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9-05 15:42:44
每經記者 趙云 每經編輯 肖芮冬
9月5日,大盤全天震蕩調整,三大指數均小幅下跌,滬指領跌。
板塊來看,TOPCON電池、光刻膠、存儲芯片、消費電子等板塊漲幅居前,房地產、數據要素、教育、算力等板塊跌幅居前。
總體上個股跌多漲少,兩市超3300只個股下跌。滬深兩市今日成交額8039億,較上個交易日縮量810億。北向資金全天凈賣出46.09億元;其中滬股通凈賣出28.17億元,深股通凈賣出17.92億元。
為什么昨天普漲今天就回調?拋壓來自哪些方面?
昨天和今天早盤,有一個指標表現明顯不同,那就是人民幣匯率。
以美元兌離岸人民幣匯率為例,昨天早上10點到11點之間一度升至7.257,而今天早盤,卻由7.277貶至約7.295,午后又突破了7.3關口。
匯率拐頭,促使北向資金由開盤時的凈買入變為凈賣出,一定程度上也令指數上攻乏力。
另一方面,上周討論較多的量化交易,本周以來熱度有所下降。今日兩市成交縮量,會不會說明部分量化也“休息”了?
此前,很多人傾向于認為:量化基金=高頻交易=(融券)做T策略=砸盤主力軍。或許基于這樣的“共識”,這兩天不少投資者都在研究“避開兩融標的”。
近期市場上的連續暴漲股,大多有這個特征。比如7連板的我樂家居,以及捷榮技術(5連板)、華力創通、中馬傳動、智云股份等。
上午開盤,昨天大漲的順周期就迎來調整,也壓制了指數表現。
但華為產業鏈與芯片概念逆勢共振,一度掀起漲停潮,多股“20CM”漲停。
有觀點稱,華為新機顯示出的技術突破、ASML對我國的光刻機出口期限延長均對芯片立業鏈構成一定利好。
目前半導體行業周期底部逐步顯現,華為新機發布方面有望進一步刺激手機終端需求復蘇,拉動芯片需求回暖;另一方面,其有望成為國產半導體供應鏈的應用出口和需求驅動力,推動國產設備、材料、制造環節升級迭代。而ASML延長DUV光刻機出貨可緩解晶圓廠設備壓力,利好國內先進制程順利擴產,長期來看,進口先進光刻設備仍存限制,國產設備替代仍是大勢所趨,半導體設備領域的國產替代空間廣闊。
樂觀歸樂觀,需要注意的是,今天盤中炸板頻發,其中不少個股就屬于半導體板塊及華為概念股。
午后,中芯國際跳水翻綠,芯片概念、華為概念也回落不少。
因此還是提醒大家,目前單個板塊的行情持續性仍有所欠缺,警惕追高風險。
上午臨近收盤時,光伏板塊拉升走強,帝爾激光漲停,愛旭股份、隆基綠能、鈞達股份等多股上漲。
板塊方面,主要是TOPCON電池、HJT電池、鈣鈦礦電池等分支表現突出。
從近期日K圖來看,光伏板塊于8月25日見底,此后隨大盤轉暖逐漸反彈企穩,目前走勢比較健康。
同花順光伏概念日K圖
國信證券表示,光伏主產業鏈價格將完成探底、企穩,從而帶來更多裝機需求的釋放,三季度光伏行業有望呈現量增價穩的運行態勢。當前硅料價格已經出現持續反彈,顯示出價格下跌后光伏行業供需關系的改善跡象。在此趨勢下,更加看好供給擴張邊際減速、盈利能力有望提升的光伏玻璃環節,以及受N型技術變革影響較大的電池、銀漿、設備等環節。此外,價格見底的硅料、硅片環節估值有望修復。
華泰證券分析指出,作為當前性價比最高的N型電池路線,TOPCon電池屬于優質且稀缺產能,全年將保持供不應求態勢,盈利溢價有望保持。產業技術迭代周期中,率先實現技術研發與量產的領先電池組件廠商有望充分享受新技術帶來的超額收益。
早上開盤,港股融創中國大幅高開,隨后強勢拉升,一度漲近23%;下午漲幅繼續擴大,截至A股收盤時約漲28%。
算上昨天34%的漲幅,兩日累計漲超70%。
據上交所9月5日消息,根據《上海證券交易所滬港通業務實施辦法》的有關規定,滬港通下港股通標的名單發生調整,并自2023年9月5日起生效,融創中國等22股獲調入,而且它是唯一獲調入的地產股。
有分析稱,通常情況下,獲納港股通名單,可以獲得南下資金的流動性加持,吸引更多投資者關注,提升股票的交易活躍度和流動性。同時,獲納港股通往往會給公司估值帶來一定程度的提升,從而推升股價和市值。
不過融創的表現,與A股地產板塊簡直“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8月30日以來,房地產開發板塊連續收陰,目前回調幅度明顯。和地產同步調整的,還有證券等金融板塊,它們同樣對指數構成壓制。
同花順房地產開發板塊日K圖
中銀證券表示,北上廣深陸續認房不認貸,疊加月底銷售慣性,一線城市地產銷售已現環比改善,二手房銷售亦出現改善趨勢。8月31日晚確定降低首付比例下限后,9月1日申萬建材指數上漲1.8%,跑贏地產指數的0.4%。建材板塊復蘇對地產銷售改善的依賴弱于地產,對當前政策利好的反應也強于地產。
我國擁有廣闊面積的存量房翻新市場支撐建材需求,過去兩年地產銷售處于下行期,存量需求的釋放被新房下行掩蓋,若此輪政策支撐下地產銷售能夠止跌企穩,則存量需求的釋放將能夠體現。過去兩年建材行業承壓,產能出清加速;建材企業的信用減值逐漸消化;已有部分公司中報收入恢復增長,利潤率呈現改善趨勢。預計這一趨勢能夠在明后年得到延續,板塊仍將有較強投資機會。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41N1387697042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