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8-03 16:56:48
每經記者|孫磊 每經編輯|裴健如
7月的資本市場中,汽車類上市公司表現分化。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不完全統計,7月,79家汽車類上市公司(涵蓋22家跨國整車企業、29家國內整車企業、19家國內零部件公司、9家國內汽車經銷商集團)中,有52家企業實現市值“飄紅”,占比超過六成,但表現不敵6月。
具體來看,在國際車企中,Rivian、Faraday Future表現搶眼,7月市值環比增幅均超60%,而福特汽車7月市值則跌超12%,為國際車企之最。
國內方面,整車企業表現突出,零部件企業及經銷商集團仍承壓。其中,造車新勢力表現依舊搶眼,小鵬汽車港股7月市值增幅為72.11%,美股7月市值增幅為53.87%,延續了6月的增長態勢。
Wind數據顯示,7月,在記者統計的57家國內汽車類上市公司中,有36只個股實現市值增長,比6月少9只。57家國內汽車類上市公司市值合計環比增長約5364.74億元,而上個月該數字為4106.84億元。
Rivian股價“坐上火箭” 福特市值跌幅最大
7月,22家國際車企中,有16家實現了市值環比增長,占比超過七成。22家國際車企市值合計環比增加531.2億美元,比一個通用汽車的市值還多,漲幅為2.85%。
回顧7月,美股三大股指集體走高。道指月漲3.35%,標普500指數月漲3.11%,納指月漲4.05%。其中,標普500指數和納指均錄得月線五連漲。
大盤向好之下,特斯拉、Rivian、Lucid Motors、Faraday Future的7月市值均實現環比增長,其中Rivian的市值增幅為65.98%,為板塊之最;Faraday Future緊隨其后,市值漲幅為62.96%。
7月中旬,Rivian的股價仿佛“坐上了火箭”。據了解,除了產品交付量超預期外,彼時投資者大量購買看漲期權合約,對Rivian股票進行看漲的押注。分析公司Piper Sandler期權主管Daniel Kirsch表示,期權交易中的大部分是“超短期看漲期權”。期權交易活動有助于推動Rivian股價繼續上漲,這也讓其股價在9個交易日暴漲近90%。
制表:每經記者 孫磊
Faraday Future股價上漲則與其利好消息相關。據其官方微博消息,當地時間7月31日,Faraday Future宣布公司第二階段共創交付正式啟動,并將向首批用戶交付FF 91 2.0 Futurist Alliance。據悉,Faraday Future還順利完成了FF 91 2.0 Futurist Alliance的所有合規性測試。
對比之下,同在美股的福特汽車卻出現了市值大幅下滑,其7月市值環比下滑12.69%,為板塊之最。消息面上,福特汽車在7月公布了今年第二季度財報,其今年二季度營收為450億美元,同比增長12%。其中,電動汽車業務單元Ford Model e經營虧損為10.85億美元。
此后,福特汽車方面表示,今年電動汽車業務預計將虧損45億美元,高出此前預估的30億美元虧損額,這將是福特電動汽車業務2022年虧損額21億美元的兩倍多。
歐洲市場方面,泛歐Stoxx 600指數在7月累漲2%,而德國DAX 30指數、法國CAC 40指數、英國富時100指數在7月也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長。
具體到車企方面,沃爾沃汽車表現突出,7月市值環比增長27.00%。沃爾沃公布的今年第二季度財報顯示,其當期凈銷售額增長18%,達到1408億瑞典克朗,扣除匯率波動影響,凈銷售收入增長11%。此外,STELLANTIS同樣憑借上揚的業績數據,實現了7月市值環比增長16.76%。
近九成國內車企市值飄紅 眾泰股價飆升78%
7月,在記者統計的32只國內汽車上市公司個股中,僅有4只個股股價出現環比下滑,國內整車上市公司7月市值合計環比增加了5307.91億元,比理想汽車和蔚來港股市值之和還多,增幅為18.89%,強于6月的表現。
