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ESG一周|兩大電力領域最新版《管理辦法》發布 “首屆碳中和亞運會”受關注

每日經濟新聞 2023-09-28 19:54:53

每經記者 黃宗彥    每經編輯 梁梟    

ESG政策

?兩大電力領域管理辦法印發,強調電力系統需求響應能力建設

據9月27日國家發改委網站消息,近日國家發改委等部門印發《電力負荷管理辦法(2023年版)》和《電力需求側管理辦法(2023年版)》,分別對2011年發布的《有序用電管理辦法》和2017年發布的《電力需求側管理辦法》進行了修訂。較此前實施的文件,兩個《管理辦法》著重強調了電力系統需求響應能力建設,并加強了電力負荷管理。

點評:這是我國電力體制改革的重要舉措,有利于提高電力系統的靈活性和可靠性,促進清潔能源的消納和利用,降低碳排放和污染物排放。同時,這也為電力市場的參與者提供了更多的機會和激勵,激發了市場活力和創新能力,尤其利于推動負荷聚合商和虛擬電廠等資源進入電力市場,并有助發電及電網數字化投資。

?今年生態環境領域重大工程完成投資超過6000億元

9月26日,生態環境部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會上透露,今年以來,我國生態環境領域有效投資持續擴大,生態環境領域重大工程臺賬不斷建立健全,涉及項目近1萬個,已完成投資超過6000億元。截至8月底,全國累計約3.3億噸粗鋼產能完成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4.6億噸粗鋼產能完成燒結球團脫硫脫硝、料場封閉等重點工程改造,共占全國總產能的76%。

點評:這體現了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堅定決心和實際行動,為改善環境質量、保護生物多樣性、應對氣候變化等提供了有力支撐。同時,這也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新動能,促進了產業結構優化、就業增加等。

ESG發布

?《央企ESG藍皮書(2023)》暨“央企ESG·先鋒100指數”發布

9月23日,由國務院國資委社會責任局指導、中國社會責任百人論壇承辦的“中央企業ESG論壇”在山東濟南召開。會上,正式發布并解讀《中央企業上市公司ESG藍皮書(2023)》及“央企ESG·先鋒100指數”。《藍皮書》以441家中央企業控股上市公司為評價對象,基于企業公開信息及第三方信息進行內容和定量分析,對其ESG治理水平、社會環境價值創造和風險管理水平進行綜合性評價,排名位列前100的企業形成“央企ESG·先鋒100指數”,為國務院國資委統籌推動央企上市公司ESG工作提供重要參考。

點評:這是我國央企控股上市公司ESG工作的一項成果,為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提供了ESG治理的標準和參考,為投資者提供了ESG評價的依據和指引。同時,這也展示了我國央企上市公司在履行社會責任、創造社會價值、管理社會風險等方面的表現和經驗。

?國際能源署:全球能源行業實現凈零排放目標依然可期

9月26日,國際能源署發布題為《凈零路線圖:實現1.5攝氏度目標的全球途徑》的報告稱,全球能源行業實現凈零排放的時間表日趨緊迫,但借助新能源技術進步以及加強國際合作等,實現上述目標并將全球升溫幅度控制在1.5攝氏度以內的可能性依然存在。據悉,該報告是對該機構2021年版相關報告的更新,涵蓋了過去兩年能源格局的重大變化,包括疫情后的經濟反彈以及清潔能源技術的顯著進步,同時警示化石燃料領域投資增加和居高不下的排放量。

點評:這是國際能源署對全球能源轉型和氣候行動的最新評估和建議,為各國政府和市場主體提供依據和指導。同時,這也反映了國際社會對應對氣候變化的緊迫感和共同意愿,為即將召開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增強了信心。

