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頭條

每經網首頁 > 頭條 > 正文

投20萬4個月回本,2年能拿100多萬?有人稱抵押房產投入200萬,發現公司總部已“人去樓空”

每日經濟新聞 2023-09-22 23:26:55

每經記者|孔澤思    每經編輯|孫志成 梁梟    

自稱“國有企業”,自有多座優質金礦,成立一年月營收就破億……這樣一家“優質”企業邀請你投資,你會心動嗎?

近日,《每日經濟新聞》收到爆料稱,深圳市金玉匯萃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玉匯萃公司)吸引投資者“投資黃金”,公司承諾每半個月分紅比例12%以上。按照這個比例,幾乎只要四個月就能回本。

CFF20LXzkOxgLI8yFgo8Vm93bp63yJa0w7Aqe2CXjrv5icx7f6plTyrHTVXQ1wuN83lu0R4bM7Q2J8SibUx8LzqQ.jpg

金玉匯萃公司總部

不僅如此,據爆料人反映,金玉匯萃公司還宣稱與港股上市公司生活概念(HK08056,股價0.05港元,市值9491萬港元)合作,指導投資者下載專屬的股票投資APP,并要求至少充值1萬港元,才可參與投資黃金。對于充值金額,每個月也會有12%的“利息”

爆料人表示,自己在8月收到了最后一次分紅,9月中旬左右,金玉匯萃公司突然停止“現金分紅”,此前組建的會員微信群紛紛解散,在深圳的總部已經人去樓空,投資APP更是至今無法成功提現。

金玉匯萃到底是一家什么性質的公司?投資產品的銷售模式又是怎樣的?9月中旬,《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開展了一系列調查暗訪,揭開“黃金投資”背后的玄機。

CFF20LXzkOwNfsay86cib4p0S2T0NfBIZicSMl7tYnKBaibmLibs8uIQI1mZYasibU5KFf6wlMM5EENdMic3ibFTHCmUw.png

每半個月分紅12%?

來自深圳的何曉琴(化名)女士炒過股、買過幣,有著多年投資經驗,沒料到自己在小河溝里翻了船。“他們去年10月就開始做這個事了,我是今年8月聽朋友介紹進來的,說金玉匯萃公司是國企,要做‘藏金于民’的大事業,拉我們投資一起黃金理財。”

金玉匯萃公司合同里寫每半個月分一次紅,假如投20萬左右,兩年后一共可以收到100萬出頭,但現在就給我分過一次,公司就已經跑路了。”何曉琴表示,“他們還給投資者等值的實物黃金作抵押,但這樣分紅比例就低很多,大多數人都沒拿實物。”

據何曉琴所述,金玉匯萃公司首先會以下屬的深圳市金玉天成黃金制品有限公司名義,與投資者簽訂《黃金制品購銷合同》,主要內容為購買黃金首飾,并約定了黃金重量、價格和交接方式。以一份8月簽署的合同來看,購買500克黃金需要28.75萬元,平均每克售價575元,而彼時的黃金現貨價格約為450元一克。但值得注意的是,記者從獲得的多份合同、收據來看,消費者實際需要支付的金額,僅為合同標注價格的約20%

購銷合同之外,投資者還會簽一份以港股上市公司“生活概念”作為甲方的《戰略合作協議》,約定每半個月向投資者過戶投資額約12%的等額上市公司股票,一直持續兩年時間,由此完成所謂的分紅這么計算,四個月后投資就差不多能回本,年化收益率甚至超過200%

CFF20LXzkOxgLI8yFgo8Vm93bp63yJa0xal6gHN5ia5MKPRibX52T39QxsCd14yJDicZ9pVVxQueVBDUpDCAnic1rg.jpg

黃金制品購銷合同

值得注意的是,何曉琴還稱,金玉匯萃公司還要求投資者下載一個名為“共得”的投資APP,鼓勵購買生活概念的股份,還要投資者充值1萬港元以上,才可獲得黃金投資的資格。也就是說,投資者在正式簽署各種協議之前,就要付出上萬的真金白銀

不過從實際操作看來,公司的分紅辦法和合同并不一致。何曉琴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金玉匯萃公司的分紅是直接現金轉賬的,《戰略合作協議》寫的分紅辦法(即贈送股票)實際并沒有執行。“但從8月24號開始,半個月一次的分紅就改成了每月一次,9月十幾號開始就不能兌現了。”

