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9-19 22:13:46
◎據預測,廣大農村僅屋頂戶用光伏就有近20億千瓦的裝機潛力,可實現年發綠電超過3萬億千瓦時 ,挖掘和釋放縣域風光等可再生資源潛能,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必然要求。
◎專家建議,縣域下一步必須做到源網荷儲多能協同、就地消納,基于全社會成本最低的模式實現能源革命和低碳轉型。
每經記者 李彪 每經實習記者 石雨昕 每經編輯 陳旭
為推動縣域低碳轉型和綠色高質量發展,9月19日,自然資源保護協會(NRDC)聯合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與中國節能環保集團有限公司在京舉辦了“縣域低碳轉型研討暨報告發布會”。會上發布了《縣域低碳轉型與綠色發展——靈丘縣試點研究》(以下簡稱靈丘報告)和《縣域低碳轉型與綠色發展——曲沃縣試點研究》(以下簡稱曲沃報告)兩份報告。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首席專家、原中國電力建設集團副總經理姚強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過去農村地區主要依靠煤炭、油等大工業產物來滿足能源需求,而農村基礎設施薄弱,導致能源外引比例較高,但這些能源現在已經逐漸可以被可再生能源所替代。
“不僅能滿足自身需求,未來農村地區將成為可再生能源的主要來源地,除了水電,風光電等可再生能源也將成為主要的能源形式。這種能源革命不僅能夠促進農村低碳轉型發展,還能夠促進鄉村振興和城鄉融合,促進投資、提高農村地區的發展水平和居民收入。”姚強說。
姚強在會上發表演講 每經實習記者 石雨昕 攝
在國家鄉村振興戰略和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引領下,縣域的重要性更加凸顯。農村的主體在縣域,鄉村振興成敗的關鍵也在于縣域。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中國共有1866個縣域,人口占全國總量的50%以上,GDP占比近40%,縣域轉型發展,直接關系到過半人口的福祉。我國縣域地域空間廣闊,占全國國土面積的90%左右,在碳中和目標引領下,可以為發展風光等綠色能源、構建新型能源體系提供關鍵支撐。
據清華建筑節能研究中心預測,廣大農村僅屋頂戶用光伏就有近20億千瓦的裝機潛力,可實現年發綠電超過3萬億千瓦時 ,挖掘和釋放縣域風光等可再生資源潛能,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必然要求。
自然資源保護協會(NRDC)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張潔清表示,在縣域推動新能源的發展不應僅限于簡單的GDP視角或能源視角,它具有多重經濟、社會和心理層面的意義。新能源可以賦能新興產業,促進產業升級,提高居民收入,改善生活質量,代表了縣域發展的新趨勢,對于實現可持續、綠色和智能化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在縣域發展策略中,應綜合考慮這些方面,以充分發揮新能源的潛力。
根據會上發布的報告,靈丘縣風光資源豐富,縣域可再生能源發電總量已達7.8億千瓦時,以并網外輸為主。根據靈丘報告的估算,當地風力發電、太陽能光伏、生物質發電潛力合計約330億千瓦時。而現有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率僅為3.8%,產業發展空間巨大。
縣域面臨著低碳轉型的重大機遇。國家發改委明確能耗雙控原則,新增可再生能源消費不納入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將激勵縣域發展可再生能源滿足增量能源需求。
當前光伏和風電技術快速迭代,度電成本大幅下降,可再生能源替代存量化石能源需求、加速實現能源轉型的時機已經成熟。此外,縣域地租相對較低,擁有豐富的農業廢棄物資源和土地資源,適于發展各類生物質能應用和光伏+農業等。
如何更好地利用可再生資源,調動各個市場主體積極性,促進縣域低碳轉型和綠色高質量發展?
山西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項目推進中心高級經濟師曹陽表示,破解縣域缺資金、缺人才、缺技術的難題,切實推動縣域綠色轉型和低碳發展,需要把低碳減排和招商引資結合起來,把前端研究、后端項目策劃和落地結合起來,把招商引資和招才引智跟低碳減排工作結合起來,這樣當地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就會更強。
姚強回答《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提問時表示,當前一個突出問題是風光等分布式能源每度電都要上網,用電再從電網購買,而非就地消納。這就需要打破現有政策體制和技術方面的障礙,核心是解決利益一致性問題。源網荷儲要利益置換,不能把電網排除在外。另外,縣域下一步必須做到源網荷儲多能協同、就地消納,基于全社會成本最低的模式實現能源革命和低碳轉型。
清華大學社科學院能源轉型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何繼江表示,農村配電網應該受到更多關注。農村戶均配變是一個重要的指標,既能反映農村的現代化水平,也能反映光伏的并網條件。有些村屋頂很多、資源很好,但變壓器容量特別小,影響了光伏潛力開發。因此,在推動農村新能源開發中,要加強對配電網的關注,破解物理瓶頸。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實習記者石雨昕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