?“雙碳”經濟或催生160萬億投資需求

9月25日,招商銀行研究院發布《“雙碳”背景下可持續金融報告》,并預測2020-2060年整個“雙碳”行動期間,雙碳經濟或催生約160萬億元的投資需求。其中,電力系統領域新增投資規模或達45.3萬億元;交通出行領域新增投資規模或達10.6萬億元;鋼鐵水泥相關領域新增投資規模或達6.7萬億元;化工領域相關新增投資規模或達21.2萬億元,造紙行業新增投資規模或達700億元,建筑行業相關領域新增投資規模或達13.5萬億元。而綠色信貸是銀行業綠色金融的主要抓手。

點評:我國“雙碳”行動的實施,為各行各業的轉型升級提供了方向和目標,同時也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投資機會和增長空間,為各類市場主體提供了廣闊的合作平臺和發展前景。這些投資需求與綠色金融密切相關,需要綠色金融的支持和服務,也將推動綠色金融的發展和創新。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綠色基金等綠色金融產品和工具將在“雙碳”經濟中發揮重要作用,為綠色產業和項目提供資金來源,為投資者提供價值回報。

ESG研究

?學術研究認為:沙漠等旱區具有碳匯潛力

近日,細胞出版社旗下學術期刊《植物科學趨勢》發表的一篇論文認為,沙漠等干旱地區具有碳匯潛力。沙特阿拉伯阿卜杜拉國王科技大學等機構參與的研究團隊得出結論:可以通過對植物、土壤微生物和土壤類型的組合進行設計,促進一種被稱為“草酸鹽-碳酸鹽路徑”的生物地球化學過程。該方法可以將干旱生態系統轉變為有效的碳捕獲系統,并改善土壤健康,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增加根系生物量,以創造地下碳匯。

點評:當下,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不僅要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還需要捕獲和儲存已經排放的過量碳。因此,這是一項具有創新意義和實用價值的研究,為干旱地區的碳匯潛力開發提供了一種可行的方法和技術。同時,這也為全球碳中和目標的實現貢獻了新思路和新方案,為干旱地區的生態修復和經濟發展帶來了新機遇和新希望。

?畢馬威調查:全球四分之三公司尚未為新ESG規則做好準備

畢馬威9月26日發布的一份新報告顯示,全球目前仍有四分之三的公司還沒有準備好接受外部對其環境、社會和治理(ESG)數據的審計。據悉,歐盟、美國等正在出臺更嚴格的規則(主要是在2024年報告季出臺),以取代私營部門對上市公司進行氣候相關披露的自愿做法。然而,在畢馬威調查的750家公司中,只有25%的公司認為自己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點評:這是一項警示性的調查,反映了全球上市公司在ESG信息披露方面的不足和差距。同時,這也表明了全球ESG監管趨勢在加強和統一,需要為投資者提高ESG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和可比性。

ESG行動

?杭州亞組委:把綠色、低碳和可持續理念融入辦會全過程

9月26日,杭州亞組委在“綠色亞運”主題新聞發布會上,分享了杭州亞運會綠色理念下的辦會亮點。“綠色亞運,就是要把綠色、低碳和可持續理念融入亞運會籌辦全過程和各環節。”杭州亞組委環境保障部副部長孟祥勝介紹,杭州市統籌賽事籌辦和城市發展,制定了《杭州亞運會綠色行動方案》,為城市和場館辦賽提供指導,實施綠色場館建設、綠色能源供應、綠色環境提升等八方面專項行動,努力打造首屆碳中和亞運會和首個大型“無廢”賽事。

點評:這是杭州亞運會的綠色承諾和綠色行動,為國際體育賽事提供了一個綠色的平臺和樣板,為亞洲和世界的體育發展和文化交流做出了貢獻。同時,這也為杭州市的城市建設和經濟發展帶來了綠色紅利,為杭州市的生態文明建設和美麗城市建設增添了亮色。