CFF20LXzkOxgLI8yFgo8Vm93bp63yJa02E87l69XBCeTq92uDkbboInhgMHhpbucwIs6yDPTzZpkrTwggm1XSw.jpg

金玉匯萃公司方面發出的通知 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CFF20LXzkOwNfsay86cib4p0S2T0NfBIZicSMl7tYnKBaibmLibs8uIQI1mZYasibU5KFf6wlMM5EENdMic3ibFTHCmUw.png?“法定代表人”自稱被盜用身份

金玉匯萃公司自稱“國有企業”,旗下還有大大小小二十多家“金玉”“黃金”系列公司,加上其宣稱的港股生活概念,多個主體輪番出現,讓不少投資者一頭霧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調查發現,“金玉”徒有其表,實則敗絮其中。

首先,金玉匯萃公司是國有企業嗎?在“深圳市金玉匯萃科技有限公司”微信公眾號上,一條2月20日發布的宣傳片稱,公司隸屬于國有企業融恒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融恒能源),是由國務院實際控制的國有企業,業務覆蓋黃金開采、加工、銷售全產業鏈。

CFF20LXzkOxgLI8yFgo8Vm93bp63yJa0y3GYqlAgm0G92RlnQ7qdY84BmzKIMLSJeEaXjCE5uhXD4SNcFiaw60A.jpg

金玉匯萃公司公眾號簡介 圖片來源:公眾號截圖

在公眾號簡介中,還出現了一個熟悉的名詞,即公司自稱是“國家電力公司子公司”。企查查APP顯示,融恒能源全稱實為融恒能源科技(云南)有限公司,層層股權穿透之后,國家電力公司間接持有其約26%的股權,是名義上的實控人。而這一身份還得到了深圳本地一個社會團體組織的“認可”。2022年12月14日,深圳市科技金融促進會發布公眾號文章,宣布金玉匯萃公司入會并成為副會長單位。文章還稱金玉匯萃公司是“國家電力(國有企業)的子公司”

今年8月,《每日經濟新聞》曾發布報道《追蹤|頂風“作案”?假國企被曝光后,旗下公司又宣布巨額投資“手握”近600億項目能否兌現》,揭露了“國家電力公司”作為一家20多年前就不存在了的央企,屢屢被不法分子假冒下屬企業。

記者注意到,今年6月金玉匯萃公司股權關系發生變更,上級股東變成了5月底才成立的“湖南中洲項目管理有限公司”。再往上股權穿透,實控人則變成了“國資委(國有資本)”。事實上,各地國資委名稱都包含地名前綴,至于“國資委(國有資本)”是什么性質的實體尚不清楚

CFF20LXzkOxgLI8yFgo8Vm93bp63yJa0HticiaRDdAxm6Wfu9sRpD0vWk4Z2bIwC7t7nHnEicwZ9ydic1vKS0Abnrg.png

金玉匯萃公司最新股權穿透圖 圖片來源:企查查截圖

除了更改股權,金玉匯萃公司還三番五次更改公司高管。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顯示,僅今年以來,公司主要人員就經歷了張茜→俞慶龍→王千→馬金玉→張強等多次變化,目前,公司法定代表人、執行董事、總經理為張強。為求證公司經營狀況,記者也于近日也撥通了張強的電話,對方回應卻有些出人意料。

張強稱,自己的身份信息被別人盜用了,“我是東北的,也是這兩天才知道這個事,過幾天我也要去深圳處理的。”記者在表明身份之后,張強表示,“我也是受害者,我也說不清,先讓他們(警方)調查吧”。但是,對于張強給出的說法,記者暫時無法從其他渠道進一步驗證。

CFF20LXzkOwNfsay86cib4p0S2T0NfBIZicSMl7tYnKBaibmLibs8uIQI1mZYasibU5KFf6wlMM5EENdMic3ibFTHCmUw.png公司總部已無人辦公

在金玉匯萃公司和生活概念之間,俞慶龍是關鍵人物。

據生活概念公告,這家港股上市公司原本的主營業務為餐飲供應服務。今年2月28日,生活概念稱與金玉匯萃公司簽訂了戰略合作意向書。4月20日,由俞慶龍擔任法定代表人的深圳市生活概念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成立,公司現為生活概念持股100%子公司。

而到了6月9日,俞慶龍就獲委任為生活概念的執行董事。隨后的9月6日,生活概念發出股東周年大會等公告,建議將公司中文名改為“金玉滿堂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向市場展示更貼合企業的身份和形象

