石淤積等問題。現場檢查時發現,河道內亂挖亂堆砂石,河床大面積裸露干涸,本來就已很弱的水流被人為引走,嚴重影響河流生態環境。 2023年11月27日,督察組現場督察發現,鼎盛水電站未經水利部門同意,擅自在河道內用砂石堆壩,攔水引流發電,造成部分河段出現脫水現象。(圖片來源: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協調局) 甘肅省甘南州生態保護主體責任落實不到位無序采砂問題突出 2023年11月,中央第四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督察甘肅省發現,甘南州采砂行業無序發展、違規占用草原林地、生態修復不力。 主要問題:一是采砂企業違規占用草原林地。督察發現,2019年以來,甘南州部分采砂企業未辦理征占用手續,違規占用草原、林地。其中,甘肅馳野建筑工程有限責任公司等3家采砂企業違規占用草原249畝進行開采;夏河縣諾沃力建材銷售有限公司等4家采砂企業違規占用林地48畝進行開采;合作市更桑賽康砂石料有限公司和合作市強盛商砼有限責任公司違規占用草原10余畝,傾倒洗砂廢水沉淀池底泥和建筑垃圾2萬余立方米;夏河縣灑乙昂砂石料加工點違規占用草原42畝、耕地53畝,用于建設砂石料加工生產線。 此外,2022年衛星遙感監測顯示,甘肅省遠創建設工程有限公司等10家企業越界開采,超采面積達68畝,其中違規占用草原9畝、林地5畝。 2023年12月2日,督察組現場督察發現,甘肅馳野建筑工程有限責任公司違規占用草原(圖片來源: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協調局) 二是生態修復治理不到位。督察發現,2019年以來,為推動解決歷史遺留礦山生態破壞問題,該州掛牌出讓礦權,出讓合同中明確規定了開采企業應當承擔的礦山環境保護和恢復治理責任。但企業主體責任不落實,政府有關部門監管責任不到位,全州43家采砂企業中,合作南班砂石料有限公司等37家沒有達到生態修復要求。 督察發現,夏河縣麻當鎮章子溝第二號砂石料銷售有限責任公司2019年投產以來,未按要求開展生態修復,2021年甘肅省有關部門再次指出問題后,甘南州自然資源部門才督促其開展治理,但實際僅對排土場進行簡單的覆土復綠,仍有76畝裸露山體未修復。夏河縣香拉扎西浪砂石料開采加工有限公司2019年投產以來,不僅未解決歷史遺留生態破壞問題,在生產過程中又造成了新的生態破壞。 三是采砂行業無序發展。2013年11月,國家印發的全國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規劃將甘南州瑪曲縣列入資源型城市名單,要求加強重點生態功能區保護和管理,嚴格限制礦產資源開發。2015年因采礦權到期,瑪曲縣關閉全部8家采砂企業,生產規模合計約11萬噸/年。但2018年以來,該縣又新批準5家采砂企業,生產規模合計達65萬噸/年。其中,2023年6月投產的瑪曲縣木西合鬧知合砂石有限責任公司違規占用甘南高原高寒草甸水源涵養生態保護紅線約37畝。 2019年11月,國家有關部門出臺《關于推進機制砂石行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要求加強砂石資源開發整合,推進機制砂石生產規模化、集約化。2022年11月甘南州印發的“十四五”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21—2025年)提出,在全州設立10個砂石集中開采區。但截至目前,全州43家采砂企業中仍有26家在規劃的集中開采區外,其中碌曲縣盛源有限責任公司、夏河縣南龍溝砂石料銷售有限公司等5家企業為2022年12月以后新批準或延續采礦權。 2023年10月11日,督察組暗查發現,夏河縣麻當鎮章子溝第二號砂石料銷售有限責任公司大面積裸露山體未修復。(圖片來源: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協調局)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內生態環境問題突出 2023年11月,中央第三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督察海南省發現,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以下簡稱海南國家公園)保護不到位,生態環境問題突出。 主要問題:一是違法違規侵占林地。2020年10月起施行的《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條例(試行)》明確,禁止在海南國家公園范圍內從事砍伐、開墾等活動。督察發現,五指山花舞人間旅游投資有限公司自2021年起,在海南國家公園內違法開墾258.6畝公益林地種植咖啡等經濟作物。2021年6月30日,海南國家公園管理局五指山分局將該違法問題函告五指山市綜合行政執法局。五指山市綜合行政執法局現場調查后,于7月22日同一天,一面向該企業下發《責令停止違法(章)行為通知書》,一面又回復海南國家公園管理局五指山分局稱企業的行為不違法。此后,該企業未停止違法行為,五指山市綜合行政執法局也未依法采取強制措施制止。2022年5月,海南省級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再次指出該問題,但違法行為一直未停止并持續至今。 