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12-02 12:44:46
◎指數報告顯示,總指數排名前十的省(直轄市)中,北京、廣東、江蘇、上海、山東、浙江、四川排名穩定,繼續位居前七,湖南排名上升1位排名第八,湖北下降1位排名第九,福建升至第十。
◎從區域來看,東部、中部、東北、西部四個區域間的金融科技發展差距進一步拉大。東部地區總指數平均得分遙遙領先,總指數排名前十的省份(直轄市)中,東部地區占據七席,且前六均屬于東部地區;西部地區中僅有四川位列第七;中部地區占據兩席。
每經記者 張祎 每經編輯 陳旭
12月1日,由四川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四川省大數據中心指導,四川省金融科技學會主辦的“金融有數 賦實有質——第六屆金融科技發展大會”在成都天府國際會議中心舉行。
大會同步發布了由四川省金融科技學會聯合西南財經大學中國微金融與互聯網金融創新研究中心及四川天府新區管理委員會共同編制的《2023金融科技行業發展報告——天府·中國金融科技指數》(以下簡稱“指數報告”)。這也是該指數報告連續第六年發布。
指數報告顯示,總指數排名前十的省(直轄市)中,北京、廣東、江蘇、上海、山東、浙江、四川排名穩定,繼續位居前七,湖南排名上升1位排名第八,湖北下降1位排名第九,福建升至第十。
四川省金融科技學會會長兼首席經濟學家、西南財經大學張曉玫教授在大會上對指數報告作專業解讀時表示,四川再次排名全國第七、西部第一,而成都憑借在科學技術資源和金融科技市場的優勢,在19個典型樣本城市中位列第七。
值得一提的是,由四川省金融科技學會牽頭成立的公共數據應用實驗室以及綠色可持續金融實驗室也在本次大會上舉行了入駐單位簽約儀式,兩大實驗室正式啟動。加上此前建成的供應鏈金融實驗室,該學會旗下正式運營的特色載體增至三個。
四川省金融科技學會會長兼首席經濟學家、西南財經大學張曉玫教授解讀指數報告 每經記者 張祎 攝
本期指數報告主要分為數字人民幣研發試點回顧與剖析、國內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典型樣本城市指數排名與分析、當前金融科技行業特點及變化總結三大部分。
報告指出,在數字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數字人民幣在數字中國建設和我國國際競爭力提升上都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在維護金融穩定、放大數據資源價值、彌合數字鴻溝、提高人民幣國際地位等方面體現出價值,未來勢必將推動整個金融基礎設施重構升級。
從最新一期天府·中國金融科技指數情況看,通過對總指數的聚類分析,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被分為領先、優勢、中堅、潛力四個梯隊。
其中,北京、廣東、江蘇、上海等4個省份處于領先梯隊,總指數均值遙遙領先其他梯隊;山東、浙江、四川、湖南、湖北、福建、河南、重慶等8個省份處于優勢梯隊;安徽、天津、河北、遼寧、江西等11個處于中堅梯隊;新疆、海南、貴州、內蒙古等8個處于潛力梯隊。
從區域來看,東部、中部、東北、西部四個區域間的金融科技發展差距進一步拉大。東部地區總指數平均得分遙遙領先,總指數排名前十的省份(直轄市)中,東部地區占據七席,且前六均屬于東部地區;西部地區中僅有四川位列第七;中部地區占據兩席。
“四川金融科技發展水平在西部地區具有絕對優勢。”張曉玫表示,迄今為止,指數已連續發布六年,在此次發布的指數結果中,四川穩定發揮,繼續排名全國第七,始終穩居西部第一。
從2022年起,指數報告中新增了對一線及新一線城市金融科技發展狀況的排名。在2023年報告的19個典型樣本城市中,北京憑借絕對優勢穩居榜首,上海保持第二,杭州大步趕超升至第三,深圳、廣州以及南京緊隨其后,位列第四至第六。
西部地區則有兩座城市躋身前十。其中,成都作為西部重要中心城市,在科學技術資源和金融科技市場維度都入圍前十,總指數位列第七;重慶憑借行業基礎環境排名方面的良好表現升至第八。武漢、長沙兩座中部城市則分別位居第九和第十。
對于當前金融科技行業現狀,張曉玫認為,有兩大亮點值得關注。
一是“數據二十條”的發布刺激數據交易市場的活躍度大幅提升,《企業數據資源相關會計處理暫行規定》的發布也進一步為數據資產的運營變現打下基礎。如何構建一個統一公平、競爭有序、成熟完備的高質量數據要素市場體系,推動數據要素高效流通,將成為金融行業未來研究的重要課題。
二是金融市場持續承壓,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成為關鍵工作,在這一過程中,金融科技積極發揮著高效、及時的技術優勢,提升了金融監管的預警能力,助力監管手段和模式由被動向主動轉型。
在本次大會上,四川省金融科技學會牽頭成立的公共數據應用實驗室和綠色可持續金融實驗室舉行了入駐單位簽約儀式,兩大實驗室由此正式啟動。
其中,“錦江之鏈”公共數據金融共享應用創新工作室、四川省大數據發展聯盟、深圳數據交易所有限公司、瀘州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成都知易融金融科技有限公司簽約入駐公共數據應用實驗室;中鐵信托有限責任公司、中節能衡準科技服務(北京)有限公司、中國平安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分公司、中國聯合網絡通信有限公司四川省分公司簽約入駐綠色可持續金融實驗室。
據了解,在四川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四川省大數據中心指導下,“錦江之鏈”公共數據金融共享應用創新工作室支持下,四川省金融科技學會聯合深圳數據交易所等國內數據領域前沿機構共同成立了公共數據應用實驗室。
在此之前,人民銀行四川省分行營業管理部公共數據金融共享應用創新工作室聯合四川省金融科技學會編制了《2023公共數據金融應用白皮書》,這也是國內首份聚焦公共數據面向金融領域開放和應用的白皮書。
“高權威性、高準確性、高價值性、高應用性的公共數據在金融領域尤其是普惠金融領域有廣闊的應用空間,如何深化公共數據應用,賦能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需要政府的引導、專家的研判、企業的實踐等各方合力共同推動。”張曉玫介紹,下一步,公共數據應用實驗室將聯合企業及金融機構創新產品研發、深化公共數據普惠應用,形成白皮書、案例集等各類具有創新性、實用性、科學性的公共數據應用理論研究成果。同時聚合多方資源,搭建一個前沿、透明、活躍的公共數據應用交流平臺,共同探索公共數據應用的場景及可行路徑。
綠色可持續金融實驗室則是在四川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指導下,由四川省金融科技學會聯合綠色金融領域前沿企業、機構共同成立,旨在充分發揮金融科技支撐與賦能的基礎設施作用,助力可持續金融的創新探索及深化應用,進而推動四川省產業高質量、可持續、特色化發展。
據了解,綠色可持續金融實驗室將聚焦碳金融、氣候金融、可持續金融、公共數據賦能綠色金融、生態金融、低碳技術成果轉移轉化六大重點領域進行一系列創新項目孵化,打造“金融科技+綠色金融”的標桿案例和四川模式。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記者張祎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