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西北“扛把子”,背水一戰

每日經濟新聞 2023-10-30 21:32:50

“全力以赴沖刺四季度”

每經記者|淡忠奎    每經編輯|楊歡

Ubdnljmtex1698670715143.thumb_head

圖片來源:攝圖網_500619595

隨著三季報收官,最令人意外的現象出現了。

全國GDP同比增長5.2%,回升向好信號鮮明,但是去年的增長明星們卻集體減速。在2022年,福建、江西、湖南、甘肅、山西、湖北、陜西、云南、內蒙古是全國經濟增長最快的九個省份,而其中六座都出現在2023年前三季度增速倒數后十名中。

尤其是去年經濟增速第六名的陜西,前三季度更是慘遭墊底。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前三季度陜西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3681.34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2.4%。橫向比,排在全國31省份“倒數第一”。縱向比,低于全省一季度及上半年平均增速。

這多少令人有些意外。近年來,陜西不僅在去年走出“煤超瘋”的行情,而且在新能源汽車、太陽能光伏等炙手可熱的板塊影響力與日俱增,眼下的墊底確實不太尋常。具體來看,“西北第一省”陜西為何會拿了“倒數第一”?而在“全力以赴沖刺四季度”背景下,又將如何走出困境?

跌落

從三季度看全年,一定程度上前三季度經濟總量及增長態勢,是全年經濟發展軌跡的重要參照,亦決定著四季度年終沖刺壓力的大小。從眼下來看,去年的增長明星們穩增長的壓力不小。

統計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共有17個省份跑贏全國大盤,其中西藏、海南、內蒙古GDP增速領跑,均高于7%。而去年同期經濟增速排在前七位的增長明星中,除了內蒙古和寧夏以外,山西、福建、江西、湖南和陜西在今年前三季度中均未跑贏平均線。

尤其是老對手陜西和江西,前三季度經濟增速分別為2.4%、3.4%。經濟增速排位分別從去年同期的第六位、第三位跌至倒數第一、第三位,是減速最為明顯的省份。從經濟總量上來看,陜西實現GDP23681.34億元,而江西則是23653.2億元,兩者的差距重新縮小至28億元上下。

具體到陜西來看,前三季度第二產業增速僅為-1.1%,工業增加值增速同比下滑1.5%,工業經濟增長趨緩是經濟增速下滑的重要因素。

“前三季度經濟增速跟上半年相比有所下降,也低于全國平均增速。這反映出陜西目前階段緩慢性的經濟增長。”陜西省社科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吳剛對城叔分析,陜西的產業結構和全國不太一致,二產占50%左右,二產強全省經濟就強,而全國目前三產已經占到50%左右,今年以來全國服務業恢復增長較快,經濟增長也就相對較快。

實際上,陜西統計也披露,前三季度服務業占比提升,第三產業占GDP比重為47.1%,較上年同期提高2.7個百分點。這也能從側面反映出,陜西以服務業為代表的第三產業增長速度明顯快于第二產業。

吳剛認為,陜西服務業增長表現不俗,但工業和建筑業增速較慢,導致二產整體增速較為緩慢,“這就是拖后腿了”。從工業結構來看,主要是能源化工和裝備制造,目前能源化工市場趨于平穩,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相對不大,“沒有出現像去年‘保供’、漲價,量的增加拉動經濟較高的增速”。

與此同時,盡管裝備制造業實力強勁,但除了新能源汽車和太陽能光伏較快增長外,其他領域沒有起到引領性作用,導致二產尤其是工業增長十分平緩,“整體上裝備出口以及提供相關配套上表現并不突出”。

從地市層面來看,全省工業增長的壓力更是顯露無疑。目前,全省GDP排名前六的城市中西安、榆林、寶雞、渭南、延安(咸陽暫未公布)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分別為7.4%、4.5%、-19.1%、-5.4%、-4.2%,除了西安、榆林外,其余城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均為負增長。

對于工業增長的減速,陜西省統計局分析,今年以來,受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下行、市場需求收縮、企業運行成本上升等因素影響,全省工業運行持續承壓,“既有部分行業、部分企業生產經營情況不佳、持續增長乏力的原因,也受到去年同期增長8.7%、增速居全國第六位的高基數影響”。

不過,無論如何,工業增長的不景氣是陜西經濟增速“跌落”的重要癥結。

結構

從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來看,陜西前三季度投資、消費和進出口增速均跑輸全國大盤。尤其是,投資和進出口增速呈現負增長態勢。

