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10-20 22:58:19
◎“我認為,當前是最有利于企業發展的時期。因為出臺的好政策最多、最好。機遇期也到來了,企業家應該勇于擔當,敢想敢干,服務民生。”陳澤民表示。
每經記者 趙李南 每經編輯 董興生
10月20日,在2023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廈門峰會開幕式上,三全食品(SZ002216,股價13.75元,市值121億元)創始人陳澤民表示,在地熱領域,中國走到了全世界的前面。
從三全食品退休后,陳澤民又開始了創業之路,主要的關注點在地熱。
“我認為,當前是最有利于企業發展的時期。因為出臺的好政策最多、最好。機遇期也到來了,企業家應該勇于擔當,敢想敢干,服務民生。”陳澤民表示。
圖片來源:直播截圖
陳澤民曾任四川某醫院外科醫師、鄭州市第五人民醫院主治醫師、鄭州市第二人民醫院副院長、三全食品董事長。
陳澤民的第一次創業是創辦三全食品,那年,陳澤民50歲。今年,陳澤民80歲。
80歲的陳澤民,仍然精神矍鑠。
“我第一次創業時,從一個小車開始,發明了中國第一顆速凍湯圓,開辟了一個新興產業。我的產品和企業都起名叫‘三全’,就是為了感謝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沒有黨的改革開放的好政策,就不可能有這個企業的存在和發展。”陳澤民說。
1993年,陳澤民50歲,醫院院長不當了,下海當了個體戶,賣湯圓。
“三全食品很快地滾動發展,從一個小湯圓發展到六七百個產品,從幾個人的小作坊發展到上萬人的上市公司,從一個工廠發展到全國八個工廠,走向了海外。世界上用筷子的和不用筷子的國家都能嘗到我們中國的速凍食品。”陳澤民表示。
“我是醫生,不會做生意,結果我做得久。我不會算賬,但很賺錢,為什么?我牢牢地記住,產品是基礎,渠道是關鍵,品牌是價值,服務是保證,顧客是裁判,質量求生存,創新求發展。當然還必須講誠信,牢牢地掌握這些,盡管我是個不會做生意的人,但是我做了三十多年,做得還是不錯。”陳澤民說。
“雖然2009年我退休了,但是我也沒有閑著,我又開始另外一個事情,我發現由于工業高度的發達,每年要用大量的煤來燃燒,來取暖,來煉鋼煉鐵,來發電。”陳澤民說。
從三全食品退居二線后,在順應降低碳排放的大潮當中,陳澤民將目光瞄準了地熱。
“我是退休老頭兒,也沒事兒干,走遍世界幾十個國家,了解人家是怎么干的,最后發現地熱資源太豐富了。”陳澤民說,“我走遍了西藏、云南、四川、青海,還有外國好多地方,我看見石頭縫里冒蒸汽,都興奮得不得了。把這個地下的熱用起來不就很好嗎?”
陳澤民介入了全新的領域。
“從一個賣湯圓的外行慢慢學習、鉆研,掌握它(指地熱資源利用)的內在核心技術。最后我成立了利用地熱的公司,在云南省德宏州瑞麗市發現那個地方的地熱資源非常豐富。2016年底開鉆,打了六口地熱井,2017年7月,云南省德宏州瑞麗地熱發電項目并網發電了。從立項、選址、打井、完井、安裝設備、調試設備,并網發電,短短七個月的時間,在國外沒有七、八年根本建不好。”陳澤民表示。
“法國一個地熱電站跟我那個站規模差不多,建了三十年才建好,才投產,我這個七個月投產,創造了用中國地熱發電的一個奇跡。”陳澤民表示。
陳澤民稱:“(今年9月)世界地熱大會在中國召開,一千多位貴賓到中國來開世界地熱大會,并到鄭州來參觀我的現場。在地熱利用方面可喜地看到,我們中國又走到了全世界的前面。”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