2023年11月27日,督察組現場督察使用無人機拍攝,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258.6畝公益林地被違法開墾。(圖片來源: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協調局) 東方市東河鎮俄賢村更新造林項目位于海南國家公園一般控制區,主要種植黃花梨。督察發現,該林地大量套種香蕉等高桿作物,為便于香蕉收割,將黃花梨過度修枝,造成林地破壞。海南省林業科學研究院2023年11月出具的鑒定意見顯示,毀林面積8公頃,共3280株,其中胸徑大于等于5厘米的225株,小于5厘米的3055株。督察還發現,海南國家公園設立后,東方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違反《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條例(試行)》有關規定,擅自于2021年3月發放5份共計214.6畝的林木采伐許可,海南國家公園管理局霸王嶺分局函告后才收回。 二是礦山非法采石破壞生態。瓊中縣什運宏興石料場位于海南國家公園一般控制區。《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條例(試行)》規定,禁止在海南國家公園內從事開山、采石、采礦等活動。督察發現,該企業于2020年10月1日至17日違法爆破6次,并持續生產,僅2022年下半年加工石料出庫量就達3.7萬噸。督察還發現,該企業一直未落實《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規定》明確的“邊開采邊治理”要求,直到2021年5月才開始編制礦山修復方案,方案中修整邊坡開采石方量高達13.98萬立方米,瓊中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指出其存在“以治理之名行開采之實”嫌疑后,才調整為4.49萬立方米。現場督察時,相關修復工作仍未取得實質性進展。 三是小水電站清退不嚴不實。2021年8月,海南省印發《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內小水電站一站一策實施方案》,要求清退海南國家公園核心保護區內的小水電站。督察發現,該方案制定標準不高,要求不嚴,部分小水電站應列未列。瓊中縣天河二級、銀河、吊燈嶺和昌江縣雅加一級一B等4座電站,部分設施位于海南國家公園核心保護區,至今仍在運行。督察還發現,瓊中縣吊燈嶺水電站整治方案要求生態下泄流量為0.58立方米/秒,但實際只有0.076立方米/秒;昌江縣雅加一級A電站主壩生態流量下泄口已完全淤堵;昌江縣大炎、桐才、雅加一級一B等電站下游河段基本斷流。 2023年12月2日,督察人員現場督察使用無人機拍攝,昌江縣大炎電站下游河道明顯斷流、大段河床裸露。(圖片來源: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協調局) 河南省新鄉市輝縣衛輝違規挖砂采石破壞生態環境和文物遺址 2023年11月,中央第二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督察河南省發現,新鄉市輝縣、衛輝等地違規挖砂采石破壞生態環境問題突出,導致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趙長城遺址遭到破壞。 主要問題:一是違規采石破壞趙長城遺址。文物保護法規定,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范圍內不得進行其他建設工程或者爆破、鉆探、挖掘等作業,因特殊情況需要進行其他建設工程或者爆破、鉆探、挖掘等作業的,必須保證文物保護單位的安全,并征得相關文物行政部門同意和人民政府批準。2018年,衛輝市礦山主管部門為天然資源有限公司四車間辦理采礦許可證時,未按規定征求文物行政部門意見,將長達651米趙長城遺址唐莊2段劃入采礦范圍。該公司缺乏文物保護法治意識,在采礦過程中沒有保證文物保護單位的安全,造成450余米趙長城遺址破壞。此外,原新鄉平原同力水泥公司、原春江集團第三采石場等企業在違規采礦過程中也對趙長城唐莊1段和趙長城常村1段造成破壞。2012年,河南省認定趙長城唐莊1段、唐莊2段、常村1段三段長城實際共存在3010米,截至目前,趙長城遺址僅存在855米,71.6%長度的長城遺址已遭到不同程度破壞。 2023年11月12日,督察組暗查發現,趙長城唐莊2段被采礦破壞情況(圖片來源: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協調局) 二是石門河河道違規挖砂問題突出。石門河位于輝縣中西部,河道內砂石資源豐富。長期以來,私挖濫采河砂對石門河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破壞。《河南省河道采砂管理辦法》規定,河道采砂實行許可制度,許可證由水行政主管部門按照管理權限審批發放。督察發現,2021年以來,輝縣市瑞祥機制砂有限公司、金砂源建材有限公司等制砂企業在屬于西土樓大橋下游2000米禁采區范圍的石門河河道內,未獲采砂許可,無證非法采砂約160萬噸,瑞祥機制砂有限公司因非法采砂在河道內形成2個巨大采坑,平均深度為16米左右,占地面積分別約為36畝和27畝。 (圖片來源: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協調局) 三是非法采礦嚴重破壞生態環境。