?全國首單紅樹林保護碳匯成功拍賣,刷新碳匯市場單價紀錄

9月26日,全國首單紅樹林保護碳匯拍賣以485元/噸成交,較起拍價183元/噸溢價1.65倍,刷新全國碳匯市場最高成交單價。按碳匯拍賣量3875噸計算,此次紅樹林保護碳匯拍賣成交金額為188萬元,將全部用于紅樹林保護和修復。據了解,此次拍賣的成交價,較起拍價183元/噸的溢價率高達1.65倍,刷新了全國碳匯市場的碳價。值得注意的是,9月26日當天,全國碳市場碳配額收盤價為76.06元/噸,也就是說,該單紅樹林保護碳匯的拍賣成交價,是全國碳市場碳配額價格的5.38倍。

點評:這是我國碳匯市場一次值得注意的事件,不僅碳匯單價創紀錄,還有拍賣本身的交易形式,都屬于碳匯市場創新。考慮到國內外還沒有形成成熟的碳匯價格評估機制,此次交易拍賣起始價也是委托深圳非盈利性評估機構綜合給出的價格。不過,485元/噸的價格實際上并不具有普適性,很難形成規模效應。而且總成交價為188萬元,其實并不算高,其中也存在一定的形式主義和企業宣傳的成分。總的來說,碳匯市場想要實現市場化,提高活躍度,需要循序漸進,逐步實現量價齊升。

ESG投資

?國內最大主動管理綠色債券主題公募正式成立

9月27日,由外商獨資公募路博邁基金作為管理人,興業銀行作為托管銀行和主代銷渠道的債券型基金——路博邁中國綠色債券型證券投資基金成立,最終募集規模達到21.94億元。據了解,這不僅是外資基金管理人發行的首只ESG主題的債券基金,也是迄今為止國內最大規模的主動管理型綠色債券主題公募基金。