回顧7月A股市場走勢,在本月21個交易日中,上證指數有10天上漲,其間整體上漲2.78%;同期深證成指和創業板指分別上漲1.43%和0.98%。
此外,在整個7月,汽車行業也迎來多個利好政策。7月21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十三部門聯合印發的《關于促進汽車消費的若干措施》提出,汽車消費體量大、潛力足、產業帶動作用強,促進汽車消費對穩定我國消費大盤、促進產業鏈高質量發展具有積極作用,并提出了多項進一步穩定和擴大汽車消費、優化汽車購買使用管理制度措施。
7月31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恢復和擴大消費措施的通知。其中提出,擴大新能源汽車消費,落實構建高質量充電基礎設施體系、支持新能源汽車下鄉、延續和優化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減免等政策。
銀河證券方面表示,促進汽車消費的多項政策,對貨幣乘數效應的發揮具有重要的支撐作用,基于政策端對汽車產業發展的高度重視,其預計下半年車市將繼續保持韌性,銷量有望維持環比增長態勢。
多重利好之下,長城汽車、長安汽車、廣汽集團、賽力斯、北汽藍谷、江淮汽車、江鈴汽車、海馬汽車、眾泰汽車等車企均在7月實現了市值增長,且市值增幅均超10%。其中,眾泰汽車13天錄得7板,7月市值漲幅達78.86%,為國內車企之最。
制表:每經記者 孫磊
港股方面,7月31日,香港恒生指數7月累漲6.15%;恒生科技指數7月累漲16.33%,均為月線兩連漲。在此背景下,小鵬汽車-W、零跑汽車、蔚來-SW、理想汽車-W、吉利汽車等車企市值均實現了大幅增長。其中,小鵬汽車-W在7月實現了市值環比增長72.11%,為港股上市車企之最,連續兩個月保持大幅增長的態勢。
制表:每經記者 孫磊
7月26日晚間,大眾汽車品牌與小鵬汽車達成技術框架協議。雙方計劃面向中國的中型車市場,共同開發兩款大眾汽車品牌的電動車型。據悉,這兩款專屬于中國市場的新車將補充基于MEB平臺的產品組合,并計劃于2026年走向市場。而在此后的一個交易日,小鵬汽車-W股價就增長了33.88%。
不過大盤之下,也有企業未能實現市值飄紅。7月,恒大汽車股票復牌,但首日就暴跌逾60%,其市值也相比此前下滑了38.64%。根據恒大汽車此前發布的財報,2021年恒大汽車虧損563.44億元,2022年虧損276.64億元,兩年合計虧損超840億元。
零部件企業迎利好消息 板塊市值增超160億元
與國內乘用車企業不同,零部件多數企業未能實現市值的環比增長。記者統計的數據顯示,7月,19家零部件企業中僅有8家實現市值環比增長,占比不足五成,但19家零部件企業總體市值合計環比增長167.1億元,漲幅為0.81%。
值得一提的是,汽車零部件板塊在7月經歷幾次震蕩。有觀點認為,該板塊的調整走勢顯示獲利兌現仍存在壓力。而具體到個股方面,先導智能、科大訊飛、三花智控跌幅居前,三者7月市值環比分別下降8.35%、7.47%、6.14%。
制表:每經記者 孫磊
科大訊飛在7月31日晚發布公告披露稱,公司第一大股東中國移動計劃在2023年8月22日~2023年12月31日,以集中競價或大宗交易方式減持股份不超過2315.67萬股。或受到移動減持公告影響,科大訊飛后一交易日股價一度大跌超過6%。
漲幅方面,均勝電子、華域汽車、福耀玻璃三者居前,7月市值分別環比增長11.03%、6.88%、5.66%。其中,均勝電子成為記者統計的零部件企業中唯一一個市值環比增幅超10%的企業。
制表:每經記者 孫磊
7月11日晚間,均勝電子發布公告稱,公司預計2023年半年度實現營業收入約270億元,同比增長18%,凈利潤約4.75億元,同比扭虧為盈。其中,預計第二季度單季實現凈利潤約2.75億元,環比第一季度增長約38%。