礦產資源法規定,勘查、開采礦產資源,必須依法分別申請、經批準取得探礦權、采礦權,并辦理登記。2022年6月以來,衛輝市和輝礦山工程服務有限公司在未取得任何用地、采礦手續的情況下,借衛輝市旅游路車西線南延工程道路建設之名,擅自違法占地并開挖石灰巖等礦產資源約46.8萬噸,破壞自然山體面積約190畝。森林法規定,礦藏開采確需占用林地的,應當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審核同意,依法辦理建設用地審批手續。衛輝市天然資源有限公司未辦理占用林地審批手續,在采礦證許可范圍外長期越界開采礦石破壞自然山體和林地,其中四車間2018年以來越界開采共計破壞自然山體和林地面積約295.2畝,包括林地35.3畝。 (圖片來源: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協調局) 福建省泉州一些縣(市)違法違規開采礦山問題突出 2023年11月,中央第一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督察福建省發現,泉州市一些縣(市)借礦山修復、土地平整之名違規開山采礦,監管不力,造成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 主要問題:一是以礦山修復為名,行礦產開采之實。惠安縣路通采石有限公司石仔山場和強力公司滿山紅采石場于2012年關閉。2020年9月,惠安縣批準兩個礦山的“生態恢復治理”項目,由兩家礦企共同成立的禾木農場開發有限公司組織實施。督察發現,該公司實際未按修復方案要求施工,現場不見修復、只見開采,礦區內遍地積塵,環境污染嚴重。治理項目實施以來,礦山不僅沒得到修復,礦區開采面積反而擴大近一倍,達到104.5畝,非法占用林地27.9畝。督察還發現,該企業曾因生態破壞和非法排污行為被群眾舉報,但惠安縣相關部門敷衍應付,仍于2023年11月批準了項目延期申請,致使企業違法行為至今未得到有效制止。 國家有關部門明確要求,礦山修復工程產生的剩余土石料,應進入公共資源交易平臺交易,但惠安縣卻以協議處置方式將治理項目產生的礦產資源交由禾木農場開發有限公司自行銷售,存在國家礦產資源損失的風險。 2020年與2023年惠安縣兩個礦山增加開采及破壞面積示意圖,礦區開采面積擴大近一倍,達到104.5畝,非法占用林地27.9畝。(圖片來源: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協調局) 二是假借土地平整,違法開采礦產資源。礦產資源法明確要求,勘查、開采礦產資源,必須依法分別申請、經批準取得探礦權、采礦權。督察發現,泉州市一些縣(市)以土地平整名義出讓涉及飾面用石材的地塊,默許企業無需取得采礦權即可開采。2018年以來,相關縣(市)出讓的涉及飾面用石材地塊共計33宗,飾面用石材儲量近400萬立方米。南安市泉州東進機械有限公司于2014年8月取得雞籠山部分土地使用權后進行土地平整,本應于2020年10月完成平整,但實際一直在進行礦山開采。截至2023年4月土地平整停止時,該公司已開采飾面用石材、砂石等礦產資源近100萬立方米,其中超供地紅線范圍4.29畝開采。此后,南安市又將該地塊以公開出讓方式,交由福建祺宏建材有限公司繼續實施“土地平整”,非法開采行為延續至今。2019年以來,該區域被群眾投訴非法采礦、環境污染等問題達53次,有關部門雖然多次責令改正,但問題一直未得到有效解決。督察組現場檢查時,仍在非法開采,施工場地內管理混亂,污水橫流,塵土飛揚。 2012年與2023年南安市雞籠山衛星遙感影像對比圖(圖片來源: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協調局) 三是保護修復停滯不前,整治工作監管不力。2017年8月,南安市編制山水林田湖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實施方案,將蔡仔山區域納入整治修復范圍,并將其劃分為兩個生態修復區和一個綜合整治區,其中綜合整治區整治后用于園區開發建設。督察發現,自2019年工程實施以來,納入修復工程方案的1409畝生態修復區,至今沒有實質性進展;2020年以來,綜合整治區因非法開采、揚塵污染等問題先后被群眾投訴舉報達30次,即使在被福建省級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指出問題后,也未有效整改。 督察還發現,督察進駐前夕,南安市在生態修復區突擊種植樹木、鋪設草皮。現場檢查發現,修復工作敷衍潦草,部分草皮甚至已經枯死。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生態環境部網站
生態 水電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阿v网站在线观看,九九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热香蕉在线精品视频播放,欧美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三级日本久久高清 | 宅男网在线看一区二区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色偷偷 | 亚洲免费人成影院在线播放 | 伊人久久大杳蕉综合牛牛 | 中文字幕在线视频网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