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8-24 22:47:25
每經記者 林姿辰 每經編輯 張海妮
8月23日盤后,國內生長激素龍頭長春高新(SZ000661,股價139.58元,市值564.8億元)發布了2023年半年報,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約61.68億元,同比增加5.77%;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21.60億元,同比增加1.91%,一舉扭轉了公司一季度營收、凈利雙降的局勢。
不過,這份業績單也創下了公司近9年來的半年度業績增速新低。長春高新股價于周內下探124元,較今年初高位折減約四成,生長激素納入地方性集采的消息是公司股價波動劇烈的催化因素。同時,房地產是長春高新上半年唯一收入同比下滑的業務。今年3月,長春高新稱,擬轉讓持股100%的子公司高新地產,而8月23日,公司在投資者交流平臺上表示“相關事項暫無進展”。
視覺中國圖
第二季度業績向好
今年一季度,長春高新的營收、凈利潤出現了罕見的“雙降”,降幅分別為6.63%和24.71%,降低了部分投資者對于龍頭企業的預期。
公司能夠交出一份業績微增的半年報,主要歸功于第二季度的業績增長——基于兩份報告計算,長春高新在第二季度實現收入33.90億元,同比增長18.66%,實現歸母凈利潤13.03億元,同比增長32.69%。
分板塊看,長春高新業務主要分為基因工程制藥、生物疫苗、中成藥和房地產四大板塊,分別對應金賽藥業、百克生物、華康藥業和高新地產四家子公司。
今年上半年,手握生長激素產品的金賽藥業實現收入51.39億元、歸母凈利潤21.97億元,利潤再次反超母公司。分拆上市的百克生物實現收入5.60億元、歸母凈利潤1.11億元,同比增幅分別為26.93%和51.39%。子公司華康藥業實現收入3.54億元,歸母凈利潤為0.19億元。子公司高新地產實現收入0.97億元,實現歸母凈利潤0.05億元。
按行業分,今年上半年,長春高新的制藥業共實現收入60.53億元,同比增加6.03%,為公司貢獻了98.14%的營收;房地產和服務業的收入貢獻分別為1.57%和0.30%。值得注意的是,長春高新的房地產業務收入同比下滑10.49%。
3月20日,長春高新曾發布公告稱,為聚焦生物醫藥核心業務板塊,公司擬向控股股東長春超達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轉讓所持有的高新地產100%股權。但面對“公司地產公司剝離是不是失敗了”的提問,8月23日,長春高新在投資者平臺上回復稱“相關事項暫無進展,后續如有達到信息披露標準的情況,公司會按照法律法規要求履行披露義務”。
生長激素到了足夠規模
在6月7日的電話會議中,長春高新表示二季度是公司核心產品的銷售淡季,從經營情況來看,市場恢復趨勢良好。從以往情況來看,已經落地實施集采的省份,基本能實現以價換量的目標,且對公司業績未產生嚴重影響。
但集采仍是壓在投資者心頭的“烏云”,也是公司股價動蕩的主要因素。今年7月27日,浙江省藥械采購中心正式發布了省第四批藥品集采的通知,長春高新的重組人生長激素將被納入集采,注射液和粉針劑型分開評審,為公司股價帶來新的不確定性。
公司市場開拓似乎也開始吃力了。在4月17日的電話會上,長春高新明確表示,生長激素市場已到了足夠規模。目前,公司嘗試擺脫對生長激素產品的依賴,向集生物技術制藥、基因概念、化學制藥和中成藥于一身的綜合類集團化企業發展轉型。
實際上,早在一年前,長春高新曾明確提出多線發展路線。公司表示,要打破品種單一局面,逐漸向多產品線、多賽道的產品結構轉變。其中,女性健康和抗衰老醫美兩大熱門概念將成為長春高新長遠發展的新支撐。
半年報披露了長春高新多元化轉變的進展。今年上半年,公司的研發投入為10.33億元,同比增長51.42%,占營收的16.75%。從公司披露的25項子公司重點研發項目看,其中19項為金賽藥業所有。
分產品看,金妥昔單抗注射液、注射用金納單抗、重組人促卵泡激素-CTP融合蛋白注射液、亮丙瑞林注射乳劑、銀花泌炎靈片的臨床試驗已經走到三期階段,對應適應癥分別為晚期胃或胃食管結合部腺癌、急性痛風性關節炎、與GnRH拮抗劑聯合應用促進女性多卵泡發育、晚期前列腺癌、兒童中樞性性早熟、慢性前列腺炎。
公司表示,上半年金賽藥業在穩步推進兒科內分泌、兒科綜合、成人內分泌、女性健康、腫瘤、皮科醫美等業務板塊戰略布局;同時在持續提升市場對長效生長激素優效和安全性接受程度,推動兒科綜合等產品引進、商業化能力建設,有效提升長效生長激素、兒童營養等產品的收入水平及業績占比。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