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12-04 15:13:27
每經記者|黃婉銀 每經編輯|孫志成 魏文藝
12月4日早間,中國恒大(03333.HK)發布澄清公告,稱中國恒大集團注意到一家機構于2023年12月1日發表了一份關于公司從未盈利過的報告。公司謹此澄清該報告并無實際依據。公司會稍后對該報告的內容作進一步澄清。
12月1日,沽空機構GMT Research發布了一篇針對中國恒大的最新報告表示,中國恒大推遲公布的2021年年報,清楚反映公司明顯夸大收入及盈利,并很可能持續多年都是如此。認為與其說恒大是流動性收緊或疫情引發的房地產市場低迷的受害者,不如說它的本質問題更為嚴重,因為恒大可能從來沒有盈利過。
報告指出,恒大多年來虛報收入和盈利。此前,恒大與其他房企確認收入都是當客戶“獲得已建成物業的實際占有權或法定所有權”時。但2021年,恒大對物業銷售收入的確認方式進行重大調整,改變以往的描述,在“客戶接受物業或根據銷售合同被視為物業已經獲得客戶接受”時確認收入,并無提及物業是“已交付”或“已完工”,只需被視為接受即可。
在此基礎上,恒大增加一項確認收入的額外條件,需“取得工程竣工證明或將房地產存貨交付業主使用”,而竣工證是交付房產的必要條件。GMT Research認為,提出這一額外要求的原因是恒大的“流動性困難”,這表明恒大可能沒有足夠的資金來完成已計入收入和利潤的物業。報告認為,在2021年之前,恒大似乎在一些情況下,在物業交付甚至完工前,已經將收入全額入賬。
報告認為,會計政策的這一變化本應追溯適用,重報以前各期的財務情況,以了解隨著時間的推移產生的影響。但恒大表示,因大量員工離職而無法處理,只從2021年開始調整。收入確認的相關變化對財務報表產生重大影響,導致之前已入賬的6640億元人民幣營收及1020億元人民幣凈利潤的逆轉,這些金額相當于恒大自2004年以來全部收入的27%、累計凈利潤的38%。
根據市場公開信息,GMT Research是一家香港本土的研究機構。在該機構的官網上,GMT Research介紹自己為一家專注于亞洲的會計研究公司,受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香港證監會)監管,用專門的方法檢測金融異常或者類似會計欺詐的行為。此前,GMT Research多次發布做空報告,更頻頻向港股上市公司“開炮”,但后續相關公司強烈否認,也被中金、瑞信、德意志銀行等多家機構質疑。
12月4日早盤,港股中國恒大低開逾4%,隨后震蕩走高,一度拉升漲超19%,截至中午收盤,上漲13.45%,報0.27港元/股。
12月4日,中國恒大發布公告稱,清盤呈請聆訊再次延后至明年1月29日。
2022年6月,清盤呈請人Intershore Consult (Samoa) Limited旗下的佳盛環球(Top Shine Global Limited)以債權人的身份向香港高等法院提出對中國恒大的清盤呈請。
圖源:中國恒大公告
從2022年6月至今,中國恒大清盤呈請聆訊已經是第七次延期。
企查查顯示,11月30日,恒大地產集團有限公司發生工商變更,趙長龍卸任董事長,由梁偉康接任。目前,趙長龍仍為該公司法定代表人、總經理。恒大地產集團有限公司成立于1996年6月,注冊資本約39.4億人民幣,經營范圍含房地產開發經營、房地產咨詢服務、園林綠化工程服務、企業管理咨詢服務等,由廣州市凱隆置業有限公司、深圳市人才安居集團有限公司等共同持股。風險信息顯示,該公司存在近500條被執行人信息,累計被執行超510億元,此外還存在數百個限制消費令、終本案件及失信被執行人(老賴)信息。
公開資料顯示,趙長龍1998年入職恒大地產集團,歷任開發中心總經理、總裁助理、副總裁、區域公司負責人。2002年至2017年期間一直擔任恒大地產董事長及法定代表人,之后許家印開始擔任恒大地產董事長,趙長龍調任恒大物業。2021年8月,趙長龍再次調任恒大地產集團任董事長。
對于恒大的債務處理情況,也是市場一直關注的焦點。
11月30日,恒大地產集團有限公司發布公告,截至目前恒大地產集團有限公司存在被提起訴訟或仲裁、未能清償到期債務、被列為失信被執行人等情形。截至2023年10月末,標的金額3000萬元以上未決訴訟案件數量共計2002件,標的金額總額累計約4707.55億元。截至2023年10月末,涉及未能清償的到期債務累計約3013.63億元。此外,截至2023年10月末,發行人逾期商票累計約2059.33億元。有市場消息指出,中國恒大仍尋求債權人在限期前對債務重組的支持來避免清盤。
積極去化是房企降低債務風險的重要舉措。近日,多家機構公布了今年前11個月房企銷售業績榜單。根據中指研究院發布的《2023年1—11月中國房地產企業銷售業績排行榜》來看,TOP100房企前11月銷售總額為57379億元,同比下降14.7%,降幅相比上月擴大1.6個百分點。其中,銷售額超千億元房企16家,較去年同期減少3家;超百億元房企108家,較去年同期減少10家。中指研究院分析師鄭俊彤表示,目前僅部分核心城市市場保持一定活躍度,多數城市市場仍面臨著調整的壓力。從全國來看,市場恢復仍需要時間,修復過程較為緩慢,預計2023年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降至12億平方米左右。展望2024年,中性假設下,2024年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下降5%左右。
記者|黃婉銀 編輯|孫志成 魏文藝 杜波
校對|段煉
封面圖自視覺中國
|每日經濟新聞 nbdnews 原創文章|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鏡像等使用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