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推薦

每經網首頁 > 推薦 > 正文

艾慶輝:聚焦精準營養,助力高效綠色配合飼料開發,促進水產養殖業轉型升級

2023-12-04 16:28:03

我國是世界第一水產養殖大國,也是世界上唯一水產養殖產量大于捕撈產量的國家。根據《2023年漁業統計年鑒》最新統計,我國水產品總產量已達6865.91萬噸,漁業經濟總產值3.09萬億元。特別重要的是,水產養殖是飼料轉化效率最高的動物蛋白生產方式,水產品為我國城鄉居民提供了近30%的膳食蛋白,為保障人民優質蛋白供給作出了巨大貢獻。同時,與豬、牛肉等“紅肉”相比,魚肉等水產品富含長鏈多不飽和脂肪酸EPA和DHA,在改善國民膳食結構方面意義重大。因此水產養殖是踐行大食物觀理念、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途徑。

而水產飼料是水產養殖業的重要保障,同時也是實現水產養殖業轉型升級和可持續發展的基礎。然而,長期以來水產飼料工業面臨的問題是精準營養研究的缺乏及由此導致的高效綠色飼料開發技術的落后,這嚴重阻礙了水產養殖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因此,二十年來艾慶輝教授及其團隊聚焦水產飼料產業瓶頸問題,潛心研究,先后系統解析了海水魚類營養代謝和營養免疫調控機制,構建了海水魚類精準營養需求數據庫,并以此為基礎突破了魚粉魚油高效利用技術和綠色靶向飼料添加劑應用技術,成功開發了多種海水魚高效綠色配合飼料,扭轉了水產飼料工業長期依賴魚粉魚油資源的局面,在構筑藍色糧倉路上譜寫了一曲曲向海圖強的華美樂章。

聚焦基礎研究,打造海水魚類精準膳食圖譜

我國水產飼料工業起步于20世紀50年代,當時我國尚未開展水產動物營養學研究,因此,當時的飼料配方缺乏理論依據,屬于拼盤式飼料,因此飼料系數較高。而我國真正意義上的水產動物營養學研究,始于20世紀80年代,當時由國家組織相關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等聯合攻關,對我國主要養殖品種的營養需要、飼料原料生物利用率進行研究,因此,所研發出的水產飼料品質得到大幅度提高,推動了我國水產飼料工業的發展。而進入21世紀后,水產養殖業的轉型升級對水產飼料工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開展水產動物精準營養研究勢在必行。過去的營養研究只關注水產動物生長的快慢,而精準營養則需要研究不同生長階段、不同飼料原料和不同養殖條件下水產動物營養需求的變化,同時綜合考慮水產動物的生長、健康和品質,更符合水產養殖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理念。

實現精準營養首先需要掌握水產動物的代謝特點,艾慶輝教授團隊十余年磨一劍,通過采用傳統營養學、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生物化學和生物信息學方法深入解析了海水魚營養代謝和營養免疫調控機制,繪制了海水魚脂肪代謝精細圖譜,并闡明了海水魚營養代謝和免疫反應的交互作用。以此為基礎,艾慶輝教授團隊構建和完善了海水魚類精準營養需求數據庫,為海水魚類定制了營養膳食圖譜,促進了水產動物營養學發展,先后榮獲海洋科學技術獎一等獎、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自然科學)一等獎。

突破技術瓶頸,實現飼料原料替代和添加劑開發技術創新

隨著水產養殖業的迅猛發展,優質飼料資源魚粉魚油日益短缺,嚴重限制了水產飼料工業的可持續發展,因此亟須尋找替代飼料中魚粉魚油的有效策略,開發魚粉魚油高效利用技術。為了實現上述技術突破,艾慶輝教授帶領團隊系統開展了多種脂肪源和蛋白源替代魚粉和魚油的研究,并深入分析了單一植物蛋白替代魚粉抑制海水魚生長的機制,同時解析了高比例植物油替代魚油誘發海水魚脂肪沉積和炎性反應的分子機制。基于上述研究,艾慶輝教授率先提出了“營養素平衡策略”,并創建了低魚粉低魚油的飼料配方技術,有效降低了飼料中魚粉魚油的使用,大幅節約了飼料生產成本。

近年來,隨著集約化養殖的迅猛發展,采用營養調控成為必然選擇。因此,艾慶輝教授團隊基于精準營養研究,篩選了多個能夠調控海水魚代謝和免疫反應的關鍵靶點,并從生長、健康、安全和環境保護角度出發,成功研發了多種新型綠色靶向飼料添加劑及其應用體系,有效促進了養殖魚類的生長和健康,降低了飼料中氮、磷的排泄,保護了水域生態環境,助力美麗中國建設,并榮獲山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優化生產工藝,助力高效綠色配合飼料開發

良好的工藝流程和先進的生產設備是飼料產品質量的重要保證,長期以來海水魚飼料生產和加工過程中存在飼料生產流程冗雜、加工工藝落后和規范標準缺乏等問題,嚴重限制了海水魚飼料產業的發展。在聚焦基礎研究和突破飼料配制技術的同時,艾慶輝教授還與通威、恒興和粵海等飼料公司合作,創新升級了飼料原料及產品中有毒有害物質的檢測方法,調整了飼料生產關鍵環節的生產參數,同時參與研發了多個飼料生產設備,形成了集安全、高效和智能于一體的飼料生產模式,極大提高了飼料產品安全和生產效率,有效推動了水產養殖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科學研究沒有盡頭,每一天都是新的開始。”艾慶輝教授坦言,雖然目前關于海水魚類精準營養研究及高效綠色配合飼料開發已取得了階段性的突破,但未來仍充滿挑戰。第一,需要進一步開展精準營養的深入研究,構建不同養殖條件下營養素的精準調控網絡,開發適應深遠海養殖和工廠化養殖等新型養殖模式的高效綠色配合飼料。第二,要重視多學科的交叉與融合,如營養學和育種學的學科交叉,培育適應不同環境脅迫的新品種以及培育能夠耐受低魚粉魚油或無魚粉魚油的飼料新品種。第三,數字化、智能化是未來產業發展的大勢所趨。未來要重點發展智能化營養與飼料運用體系,例如營養數據庫的構建與完善、飼料配方數字化和智能化、脂肪含量檢測智能化、飼料加工設備智能化以及大型智能控制投餌系統的開發,從而順應循環水養殖模式和深遠海養殖模式的發展。

責編 萬清澄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阿v网站在线观看,九九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热香蕉在线精品视频播放,欧美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日本人成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 亚洲免费爽视频在线 | 亚洲欧美日韩愉拍自拍 | 日本亚洲中文字幕精品 | 精品国产香蕉伊思人在线 | 在线三级午夜理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