值得注意的是,7月,零部件板塊也迎來了不少利好政策的加持。7月26日,工信部、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印發的《國家車聯網產業標準體系建設指南(智能網聯汽車)(2023版)》提出,到2025年,系統形成能夠支撐組合駕駛輔助和自動駕駛通用功能的智能網聯汽車標準體系。
民生證券認為,自動駕駛相關政策有望加速落地,疊加近期具備NOA駕駛輔助系統的新車密集落地催化自動駕駛熱度。堅定看多具備電動智能化屬性的汽車零部件板塊,建議重點關注智能化、熱管理、輕量化核心賽道。
此外,大眾汽車和小鵬汽車的合作也有助于零部件企業的發展。在大眾汽車公開此次合作后的交易日,資金在開盤后迅速涌向小鵬汽車供應鏈公司,代工廠海馬汽車等,汽車零部件掀起了漲停潮,無人駕駛等板塊亦受提振。
國泰君安方面表示,大眾汽車入股小鵬汽車事件將創造雙方共贏的局面,同時從側面也印證了中國汽車品牌在智能電動領域的技術領先性,具備技術優勢的自主品牌車企及智能電動產業鏈,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市場需求減弱 經銷商繼續承壓
汽車經銷商集團方面,國內9家汽車經銷商集團中僅有3家實現股價上揚。記者統計的數據顯示,7月,9家汽車經銷商集團總體市值合計環比減少了110.27億元,跌幅為9.01%。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發布的最新一期“中國汽車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調查”VIA顯示,7月,中國汽車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為57.8%,同比上升3.4個百分點,環比上升3.8個百分點,庫存預警指數位于榮枯線之上,汽車流通行業處在不景氣區間。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方面認為,7月是汽車市場的傳統淡季,需求減弱,廠商及經銷商放緩產銷節奏,終端市場促銷力度有所回收。旅游市場迎來的最火暑期檔,以及高溫多雨的天氣,也對消費者入店量和成交帶來了不利影響。乘聯會此前發文稱,預計7月狹義乘用車零售173.0萬輛,環比降8.6%,同比降4.8%。
同時,經銷商目前的經營狀況恢復不及預期。經銷商庫存量較6月末有所增加,同時成交價格持續走低,經銷商盈利能力下滑,資金回流慢,流通資金緊張等問題仍然存在。
行業背景之下,多數經銷商集團承壓。中升控股、國機汽車、廣匯寶信、和諧汽車、永達汽車均未能實現市值的上揚。其中,除中升控股外的四家經銷商集團7月市值環比均跌超10%。
制表:每經記者 孫磊
大摩日前發布研報稱,由于新車利潤率顯著惡化,售后業務表現放緩,加上高端燃油車需求復蘇遙遙無期,預計中升控股、美東汽車及永達汽車等汽車經銷商今年上半年盈利將錄得同比下跌,估計下半年或要進一步削減供應以穩定售價,并將要透支提供更多回扣來補貼虧損的電動汽車銷售業務。
對于上述三家經銷商集團,中銀國際則認為新車銷售毛利急跌為三家經銷商集團上半年盈利下跌低雙位數至四成不等的主要原因。中銀國際稱,三家經銷商集團估值分歧不能從盈利表現解釋。考慮到毛利率方面的壓力,其下調三家經銷商集團的盈利預測及目標價。
對比之下,廣匯汽車7月市值環比增長7.21%,成為漲幅最高的經銷商集團。值得一提的是,這已經是廣匯汽車連續第二個月實現市值增長。據了解,廣匯汽車股價在7月底成功突破年線壓力位,這意味著市場上的多空較量中,多方力量占主導地位,其股價在多方力量的推動下,可能會繼續上漲。
制表:每經記者 孫磊
興業證券在相關研究報告中表示,廣匯汽車2022年第四季度利潤承壓,但在2023年第一季度扭虧為盈,在優化旗下品牌銷售結構,聚焦盤活優勢經銷網絡,積極布局新能源的舉措下,看好廣匯汽車2023年下半年業績修復。
封面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劉國梅 攝(資料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