在“深圳市金玉匯萃科技有限公司”微信公眾號上,記者也發現,今年6月之前的文章,俞慶龍還被稱為“金玉匯萃董事長”。

CFF20LXzkOxgLI8yFgo8Vm93bp63yJa0IfwLVySSTPT4O8fHCRIYcgnRLATn3v4eoGRtGM987AlBiaVVFF437DA.jpg

俞慶龍出席公開活動 圖片來源:公眾號截圖

從上述材料也不難看出,金玉匯萃、生活概念(股東大會通過后,就將改名金玉滿堂)等公司是如何形成交集的。

為探明金玉匯萃公司現狀及業務的真實狀況,《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于9月中旬前往公司位于深圳市福田區華嶸大廈的總部辦公室實地探訪。

在華嶸大廈26樓,記者看到各種“黃金升值”“藏金于民”的宣傳畫冊還靜靜掛在墻上。現場有數十位前來討要說法的投資者,但從業務部門到VIP接待室,公司員工早已不見蹤影。投資者三三兩兩坐在會議桌前,講述自己的投入金額。席間,有人自稱為了投資借下高利貸,有人翻出合同,稱抵押房產后拿200余萬元給金玉匯萃公司

CFF20LXzkOxgLI8yFgo8Vm93bp63yJa0uH8f3bEP06I3TTLm4u7KSe935pIC7a5zEvPgUpQ4GHdd5kv9ufiaclw.jpg

?金玉匯萃公司總部墻上懸掛的宣傳畫冊

聽說數公里外的京基濱河時代廣場分公司里還有工作人員,幾位投資者快步走出總部,準備去下一個地點尋找希望。但實際上,這里只有一位留守的工作人員,為來訪投資者登記投資金額等信息,對于什么時候能夠回款,現場沒人能說清楚。記者只從電腦屏幕上看到,僅一個代號“8-7的業務部”,有登記的7月以來投資合同金額就將近4000萬元

頗有戲劇性的是,記者在本次的維權現場認出了幾位在公司合影中站在俞慶龍身邊的人,疑似是公司工作人員,而他們卻以受害者的身份和廣大投資者坐在了一起。在大部分人無言等待之時,仍有少數人相信金玉匯萃公司是國有企業,會在度過困難時期之后繼續分紅。他們甚至在人群中稱:“不要報警,警方把公司賬戶查封了,就一分錢都拿不回來了。”

9月19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發布了一則關于防范虛假網絡投資理財類詐騙的風險提示,指出當前虛假網絡投資理財類詐騙案件頻發,并提醒廣大消費者:高收益意味著高風險,不存在“保本高息”理財產品、不輕信來路不明“小道消息”,不貪圖“一時便宜”因小失大,要樹立科學理性的投資理財觀念,切忌僥幸心理、賭博心態。

近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也輾轉聯系上俞慶龍。電話接通后,記者詢問了公司對投資者的退款情況。他僅回答:“他們統一處理,統一安排,因為現在人太多,這兩天……疏散了,沒事啊”。自顧自地說了幾句話之后,還沒等記者表明身份,俞慶龍就掛斷了電話。

記者|孔澤思?編輯|孫志成?梁梟?杜恒峰

校對|程鵬

CFF20LXzkOyYmal29zn37N5Bg2NQ4tyN4ylvMFyM3VmF4x90Uj4cDmoEphibia4RN55ibIXmqU1Od9w2Q5nhA08lA.png