今年前三季度,陜西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同比下滑8.7%,低于全國11.8個百分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7790.67億元,同比增長3.1%,低于全國3.7個百分點;進出口總額為2962.94億元,同比下滑17.3%,低于全國17.1個百分點。

這也直觀地反映出陜西當下經濟增長的壓力。對于投資、消費和出口,吳剛認為,目前消費和外需對陜西經濟增長的貢獻較小,而投資占到60%以上的貢獻,“我們是以二產為主體的,需要投資去支持它”。

目前,除了消費正增長以外,其余投資和進出口等指標都是負增長,在全國平均線以下,是導致經濟增長放緩的重要因素。

對于全省地市而言,形勢同樣不容樂觀。從固定投資增速來看,陜西經濟排名前六的城市中西安、榆林、寶雞、渭南、延安分別為-7.7%、5.5%、-25.4%、-6.6%、-7%。這也說明在陜西頭部經濟強市中,投資下滑已經成為共性的挑戰。

從進出口來看,陜西的進出口中西安占據絕對比重。目前,受地緣政治以及國際市場變化等因素影響,西安在芯片出口等領域遭受重創。“這個窟窿沒有補上,全省的新能源汽車和太陽能光伏要補上來,畢竟還需要時間”。吳剛說。

更進一步,西安朝華管理科學研究院院長單元莊對城叔分析,全國大環境其實都是一致的,而陜西經濟增速跌落倒數第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從“十二五”到“十三五”以來把消費、旅游和第三產業作為發展主體,而整體上陜西的消費水平還處于全國低端。

圖片來源:攝圖網507698385

與此同時,第二產業尤其是工業比重一度過快下降,導致對經濟增長的支撐不足。在單元莊看來,區縣經濟是中國市場經濟的第一競爭主體,決定著區域產業經濟發展的基本狀態,“一個地區工業首先就要看區縣工業行不行。”他注意到,從2012年至2021年,陜西區縣經濟整體趨于下滑,其中很多區縣走向旅游文化產業。

城叔曾分析,受區域不平衡以及縣域整體產業實力不強等因素影響,陜西的縣域經濟一度呈現出走弱的趨勢。

根據陜西省統計年鑒測算,2016年至2020年,陜西縣域經濟的GDP占比分別為46.18%、45.46%、43.94%、42.48%、40.81%,約下降5.37個百分點。近兩年來縣域經濟占比才有所回升,2021年、2022年分別提升1.3%、0.9%。

這些都是陜西當下經濟增長遭遇困境的重要因素。當然,增速下滑的同時亦不能忽視產業內部的結構性變化。

“在這個緩慢增長的過程中也有結構調整,高質量發展蓄勢待發,無論從產業結構、投資結構,還是新興消費和出口等方面都有一些新的變化。”吳剛說,像電動載人汽車、鋰電池、光伏等“新三樣”增勢迅猛。

比如,前三季度陜西新能源汽車增長42.1%,太陽能電池產量增長129%。

沖刺

《陜西省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全年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生產總值增長5.5%左右,力爭固定資產投資增長8%左右。而前三季度,生產總值增速僅為2.4%,固定資產投資為負增長,完成全年目標壓力重重。

不過,從眼下來看,陜西上下正在加緊布局,強化項目建設和招商引資,向著全年目標發起沖刺——

10月26日,陜西全省新型工業化推進會暨縣(市、區)委書記工作交流會在西安召開,陜西省省長趙剛強調,要堅定不移推進高質量項目建設,聚焦全年目標,緊盯時間節點,狠抓任務進度,用好“四個一批”管理機制,加強項目謀劃和招商引資,有效防范化解各類風險隱患,全力以赴沖刺四季度,以最大努力爭取全年經濟社會發展好成績。

10月27日,陜西省委書記趙一德強調,當前正處于全年收官的重要節點,要爭分奪秒、開足馬力沖刺決戰四季度,積極承接國家穩定經濟增長一攬子政策,采取更多刀下見菜的硬實舉措,打好穩工業、擴投資、促消費、惠民生、防風險組合拳,強化重點區域、重點行業、重大項目支撐作用,發揮好督查考核效能,力促全年目標任務順利完成。

不難發現,提振項目投資已經成為重要抓手。在“扭住項目招商強化投資主引擎”指引下,陜西正在加快謀劃做強制造業投資、做大民間投資、做優基礎設施投資、做穩房地產投資等,力求以高質量項目支撐高質量發展。

