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10-08 21:30:59
一切都是為了更好的發展
每經記者 楊歡 每經編輯 劉艷美
圖片來源:攝圖網_501585522
日前,安徽省人民政府主管部門已批復同意備案安徽財經大學合肥高等研究院建設項目。這意味著該校合肥高等研究院新院區基本建設工作正式啟動,項目計劃于2024年初開始施工,2026年竣工。
據悉,建立合肥高等研究院,是安徽財經大學貫徹落實教育部和安徽省人民政府關于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戰略部署、構建學校“一體兩翼”新發展格局、服務支撐安徽省“三地一區”建設的重大舉措。
安徽財經大學合肥高等研究院重點面向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和現代化美好安徽建設需求,發揮學校多學科優勢,促進理、工、文交叉融合,著力打造財經類實踐創新人才培養平臺、國家級高端財經智庫平臺、國際交流合作開放平臺和高層次人才集聚平臺。
解讀:安徽財經大學的前身是安徽財貿學院,始建于1959年,兩年后(1961年)學校遷址蚌埠,如今時隔62年,重返省會辦學。這并非首例,此前,安徽省教育廳還曾先后支持安徽師范大學、安徽理工大學在合肥建立高等研究院,并將這項工作納入了安徽省“十四五”教育事業發展規劃統籌推進。
在眾多高校去省會的布局中,有一個清晰明確的邏輯,即一切都是為了更好的發展。不止于上述三所安徽地方高校,今年7月還有網友在安徽省發改委官網就“何時讓安徽工業大學(位于安徽馬鞍山)在合肥建立高等研究院”留言提問,表示“在合肥建立高等研究院能更好地融入到合肥國家科學中心城市建設,也讓這些非省會地方強校更好地獲得發展空間。”
另一方面,對于省會城市而言,也是一次招才引智的機會。早在2017年,合肥便獲批建設全國第二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被稱作“科研皇冠上的明珠”,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處在國家創新體系金字塔的塔尖,科學發現、基礎研究、源頭創新是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核心。
在我國,高校承擔了全國60%以上的基礎研究和重大科研任務。著眼合肥,雖然擁有中科大這樣的頂尖高校,但整體本科高校數量僅19所,對比其他省會城市,武漢為46所、西安44所、南京34所、成都29所,合肥明顯偏少;至于“雙一流”高校則僅有3所,遠遠落后于南京、西安、武漢、成都等城市。
去年初發布的《安徽省支持高校學科建設若干政策》中就提到,安徽將鼓勵省屬高校加強創新合作——支持省屬高校積極參與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圍繞學科建設方向,聚焦國家、省重大戰略,聯合推進重大協同創新項目。
作為校地合作的一種常見模式,建設高等研究院被認為有助于提升城市在基礎研發領域的能力。不只是合肥,鄭州、石家莊等高校資源相對匱乏的城市,也在紛紛布局,借此集聚更多創新資源,獲得更大智力支持。
北京擬制訂商品房銷售明碼標價新規
據北京日報消息,為進一步規范商品房銷售明碼標價行為,北京市市場監管局起草的《北京市商品房銷售明碼標價規定實施細則》(征求意見稿)近日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針對“網絡售房”,征求意見稿特別提出,通過網絡等方式銷售商品房的,應當通過網絡頁面,以文字、圖像等方式進行明碼標價。
深圳支持科技創新再放“大招”
10月8日,深圳市地方金融監管局等單位聯合印發了《深圳市關于金融支持科技創新的實施意見》。此次實施意見共提出了20條工作舉措。通過制定和實施該實施意見,進一步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創新體系,加大對科技型企業融資的支持力度,促進金融與科技深度融合,建立健全“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產業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撐”全過程創新生態鏈。
山東打造東北亞國際航運樞紐
10月8日,山東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新聞發布會,解讀《山東省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當中提出,將協同推動世界級沿海港口群建設。強化沿海港口資源整合,構建以青島港國際樞紐海港為龍頭,煙臺港、日照港為兩翼,威海港、濱州港、東營港、濰坊港為補充的山東半島“三主四輔”現代化世界級港口群,打造東北亞國際航運樞紐。
常州新能源產業投資母基金啟動
10月8日,在2023年中國常州科技經貿洽談會開幕式上,由常州投資集團參與發起設立的總規模50億元的常州新能源產業投資母基金正式啟動。同時還有包括武岳峰仟朗二期半導體基金、中保常投龍城智電汽車產業基金,高瓴QFLP基金等12個基金項目簽約,簽約規模超253億元。其中,QFLP外資基金4個,總規模超2億美元。這些基金主要聚焦新能源汽車、半導體、新材料、生物醫療等領域。
貴廣高鐵提速,西南地區離大灣區更近了
10月11日起,經過提質改造工程,貴廣高鐵最高時速按300公里運營。桂林、貴陽、成都、重慶、昆明等西南地區多個城市至廣州、深圳、香港高鐵運行時間進一步壓縮。貴廣高鐵是連接中國西南、華南地區的高鐵大通道,也是“八縱八橫”高速鐵路網蘭州(西寧)至廣州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貴陽東至廣州南段正線全長857公里。2014年12月26日開通后,按時速250公里運營。貴廣高鐵提質改造后,將有效提升高鐵運輸能力和效率。
中國銀行研究院最新研判:預計四季度GDP增長5.7%左右,全年增長5.2%左右
10月8日,中國銀行研究院發布《2023年四季度經濟金融展望報告》,對于四季度中國經濟展望部分,《報告》認為,當前經濟企穩回升趨勢初現,政策需著力內生增長動力,預計四季度GDP增長5.7%左右,全年增長5.2%左右。
出口方面,《報告》認為,低基數背景下出口增速有望回升,出口產品結構繼續升級。一方面,全球經濟增速將繼續回落,國際需求仍然較弱。8月,全球、美國、歐元區制造業PMI仍處于收縮區間,主要經濟體服務業需求明顯降溫。
不過,上年同期出口增速開始回落甚至轉正為負,基數明顯降低。油氣等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有望回升,價格對出口金額增長的拖累作用或有所減弱。此外,中國出口新動能優勢持續加強,中高端制造出口占全球份額穩定上升。預計四季度出口同比增長4.8%左右,全年同比下降3%左右。
25省份中秋國慶旅游成績單:河南攬客居首,江蘇吸金最多
據中新經緯消息,截至10月7日21時,25省份公布雙節旅游成績單。其中,河南接待游客量居首位,達8480.1萬人次,創下新高。江蘇、廣東緊隨其后,假期游客接待量分別為7118.48萬人次、6386.2萬人次。四川、遼寧游客接待量位于“5000萬梯隊”,云南、浙江居“4000萬梯隊”。
對比旅游總收入,江蘇8天吸金907.59億元,在25省份中名列第一。河南、廣東兩地旅游收入均突破500億元。浙江、云南超過400億元,遼寧、四川、福建、湖南超過300億元,新疆超過200億元,另有吉林、內蒙古、北京、甘肅、天津雙節旅游收入超百億。
根據25省份旅游收入、游客接待量粗略估算,雙節期間“黑龍江游”最便宜,人均花費369.13元;其次為“西藏游”,人均花費523.75元;“海南游”“新疆游”“北京游”人均花費較高,均超過1300元。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