|每日經濟新聞 ?nbdnews??原創文章|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鏡像等使用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自稱“國有企業”,自有多座優質金礦,成立一年月營收就破億……這樣一家“優質”企業邀請你投資,你會心動嗎? 近日,《每日經濟新聞》收到爆料稱,深圳市金玉匯萃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玉匯萃公司)吸引投資者“投資黃金”,公司承諾每半個月分紅比例12%以上。按照這個比例,幾乎只要四個月就能回本。 金玉匯萃公司總部 不僅如此,據爆料人反映,金玉匯萃公司還宣稱與港股上市公司生活概念(HK08056,股價0.05港元,市值9491萬港元)合作,指導投資者下載專屬的股票投資APP,并要求至少充值1萬港元,才可參與投資黃金。對于充值金額,每個月也會有12%的“利息”。 爆料人表示,自己在8月收到了最后一次分紅,9月中旬左右,金玉匯萃公司突然停止“現金分紅”,此前組建的會員微信群紛紛解散,在深圳的總部已經人去樓空,投資APP更是至今無法成功提現。 金玉匯萃到底是一家什么性質的公司?投資產品的銷售模式又是怎樣的?9月中旬,《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開展了一系列調查暗訪,揭開“黃金投資”背后的玄機。 每半個月分紅12%? 來自深圳的何曉琴(化名)女士炒過股、買過幣,有著多年投資經驗,沒料到自己在小河溝里翻了船。“他們去年10月就開始做這個事了,我是今年8月聽朋友介紹進來的,說金玉匯萃公司是國企,要做‘藏金于民’的大事業,拉我們投資一起黃金理財。” “金玉匯萃公司合同里寫每半個月分一次紅,假如投20萬左右,兩年后一共可以收到100萬出頭,但現在就給我分過一次,公司就已經跑路了。”何曉琴表示,“他們還給投資者等值的實物黃金作抵押,但這樣分紅比例就低很多,大多數人都沒拿實物。” 據何曉琴所述,金玉匯萃公司首先會以下屬的深圳市金玉天成黃金制品有限公司名義,與投資者簽訂《黃金制品購銷合同》,主要內容為購買黃金首飾,并約定了黃金重量、價格和交接方式。以一份8月簽署的合同來看,購買500克黃金需要28.75萬元,平均每克售價575元,而彼時的黃金現貨價格約為450元一克。但值得注意的是,記者從獲得的多份合同、收據來看,消費者實際需要支付的金額,僅為合同標注價格的約20%。 購銷合同之外,投資者還會簽一份以港股上市公司“生活概念”作為甲方的《戰略合作協議》,約定每半個月向投資者過戶投資額約12%的等額上市公司股票,一直持續兩年時間,由此完成所謂的分紅。這么計算,四個月后投資就差不多能回本,年化收益率甚至超過200%。 黃金制品購銷合同 值得注意的是,何曉琴還稱,金玉匯萃公司還要求投資者下載一個名為“共得”的投資APP,鼓勵購買生活概念的股份,還要投資者充值1萬港元以上,才可獲得黃金投資的資格。也就是說,投資者在正式簽署各種協議之前,就要付出上萬的真金白銀。 不過從實際操作看來,公司的分紅辦法和合同并不一致。何曉琴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金玉匯萃公司的分紅是直接現金轉賬的,《戰略合作協議》寫的分紅辦法(即贈送股票)實際并沒有執行。“但從8月24號開始,半個月一次的分紅就改成了每月一次,9月十幾號開始就不能兌現了。” 金玉匯萃公司方面發出的通知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法定代表人”自稱被盜用身份 金玉匯萃公司自稱“國有企業”,旗下還有大大小小二十多家“金玉”“黃金”系列公司,加上其宣稱的港股生活概念,多個主體輪番出現,讓不少投資者一頭霧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調查發現,“金玉”徒有其表,實則敗絮其中。 首先,金玉匯萃公司是國有企業嗎?在“深圳市金玉匯萃科技有限公司”微信公眾號上,一條2月20日發布的宣傳片稱,公司隸屬于國有企業融恒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融恒能源),是由國務院實際控制的國有企業,業務覆蓋黃金開采、加工、銷售全產業鏈。 金玉匯萃公司公眾號簡介圖片來源:公眾號截圖 在公眾號簡介中,還出現了一個熟悉的名詞,即公司自稱是“國家電力公司子公司”。企查查APP顯示,融恒能源全稱實為融恒能源科技(云南)有限公司,層層股權穿透之后,國家電力公司間接持有其約26%的股權,是名義上的實控人。而這一身份還得到了深圳本地一個社會團體組織的“認可”。2022年12月14日,深圳市科技金融促進會發布公眾號文章,宣布金玉匯萃公司入會并成為副會長單位。文章還稱金玉匯萃公司是“國家電力(國有企業)的子公司”。 今年8月,《每日經濟新聞》曾發布報道《追蹤|頂風“作案”?假國企被曝光后,旗下公司又宣布巨額投資“手握”近600億項目能否兌現》,揭露了“國家電力公司”作為一家20多年前就不存在了的央企,屢屢被不法分子假冒下屬企業。 