這也是當前走出增長困境的重中之重。陜西的龍頭城市西安已在行動,據“西安發布”消息,西安市委書記方紅衛率西安市代表團,于10月24日至11月2日對烏茲別克斯坦、哈薩克斯坦、白俄羅斯進行友好訪問。

從10月26日已經結束的烏茲別克斯坦之行看,對接落實中國—中亞峰會涉西安成果,擴大經貿合作領域和規模是重要的議題。比如,在烏期間,雙方累計簽約7個合作項目、金額超1.5億美元。

“實際上深耕‘一帶一路’上,聚焦中亞、西亞等地我們已經有一定合作基礎,如何把更多的項目去落實很重要。像中亞也有重工業,初級能源產品加工,這些跟我們的高端能源產品加工以及先進制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還是有一定時差的,所以我們輸出一些裝備、技術還是有互補作用的。”

吳剛說,從一定程度上而言,這就是建朋友圈。陜西的進出口主要在西安,原來西安進出口貿易上除了中國香港、中國臺灣外,就是日韓、美國相對量較大。而現在“脫鉤斷鏈”等因素下,影響到整個進出口貿易,所以現在要更多加強“一帶一路”自己的朋友圈,“依托中亞、西亞,然后東盟等還是有合作空間,逐步調整原來的貿易伙伴,現在就屬于調整期。”

圖片來源:攝圖網500490138

在向外拓展朋友圈的同時,陜西內部“挖潛”的力度也進一步強化。就在十天前(10月20日),“創新引領深化合作”央企助力陜西高質量發展推進會在北京召開,24家中央企業參會,共征集駐陜央企與陜西省各市區、省屬企業合作項目120個,總投資額4887億元。

在外界看來,這也將推動更多央企項目落地陜西,助力陜西的高質量發展。數據顯示,自2020年9月26日央企進陜推進大會召開以來,截至今年3月底,央企在陜簽約項目累計487個,總投資額1.5萬億元。其中,383個項目已落地,落地率78.6%。