點評:這為綠色債券的發行和投資提供了更多的選擇和機會。至少有兩個重要意義:一是體現了我國金融市場的開放度和包容性,吸引了更多的國際資本和機構參與我國的綠色發展;二是體現了我國公募基金行業的創新能力和社會責任,為投資者提供了更多的價值投資和責任投資的產品和渠道。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21400233878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ESG政策 ?兩大電力領域管理辦法印發,強調電力系統需求響應能力建設 據9月27日國家發改委網站消息,近日國家發改委等部門印發《電力負荷管理辦法(2023年版)》和《電力需求側管理辦法(2023年版)》,分別對2011年發布的《有序用電管理辦法》和2017年發布的《電力需求側管理辦法》進行了修訂。較此前實施的文件,兩個《管理辦法》著重強調了電力系統需求響應能力建設,并加強了電力負荷管理。 點評:這是我國電力體制改革的重要舉措,有利于提高電力系統的靈活性和可靠性,促進清潔能源的消納和利用,降低碳排放和污染物排放。同時,這也為電力市場的參與者提供了更多的機會和激勵,激發了市場活力和創新能力,尤其利于推動負荷聚合商和虛擬電廠等資源進入電力市場,并有助發電及電網數字化投資。 ?今年生態環境領域重大工程完成投資超過6000億元 9月26日,生態環境部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會上透露,今年以來,我國生態環境領域有效投資持續擴大,生態環境領域重大工程臺賬不斷建立健全,涉及項目近1萬個,已完成投資超過6000億元。截至8月底,全國累計約3.3億噸粗鋼產能完成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4.6億噸粗鋼產能完成燒結球團脫硫脫硝、料場封閉等重點工程改造,共占全國總產能的76%。 點評:這體現了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堅定決心和實際行動,為改善環境質量、保護生物多樣性、應對氣候變化等提供了有力支撐。同時,這也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新動能,促進了產業結構優化、就業增加等。 ESG發布 ?《央企ESG藍皮書(2023)》暨“央企ESG·先鋒100指數”發布 9月23日,由國務院國資委社會責任局指導、中國社會責任百人論壇承辦的“中央企業ESG論壇”在山東濟南召開。會上,正式發布并解讀《中央企業上市公司ESG藍皮書(2023)》及“央企ESG·先鋒100指數”。《藍皮書》以441家中央企業控股上市公司為評價對象,基于企業公開信息及第三方信息進行內容和定量分析,對其ESG治理水平、社會環境價值創造和風險管理水平進行綜合性評價,排名位列前100的企業形成“央企ESG·先鋒100指數”,為國務院國資委統籌推動央企上市公司ESG工作提供重要參考。 點評:這是我國央企控股上市公司ESG工作的一項成果,為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提供了ESG治理的標準和參考,為投資者提供了ESG評價的依據和指引。同時,這也展示了我國央企上市公司在履行社會責任、創造社會價值、管理社會風險等方面的表現和經驗。 ?國際能源署:全球能源行業實現凈零排放目標依然可期 9月26日,國際能源署發布題為《凈零路線圖:實現1.5攝氏度目標的全球途徑》的報告稱,全球能源行業實現凈零排放的時間表日趨緊迫,但借助新能源技術進步以及加強國際合作等,實現上述目標并將全球升溫幅度控制在1.5攝氏度以內的可能性依然存在。據悉,該報告是對該機構2021年版相關報告的更新,涵蓋了過去兩年能源格局的重大變化,包括疫情后的經濟反彈以及清潔能源技術的顯著進步,同時警示化石燃料領域投資增加和居高不下的排放量。 點評:這是國際能源署對全球能源轉型和氣候行動的最新評估和建議,為各國政府和市場主體提供依據和指導。同時,這也反映了國際社會對應對氣候變化的緊迫感和共同意愿,為即將召開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增強了信心。 ?“雙碳”經濟或催生160萬億投資需求 9月25日,招商銀行研究院發布《“雙碳”背景下可持續金融報告》,并預測2020-2060年整個“雙碳”行動期間,雙碳經濟或催生約160萬億元的投資需求。其中,電力系統領域新增投資規模或達45.3萬億元;交通出行領域新增投資規模或達10.6萬億元;鋼鐵水泥相關領域新增投資規模或達6.7萬億元;化工領域相關新增投資規模或達21.2萬億元,造紙行業新增投資規模或達700億元,建筑行業相關領域新增投資規模或達13.5萬億元。而綠色信貸是銀行業綠色金融的主要抓手。 點評:我國“雙碳”行動的實施,為各行各業的轉型升級提供了方向和目標,同時也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投資機會和增長空間,為各類市場主體提供了廣闊的合作平臺和發展前景。這些投資需求與綠色金融密切相關,需要綠色金融的支持和服務,也將推動綠色金融的發展和創新。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綠色基金等綠色金融產品和工具將在“雙碳”經濟中發揮重要作用,為綠色產業和項目提供資金來源,為投資者提供價值回報。 