記者注意到,今年6月金玉匯萃公司股權關系發生變更,上級股東變成了5月底才成立的“湖南中洲項目管理有限公司”。再往上股權穿透,實控人則變成了“國資委(國有資本)”。事實上,各地國資委名稱都包含地名前綴,至于“國資委(國有資本)”是什么性質的實體尚不清楚。 金玉匯萃公司最新股權穿透圖圖片來源:企查查截圖 除了更改股權,金玉匯萃公司還三番五次更改公司高管。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顯示,僅今年以來,公司主要人員就經歷了張茜→俞慶龍→王千→馬金玉→張強等多次變化,目前,公司法定代表人、執行董事、總經理為張強。為求證公司經營狀況,記者也于近日也撥通了張強的電話,對方回應卻有些出人意料。 張強稱,自己的身份信息被別人盜用了,“我是東北的,也是這兩天才知道這個事,過幾天我也要去深圳處理的。”記者在表明身份之后,張強表示,“我也是受害者,我也說不清,先讓他們(警方)調查吧”。但是,對于張強給出的說法,記者暫時無法從其他渠道進一步驗證。 公司總部已無人辦公 在金玉匯萃公司和生活概念之間,俞慶龍是關鍵人物。 據生活概念公告,這家港股上市公司原本的主營業務為餐飲供應服務。今年2月28日,生活概念稱與金玉匯萃公司簽訂了戰略合作意向書。4月20日,由俞慶龍擔任法定代表人的深圳市生活概念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成立,公司現為生活概念持股100%子公司。 而到了6月9日,俞慶龍就獲委任為生活概念的執行董事。隨后的9月6日,生活概念發出股東周年大會等公告,建議將公司中文名改為“金玉滿堂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向市場展示更貼合企業的身份和形象。 在“深圳市金玉匯萃科技有限公司”微信公眾號上,記者也發現,今年6月之前的文章,俞慶龍還被稱為“金玉匯萃董事長”。 俞慶龍出席公開活動圖片來源:公眾號截圖 從上述材料也不難看出,金玉匯萃、生活概念(股東大會通過后,就將改名金玉滿堂)等公司是如何形成交集的。 為探明金玉匯萃公司現狀及業務的真實狀況,《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于9月中旬前往公司位于深圳市福田區華嶸大廈的總部辦公室實地探訪。 在華嶸大廈26樓,記者看到各種“黃金升值”“藏金于民”的宣傳畫冊還靜靜掛在墻上。現場有數十位前來討要說法的投資者,但從業務部門到VIP接待室,公司員工早已不見蹤影。投資者三三兩兩坐在會議桌前,講述自己的投入金額。席間,有人自稱為了投資借下高利貸,有人翻出合同,稱抵押房產后拿200余萬元給金玉匯萃公司。 金玉匯萃公司總部墻上懸掛的宣傳畫冊 聽說數公里外的京基濱河時代廣場分公司里還有工作人員,幾位投資者快步走出總部,準備去下一個地點尋找希望。但實際上,這里只有一位留守的工作人員,為來訪投資者登記投資金額等信息,對于什么時候能夠回款,現場沒人能說清楚。記者只從電腦屏幕上看到,僅一個代號“8-7的業務部”,有登記的7月以來投資合同金額就將近4000萬元。 頗有戲劇性的是,記者在本次的維權現場認出了幾位在公司合影中站在俞慶龍身邊的人,疑似是公司工作人員,而他們卻以受害者的身份和廣大投資者坐在了一起。在大部分人無言等待之時,仍有少數人相信金玉匯萃公司是國有企業,會在度過困難時期之后繼續分紅。他們甚至在人群中稱:“不要報警,警方把公司賬戶查封了,就一分錢都拿不回來了。” 9月19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發布了一則關于防范虛假網絡投資理財類詐騙的風險提示,指出當前虛假網絡投資理財類詐騙案件頻發,并提醒廣大消費者:高收益意味著高風險,不存在“保本高息”理財產品、不輕信來路不明“小道消息”,不貪圖“一時便宜”因小失大,要樹立科學理性的投資理財觀念,切忌僥幸心理、賭博心態。 近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也輾轉聯系上俞慶龍。電話接通后,記者詢問了公司對投資者的退款情況。他僅回答:“他們統一處理,統一安排,因為現在人太多,這兩天……疏散了,沒事啊”。自顧自地說了幾句話之后,還沒等記者表明身份,俞慶龍就掛斷了電話。 記者|孔澤思編輯|孫志成梁梟杜恒峰 校對|程鵬 |每日經濟新聞nbdnews原創文章|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鏡像等使用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阿v网站在线观看,九九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热香蕉在线精品视频播放,欧美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中文字幕乱码亚洲精品 | 天堂亚洲性爱在线播放 | 亚洲国产资源动态gif | 亚洲女V在线免费观看 | 午夜歐美福利視頻 | 在线观看91精品国产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