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9-04 23:13:32
《方案》明確,發揮電力裝備行業帶動作用,同時考慮目標可實現性,通過實施一系列工作舉措,穩定電力裝備行業增長,力爭2023-2024年電力裝備行業主營業務收入年均增速達9%以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速9%左右。
每經記者 張蕊 每經編輯 陳星
9月4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電力裝備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2023-2024年)》(以下簡稱《方案》)。
《方案》明確,發揮電力裝備行業帶動作用,同時考慮目標可實現性,通過實施一系列工作舉措,穩定電力裝備行業增長,力爭2023-2024年電力裝備行業主營業務收入年均增速達9%以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速9%左右。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本次《方案》共提出強化重大工程引領、加快裝備推廣應用、繼續開拓國際市場、提升產業鏈競爭力等四方面工作舉措。
保定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一家風電設備制造企業廠區 圖片來源:新華社記者 楊世堯 攝
工信部在解讀該《方案》時表示,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和能源安全已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電力裝備作為支撐能源轉型和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物質和技術基礎,行業穩增長面臨多方面有利條件。
從供給側來看,電力裝備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不斷加快。從需求側來看,國內裝備需求旺盛,國際市場不斷開拓,電力裝備行業穩增長形勢良好。
但是,穩定電力裝備行業增長也存在一定問題,從短期看,一是電力裝備行業經濟運行受交貨周期影響,年度內營收增速存在波動。二是受國際政治、經濟等大環境不穩定影響,國際市場存在不確定性。三是部分領域產能過剩,導致行業存在低價競爭,不利于行業健康穩定發展。
從長期看,存在部分電力裝備關鍵零部件仍依賴進口;裝備供給質量有待進一步提升;產業鏈上下游協同創新,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有待加強等問題。
談及《方案》提出的目標,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微信采訪時表示:“就目前的經濟狀況而言,這兩個‘9%’的增速算是很快的,這兩年風電、光伏增長較快,火電、核電也在上,因此應該是有把握完成的。”
本次《方案》共提出四方面工作舉措。
在強化重大工程引領方面,提出要發揮牽引帶動作用。依托國家風電、光伏、水電、核電等能源領域重大工程建設,鼓勵建設運營單位加大對攻關突破電力裝備的采購力度,依托重點工程建設推動攻關成果示范應用,通過示范引領,促進電力裝備推廣應用。
在繼續開拓國際市場方面,提出要推動電力裝備“走出去”。引導企業加強與發展中國家能源領域合作,因地制宜采取貿易、工程承包、投資、技術合作等方式開展雙方、三方和多方市場合作,推動更多電力領域項目落地。
林伯強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推動電力裝備“走出去”很重要,目前中國的風電、光伏、水電、核電等電力裝備基本上是世界上最便宜的,質量也很好,肯定要擁抱全球市場。
“政府也一直在推動‘走出去’,但沒有想象中那么容易,所以政府還需要一些更加具體的舉措,特別是風電、光伏、核電、水電,肯定有廣闊的市場。”林伯強說。
在提升產業鏈競爭力方面,《方案》提出,要加快產業鏈鍛長補短,推動電力裝備智能化升級,推進先進制造業集群建設,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
其中,對于加快產業鏈鍛長補短,《方案》提出,推動電力裝備鍛長板、補短板,研究制定風電、核電裝備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利用相關機制推動核電裝備關鍵零部件攻關,依托相關專項統籌推進特高壓換流變壓器有載分接開關等項目研發,繼續支持攻關突破一批關鍵核心零部件。
在推動電力裝備智能化升級方面提出,要加快推進裝備數字化,開展智能制造試點示范行動,提升數字化智能化水平。加快與新一代信息技術融合,推動“5G+工業互聯網”典型場景在電力裝備領域應用。推廣遠程運維服務、全生命周期管理,加快電力裝備網絡化服務化發展。
談及提升產業鏈競爭力,林伯強認為,電力裝備行業處于產業鏈上游,其行業增長其實取決于下游的需求,而下游的需求往往跟經濟發展政策等相關,從這個角度看,電力裝備是比較被動的。“對電力裝備行業的支持,其實更應該從研發角度來支持,要通過加大研發投入,提高技術水平、提高質量、降低成本,來提高電力裝備行業的競爭力。”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21cb73dfb0a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