ESG研究 ?學術研究認為:沙漠等旱區具有碳匯潛力 近日,細胞出版社旗下學術期刊《植物科學趨勢》發表的一篇論文認為,沙漠等干旱地區具有碳匯潛力。沙特阿拉伯阿卜杜拉國王科技大學等機構參與的研究團隊得出結論:可以通過對植物、土壤微生物和土壤類型的組合進行設計,促進一種被稱為“草酸鹽-碳酸鹽路徑”的生物地球化學過程。該方法可以將干旱生態系統轉變為有效的碳捕獲系統,并改善土壤健康,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增加根系生物量,以創造地下碳匯。 點評:當下,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不僅要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還需要捕獲和儲存已經排放的過量碳。因此,這是一項具有創新意義和實用價值的研究,為干旱地區的碳匯潛力開發提供了一種可行的方法和技術。同時,這也為全球碳中和目標的實現貢獻了新思路和新方案,為干旱地區的生態修復和經濟發展帶來了新機遇和新希望。 ?畢馬威調查:全球四分之三公司尚未為新ESG規則做好準備 畢馬威9月26日發布的一份新報告顯示,全球目前仍有四分之三的公司還沒有準備好接受外部對其環境、社會和治理(ESG)數據的審計。據悉,歐盟、美國等正在出臺更嚴格的規則(主要是在2024年報告季出臺),以取代私營部門對上市公司進行氣候相關披露的自愿做法。然而,在畢馬威調查的750家公司中,只有25%的公司認為自己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點評:這是一項警示性的調查,反映了全球上市公司在ESG信息披露方面的不足和差距。同時,這也表明了全球ESG監管趨勢在加強和統一,需要為投資者提高ESG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和可比性。 ESG行動 ?杭州亞組委:把綠色、低碳和可持續理念融入辦會全過程 9月26日,杭州亞組委在“綠色亞運”主題新聞發布會上,分享了杭州亞運會綠色理念下的辦會亮點。“綠色亞運,就是要把綠色、低碳和可持續理念融入亞運會籌辦全過程和各環節。”杭州亞組委環境保障部副部長孟祥勝介紹,杭州市統籌賽事籌辦和城市發展,制定了《杭州亞運會綠色行動方案》,為城市和場館辦賽提供指導,實施綠色場館建設、綠色能源供應、綠色環境提升等八方面專項行動,努力打造首屆碳中和亞運會和首個大型“無廢”賽事。 點評:這是杭州亞運會的綠色承諾和綠色行動,為國際體育賽事提供了一個綠色的平臺和樣板,為亞洲和世界的體育發展和文化交流做出了貢獻。同時,這也為杭州市的城市建設和經濟發展帶來了綠色紅利,為杭州市的生態文明建設和美麗城市建設增添了亮色。 ?全國首單紅樹林保護碳匯成功拍賣,刷新碳匯市場單價紀錄 9月26日,全國首單紅樹林保護碳匯拍賣以485元/噸成交,較起拍價183元/噸溢價1.65倍,刷新全國碳匯市場最高成交單價。按碳匯拍賣量3875噸計算,此次紅樹林保護碳匯拍賣成交金額為188萬元,將全部用于紅樹林保護和修復。據了解,此次拍賣的成交價,較起拍價183元/噸的溢價率高達1.65倍,刷新了全國碳匯市場的碳價。值得注意的是,9月26日當天,全國碳市場碳配額收盤價為76.06元/噸,也就是說,該單紅樹林保護碳匯的拍賣成交價,是全國碳市場碳配額價格的5.38倍。 點評:這是我國碳匯市場一次值得注意的事件,不僅碳匯單價創紀錄,還有拍賣本身的交易形式,都屬于碳匯市場創新。考慮到國內外還沒有形成成熟的碳匯價格評估機制,此次交易拍賣起始價也是委托深圳非盈利性評估機構綜合給出的價格。不過,485元/噸的價格實際上并不具有普適性,很難形成規模效應。而且總成交價為188萬元,其實并不算高,其中也存在一定的形式主義和企業宣傳的成分。總的來說,碳匯市場想要實現市場化,提高活躍度,需要循序漸進,逐步實現量價齊升。 ESG投資 ?國內最大主動管理綠色債券主題公募正式成立 9月27日,由外商獨資公募路博邁基金作為管理人,興業銀行作為托管銀行和主代銷渠道的債券型基金——路博邁中國綠色債券型證券投資基金成立,最終募集規模達到21.94億元。據了解,這不僅是外資基金管理人發行的首只ESG主題的債券基金,也是迄今為止國內最大規模的主動管理型綠色債券主題公募基金。 點評:這為綠色債券的發行和投資提供了更多的選擇和機會。至少有兩個重要意義:一是體現了我國金融市場的開放度和包容性,吸引了更多的國際資本和機構參與我國的綠色發展;二是體現了我國公募基金行業的創新能力和社會責任,為投資者提供了更多的價值投資和責任投資的產品和渠道。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21400233878
ESG 碳中和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阿v网站在线观看,九九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热香蕉在线精品视频播放,欧美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久久给综合久久免费视频 | 一区二区精品视频日本 | 五月六月婷婷国产在线 | 中文字幕乱码亚洲中文在线 | 久久6热热热综合精品 | 日本有码视频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