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11-10 08:24:02
每經編輯 段煉
近日,有關“陸家嘴起訴蘇鋼集團索賠100億”消息引發社會廣泛關注。由于該案標的額超100億元,案件已直接由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立案受理,并由環資庭組成合議庭,將依法公開開庭審理。
據法治日報9日報道,蘇州高新區政府相關人士,對此提出了質疑,稱“該土地污染實際上并沒有媒體報道的那么嚴重,本質上還是房地產市場低迷引起的連鎖商業糾紛導致,政府會積極應對此次訴訟。”
11月10日,蘇鋼集團發布情況說明,稱其事先如實披露了地塊可能存在土壤污染風險;部分地塊經治理修復后可以使用;購買方未能依法完成2號地塊的修復治理,施工時沒有按照有關要求建設地下水阻隔墻及采取其他防護措施,存在擾動地下水、搬運土壤造成部分環境交叉污染的行為和施工作業不規范造成二次污染的行為。
蘇鋼集團發布情況說明:
事先已告知污染情況,買方未依法修復
蘇鋼集團發布的情況說明全文如下:
近日,我司關注到網上涉及蘇州綠岸項目相關輿情信息,現就有關情況說明如下:
一、披露及交易情況
在2016年轉讓股權時,我司已如實披露了第三方專業機構關于蘇州綠岸名下土地存在部分污染的調查結果及報告全文,并在資產評估報告中明確提示了該范圍中部分地塊原為鋼鐵焦化生產區域,可能存在土壤污染風險。由佳灣公司和華寶信托(后所持股份轉讓給佳二公司)組成的聯合體在交易時即已知悉上述情況,并承諾接受所有現狀、瑕疵和風險。在此基礎上,經過222輪舉牌,聯合體方以85.25億元競得掛牌評估值30.5億元的蘇州綠岸95%股權及債權。
二、地塊檢測情況
2022年,聯合體方與我司一致同意委托的第三方專業機構南京環科所對地塊污染情況進行了詳細調查。有關結果表明:已有居民入住的14、15號地塊、已開發建設的8、9、12、13、16號地塊和未開發建設的7、11、17號地塊,屬可安全利用地塊;焦化區1、2、3、4、5、6號和非焦化區10號地塊(其中僅2號地塊已開發建設),經治理修復后可安全利用。
三、2號地塊情況
2019年,聯合體方知悉2號地塊不符合環保要求,且未依法完成2號地塊土壤污染調查和修復治理,即啟動了該地塊項目建設。2021年,因無法通過環評驗收而未能啟用。對此,生態環境部門已依法對其違法行為進行處罰。
四、施工作業情況
2016年,我司披露報告中已明確指出,“要嚴格控制場地內及場地附近開展造成地下水擾動的施工”“場地開挖前必須做好適當的防護措施,進行環境監理,避免污染物擴散,對周邊環境及居住區產生影響”。我們了解到,聯合體方在開發建設蘇州綠岸地塊期間,沒有按照有關要求建設地下水阻隔墻及采取其他防護措施,存在擾動地下水、搬運土壤造成部分環境交叉污染的行為和施工作業不規范造成二次污染的行為。
目前,相關爭議已由人民法院立案受理,我們正在積極應訴,相信司法機關在查明案件事實的基礎上會作出公正的判決。我司將與各方一道,把確保群眾身體健康和購房者合法權益放在首位,尊重生效判決結果,維護司法權威。
江蘇蘇鋼集團有限公司
2023年11月10日
陸家嘴:索賠100億
11月4日陸家嘴集團發布公告:因土壤污染產生侵權糾紛,其下屬子公司將蘇鋼集團、蘇州市環境科學研究所、蘇州市蘇城環境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蘇州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理委員會、蘇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等告上法庭,并于近日收到了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的書面案件受理通知書。
陸家嘴集團的主要訴求是向蘇鋼集團索償100.44億元。
公告稱:早在2016年上海陸家嘴金融貿易區開發股份有限公司指定兩控股子公司佳灣公司和佳二公司(通過信托計劃)組成聯合體在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聯合競得蘇鋼集團掛牌出讓的綠岸公司95%股權,綠岸公司(蘇州綠岸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名下的主要資產為位于蘇州高新區蘇通路北、蘇鋼路東的17塊土地使用權。
公告稱:2022年以來,公司及各方環境調查確定綠岸公司名下14塊土地存在污染,且污染面積和污染程度遠超蘇鋼集團掛牌出讓時所披露的污染情況。同時,公司委托專業機構核查發現,在案涉土地的調規變性及出讓過程中,各被告存在一系列違法違規、弄虛作假、不依法履職的侵權行為,共同導致了原告方受讓存在嚴重污染的案涉土地。
對此,陸家嘴請求判令蘇鋼集團向原告承擔賠償人民幣10,043,925,260.35元(后續發現或明確實際金額高于該金額時將增加訴訟請求或另案提起訴訟)的侵權責任。要求蘇州市環境科學研究所、蘇州市蘇城環境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蘇州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理委員會、蘇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就上述訴訟請求承擔連帶責任。要求本案訴訟費由上述五被告承擔。公告顯示,蘇州綠岸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作為該案第三人參與訴訟。
蘇地 2008-G-6 號宗地地塊規劃示意圖(圖片來源:陸家嘴集團公告)
“原價130萬的房子,98萬就能買了”
有居民稱周邊房價下跌
據大皖新聞,在綠岸房產開發的住宅項目中,最早建成并入住的是一處小區。探訪中,記者遇到了小區居民老陶(化名),他是外省人,兒子在蘇州工作。為了孩子讀書方便,前幾年他們家花近兩百萬在該小區買了一套80多平米的房子。去年,小區居民發現,附近有地塊掛上了存在污染風險的警告牌,這個消息很快傳開。去年,老陶還看到有人在小區圍墻外的土地上鉆洞,疑似在進行污染檢測。
涉事地塊遠處是已建成卻未投入使用的寫字樓。圖片來源:大皖新聞
老陶說,這兩天,他也看到了關于附近地塊存在污染的新聞報道,心里產生了擔憂。“到現在也沒人和我們說我們小區這塊地到底有沒有污染,人住在這里要不要緊。”
年近八旬的老李(化名)和老陶住在一個小區。老李是蘇鋼集團的退休職工。老李看新聞很仔細,從新聞上他知道,綠岸房產名下的17塊地中,有14塊被指存在污染。此外,14號、15號、16號三個地塊沒有明確的消息說到底有沒有污染。老李說,自家小區就在這三個地塊中的一個,這三塊地中有兩塊建了住宅小區,還有一塊地建了一所學校,還未投入使用。
在蘇鋼集團工作了幾十年的老李,還大概記得這些地塊當年在蘇鋼的用途。他告訴記者,他家房子所在的樓棟以前應該是農田,老陶家房子下面以前可能是軋鋼車間,“應該不會有什么污染。”但老李說,他還是希望有關部門能夠給他們一個明確的答復,自家小區所在地到底有沒有污染?
涉事地塊已被鎖了起來 圖片來源:大皖新聞
老李告訴記者,他的女兒原本很看好綠岸項目,認為十年之內會成為一片成熟的區域,前兩年還準備在這里買一個房子,后來并未購買,現在想想很慶幸。讓老李擔心的是,自從附近有地塊掛出存在污染風險的警告牌后,他們小區房價開始下降了,“原來要賣130萬的房子,后來有人98萬就買下來了。”
編輯|段煉 易啟江
校對|趙慶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蘇鋼集團、法治日報、陸家嘴集團公告、大皖新聞、公開資料等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