從這些維度來看,陜西沖刺四季度、扭住項目招商強化投資主引擎其勢已成,但是如何更多的落地、更多的轉化為切切實實經濟增長的貢獻,成為“力促全年目標任務順利完成”的突出考驗。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圖片來源:攝圖網_500619595 隨著三季報收官,最令人意外的現象出現了。 全國GDP同比增長5.2%,回升向好信號鮮明,但是去年的增長明星們卻集體減速。在2022年,福建、江西、湖南、甘肅、山西、湖北、陜西、云南、內蒙古是全國經濟增長最快的九個省份,而其中六座都出現在2023年前三季度增速倒數后十名中。 尤其是去年經濟增速第六名的陜西,前三季度更是慘遭墊底。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前三季度陜西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3681.34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2.4%。橫向比,排在全國31省份“倒數第一”。縱向比,低于全省一季度及上半年平均增速。 這多少令人有些意外。近年來,陜西不僅在去年走出“煤超瘋”的行情,而且在新能源汽車、太陽能光伏等炙手可熱的板塊影響力與日俱增,眼下的墊底確實不太尋常。具體來看,“西北第一省”陜西為何會拿了“倒數第一”?而在“全力以赴沖刺四季度”背景下,又將如何走出困境? 跌落 從三季度看全年,一定程度上前三季度經濟總量及增長態勢,是全年經濟發展軌跡的重要參照,亦決定著四季度年終沖刺壓力的大小。從眼下來看,去年的增長明星們穩增長的壓力不小。 統計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共有17個省份跑贏全國大盤,其中西藏、海南、內蒙古GDP增速領跑,均高于7%。而去年同期經濟增速排在前七位的增長明星中,除了內蒙古和寧夏以外,山西、福建、江西、湖南和陜西在今年前三季度中均未跑贏平均線。 尤其是老對手陜西和江西,前三季度經濟增速分別為2.4%、3.4%。經濟增速排位分別從去年同期的第六位、第三位跌至倒數第一、第三位,是減速最為明顯的省份。從經濟總量上來看,陜西實現GDP23681.34億元,而江西則是23653.2億元,兩者的差距重新縮小至28億元上下。 具體到陜西來看,前三季度第二產業增速僅為-1.1%,工業增加值增速同比下滑1.5%,工業經濟增長趨緩是經濟增速下滑的重要因素。 “前三季度經濟增速跟上半年相比有所下降,也低于全國平均增速。這反映出陜西目前階段緩慢性的經濟增長。”陜西省社科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吳剛對城叔分析,陜西的產業結構和全國不太一致,二產占50%左右,二產強全省經濟就強,而全國目前三產已經占到50%左右,今年以來全國服務業恢復增長較快,經濟增長也就相對較快。 實際上,陜西統計也披露,前三季度服務業占比提升,第三產業占GDP比重為47.1%,較上年同期提高2.7個百分點。這也能從側面反映出,陜西以服務業為代表的第三產業增長速度明顯快于第二產業。 吳剛認為,陜西服務業增長表現不俗,但工業和建筑業增速較慢,導致二產整體增速較為緩慢,“這就是拖后腿了”。從工業結構來看,主要是能源化工和裝備制造,目前能源化工市場趨于平穩,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相對不大,“沒有出現像去年‘保供’、漲價,量的增加拉動經濟較高的增速”。 與此同時,盡管裝備制造業實力強勁,但除了新能源汽車和太陽能光伏較快增長外,其他領域沒有起到引領性作用,導致二產尤其是工業增長十分平緩,“整體上裝備出口以及提供相關配套上表現并不突出”。 從地市層面來看,全省工業增長的壓力更是顯露無疑。目前,全省GDP排名前六的城市中西安、榆林、寶雞、渭南、延安(咸陽暫未公布)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分別為7.4%、4.5%、-19.1%、-5.4%、-4.2%,除了西安、榆林外,其余城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均為負增長。 對于工業增長的減速,陜西省統計局分析,今年以來,受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下行、市場需求收縮、企業運行成本上升等因素影響,全省工業運行持續承壓,“既有部分行業、部分企業生產經營情況不佳、持續增長乏力的原因,也受到去年同期增長8.7%、增速居全國第六位的高基數影響”。 不過,無論如何,工業增長的不景氣是陜西經濟增速“跌落”的重要癥結。 結構 從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來看,陜西前三季度投資、消費和進出口增速均跑輸全國大盤。尤其是,投資和進出口增速呈現負增長態勢。 今年前三季度,陜西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同比下滑8.7%,低于全國11.8個百分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7790.67億元,同比增長3.1%,低于全國3.7個百分點;進出口總額為2962.94億元,同比下滑17.3%,低于全國17.1個百分點。 這也直觀地反映出陜西當下經濟增長的壓力。對于投資、消費和出口,吳剛認為,目前消費和外需對陜西經濟增長的貢獻較小,而投資占到60%以上的貢獻,“我們是以二產為主體的,需要投資去支持它”。 目前,除了消費正增長以外,其余投資和進出口等指標都是負增長,在全國平均線以下,是導致經濟增長放緩的重要因素。 對于全省地市而言,形勢同樣不容樂觀。從固定投資增速來看,陜西經濟排名前六的城市中西安、榆林、寶雞、渭南、延安分別為-7.7%、5.5%、-25.4%、-6.6%、-7%。這也說明在陜西頭部經濟強市中,投資下滑已經成為共性的挑戰。 從進出口來看,陜西的進出口中西安占據絕對比重。目前,受地緣政治以及國際市場變化等因素影響,西安在芯片出口等領域遭受重創。“這個窟窿沒有補上,全省的新能源汽車和太陽能光伏要補上來,畢竟還需要時間”。吳剛說。 更進一步,西安朝華管理科學研究院院長單元莊對城叔分析,全國大環境其實都是一致的,而陜西經濟增速跌落倒數第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從“十二五”到“十三五”以來把消費、旅游和第三產業作為發展主體,而整體上陜西的消費水平還處于全國低端。 圖片來源:攝圖網507698385 與此同時,第二產業尤其是工業比重一度過快下降,導致對經濟增長的支撐不足。在單元莊看來,區縣經濟是中國市場經濟的第一競爭主體,決定著區域產業經濟發展的基本狀態,“一個地區工業首先就要看區縣工業行不行。”他注意到,從2012年至2021年,陜西區縣經濟整體趨于下滑,其中很多區縣走向旅游文化產業。 城叔曾分析,受區域不平衡以及縣域整體產業實力不強等因素影響,陜西的縣域經濟一度呈現出走弱的趨勢。 根據陜西省統計年鑒測算,2016年至2020年,陜西縣域經濟的GDP占比分別為46.18%、45.46%、43.94%、42.48%、40.81%,約下降5.37個百分點。近兩年來縣域經濟占比才有所回升,2021年、2022年分別提升1.3%、0.9%。 這些都是陜西當下經濟增長遭遇困境的重要因素。當然,增速下滑的同時亦不能忽視產業內部的結構性變化。 “在這個緩慢增長的過程中也有結構調整,高質量發展蓄勢待發,無論從產業結構、投資結構,還是新興消費和出口等方面都有一些新的變化。”吳剛說,像電動載人汽車、鋰電池、光伏等“新三樣”增勢迅猛。 比如,前三季度陜西新能源汽車增長42.1%,太陽能電池產量增長129%。 沖刺 《陜西省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全年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生產總值增長5.5%左右,力爭固定資產投資增長8%左右。而前三季度,生產總值增速僅為2.4%,固定資產投資為負增長,完成全年目標壓力重重。 不過,從眼下來看,陜西上下正在加緊布局,強化項目建設和招商引資,向著全年目標發起沖刺—— 10月26日,陜西全省新型工業化推進會暨縣(市、區)委書記工作交流會在西安召開,陜西省省長趙剛強調,要堅定不移推進高質量項目建設,聚焦全年目標,緊盯時間節點,狠抓任務進度,用好“四個一批”管理機制,加強項目謀劃和招商引資,有效防范化解各類風險隱患,全力以赴沖刺四季度,以最大努力爭取全年經濟社會發展好成績。 10月27日,陜西省委書記趙一德強調,當前正處于全年收官的重要節點,要爭分奪秒、開足馬力沖刺決戰四季度,積極承接國家穩定經濟增長一攬子政策,采取更多刀下見菜的硬實舉措,打好穩工業、擴投資、促消費、惠民生、防風險組合拳,強化重點區域、重點行業、重大項目支撐作用,發揮好督查考核效能,力促全年目標任務順利完成。 不難發現,提振項目投資已經成為重要抓手。在“扭住項目招商強化投資主引擎”指引下,陜西正在加快謀劃做強制造業投資、做大民間投資、做優基礎設施投資、做穩房地產投資等,力求以高質量項目支撐高質量發展。 這也是當前走出增長困境的重中之重。陜西的龍頭城市西安已在行動,據“西安發布”消息,西安市委書記方紅衛率西安市代表團,于10月24日至11月2日對烏茲別克斯坦、哈薩克斯坦、白俄羅斯進行友好訪問。 從10月26日已經結束的烏茲別克斯坦之行看,對接落實中國—中亞峰會涉西安成果,擴大經貿合作領域和規模是重要的議題。比如,在烏期間,雙方累計簽約7個合作項目、金額超1.5億美元。 “實際上深耕‘一帶一路’上,聚焦中亞、西亞等地我們已經有一定合作基礎,如何把更多的項目去落實很重要。像中亞也有重工業,初級能源產品加工,這些跟我們的高端能源產品加工以及先進制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還是有一定時差的,所以我們輸出一些裝備、技術還是有互補作用的。” 吳剛說,從一定程度上而言,這就是建朋友圈。陜西的進出口主要在西安,原來西安進出口貿易上除了中國香港、中國臺灣外,就是日韓、美國相對量較大。而現在“脫鉤斷鏈”等因素下,影響到整個進出口貿易,所以現在要更多加強“一帶一路”自己的朋友圈,“依托中亞、西亞,然后東盟等還是有合作空間,逐步調整原來的貿易伙伴,現在就屬于調整期。” 圖片來源:攝圖網500490138 在向外拓展朋友圈的同時,陜西內部“挖潛”的力度也進一步強化。就在十天前(10月20日),“創新引領深化合作”央企助力陜西高質量發展推進會在北京召開,24家中央企業參會,共征集駐陜央企與陜西省各市區、省屬企業合作項目120個,總投資額4887億元。 在外界看來,這也將推動更多央企項目落地陜西,助力陜西的高質量發展。數據顯示,自2020年9月26日央企進陜推進大會召開以來,截至今年3月底,央企在陜簽約項目累計487個,總投資額1.5萬億元。其中,383個項目已落地,落地率78.6%。 從這些維度來看,陜西沖刺四季度、扭住項目招商強化投資主引擎其勢已成,但是如何更多的落地、更多的轉化為切切實實經濟增長的貢獻,成為“力促全年目標任務順利完成”的突出考驗。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阿v网站在线观看,九九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热香蕉在线精品视频播放,欧美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亚洲日韩中文字幕一级乱码在线播放 | 碰在线视频免费播放 | 香蕉啪视频在钱看视频久 | 日韩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 污污网站国产精品白丝袜 | 日本少妇爽的嗷嗷叫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