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7-26 22:18:04
每經編輯 李澤東
據港交所披露,恒大汽車7月26日晚發布公告,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本集團產生虧損276.64億元(2021年:563.44億元),即恒大汽車2021、2022兩年虧損共達840億元。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本集團累計虧損及股東虧損分別為989.06億元(2021年:712.41億元)及686.51億元(2021年:393.39億元)。于2022年12月31日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2.2億元(2021年:24.53億元)。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集團涉及未能清償的到期債務累計約116.26億元;此外,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集團逾期商票累計約185.12億元。
圖片來源:恒馳公眾號視頻截圖
此前,7月17日晚間,中國恒大補發2021年度、2022年度及2022年中期業績公告,兩年合計凈虧損達8120億元。
而在此前6月份恒大汽車則發出公告,披露被廣泛關注的造車近況:2023年5月,恒馳恢復生產,截至5月底交付超1000輛。
恒大汽車稱,目前集團仍面臨資金短缺困難。公司管理層正持續推進節約成本舉措,積極開拓融資渠道,盡力維持集團持續經營。
圖片來源:恒大汽車公告
據了解,早在今年4月24日,恒大汽車發公告稱,由于資金不足,恒大汽車天津工廠暫緩生產恒馳5,5月30日,恒大汽車官微“恒馳”微信公眾號5月30日發文稱,恒馳汽車天津工廠已于5月23日全面復產。此外,5月29日,天津市濱海新區區委副書記、區長單澤峰帶隊深入恒馳汽車天津工廠開展調研服務。
據證券時報,盡管天津工廠已經復產,但困擾恒大汽車的資金難題是否真正解決?據悉,目前恒大汽車多家子公司已經被列為失信被執行人,而成為“老賴”的原因大多是拖欠建筑、消防設備等公司的票據款等。
據了解,恒大汽車的第一款產品恒馳5的量產過程多有坎坷。該車經歷多番“難產”后于2022年7月正式開啟預售,9月16日正式量產,并于10月底開始對外交付新車。但僅僅在交付啟動一個月后,恒大汽車就被傳出大幅裁員的消息。隨后,恒大汽車對外回應稱“淘汰比例為10%,另有25%停薪留職”。
今年4月24日晚間,恒大汽車在公告中披露,在交付超900輛恒馳5之后,因資金不足,天津工廠將暫緩生產恒馳5,預計在5月恢復生產。
據了解,恒大汽車此前就曾暫停了其他工廠的生產工作,將資源集中到天津工廠支持生產。而此次天津工廠的暫緩生產,則意味著恒大汽車的全面停產。
早在3月22日,恒大汽車就曾對外預告,公司在無法獲得新增流動性的情況下將面臨停產風險。恒大汽車當時在公告中表示,為能集中財力支持“恒馳5”的量產,公司持續推進節約成本舉措,提高管理效率,主動對本集團的瑞典附屬公司National Electric Vehicle Sweden AB采取減員措施,對員工架構進行優化。
而據中國恒大彼時預算,恒大汽車若能尋求到超過人民幣290億元融資,這些資金將幫助恒大汽車推出多款旗艦車型,并最終實現量產。
從恒大汽車各地子公司的情況來看,目前恒大汽車仍未走出債務泥潭。據天眼查公告,近期恒大新能源汽車(貴州)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恒大汽車貴州公司”)新增一條被執行信息,執行標的為100萬元,執行法院為貴陽市南明區人民法院,立案時間為2023年5月16日。至此,恒大汽車貴州公司被執行總金額已達到305.86萬元。
今年1月,恒大汽車貴州公司還因為無正當理由拒不履行執行和解協議,未繳納水土保持補償費超104萬元以及滯納金,被修文縣人民法院列為失信被執行人,同時被修文縣水務管理局申請限制消費。
公開資料顯示,截至2023年5月30日,恒大恒馳新能源汽車(上海)有限公司被執行總金額8.55億元,收到了8條限制消費令,恒大新能源汽車(廣東)有限公司被執行總金額2795.56萬元,恒大新能源汽車(河南)有限公司被執行總金額1663.4萬元,恒大新能源汽車(江蘇)有限公司被執行總金額5889.1萬元。
上述公司都由恒大新能源汽車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控股,實際控制人為恒大新能源汽車控股(香港)有限公司,所涉及案件大多是拖欠票據款等款項而不進行償還。
回顧恒大汽車的造車過程,其經歷了最初的財大氣粗到如今的為錢所困。在造車新勢力如雨后春筍般興起的2018年,恒大集團進入新能源汽車行業,依靠雄厚的財力,恒大集團通過“買買買”“合合合”戰略,在全球范圍內買到了涵蓋汽車設計、研發、生產、銷售等一整條產業鏈的資產與人才。
在中國恒大的規劃中,恒大汽車旗下恒馳品牌汽車要在2021年下半年量產,2025年完成超100萬輛銷量,到2035年這一數據則要超過500萬輛。但2021年,由于“恒大系”流動性危機集中爆發,恒大造車業務應聲陷入泥淖。
如今,恒大汽車的新能源汽車業務仍處于“需要輸血”的階段,尚未擁有“造血”能力。量產半年僅交付1000輛的恒大汽車何時才能走向盈利?對恒大汽車來說,如何解決資金壓力仍是擺在眼前的考驗。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過去兩三年里,已經有多家造車新勢力公司在市場上消失,包括曾經名噪一時的拜騰汽車、賽麟汽車等。處在倒閉或破產邊緣的不僅僅是愛馳汽車。今年以來,威馬汽車、天際汽車等企業先后停擺。
2023年以來,汽車市場出現價格戰,競爭激烈度加大的情況下,將掀起新的一輪淘汰潮。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曾公開表示,過去3年,已關停并轉的汽車品牌達75個,未來2-3年,保守預計60%-70%的品牌將面臨關停并轉。
“實際上,汽車終端資格賽基本結束,淘汰賽已經開始,兩三年(內)可以看得到終局的端倪。還沒有完成資本化的造車新勢力,面臨著行業格局惡化,競爭劣勢凸顯等情況,能見度比較低,需要更審慎理性的觀察。”乾成資本執行合伙人于亞飛表示。
在如此激烈的“淘汰賽”中,恒大汽車如何活下去,活得好,仍值得我們繼續關注。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恒大公告、港交所、證券時報、恒馳官微、濱海發布、上海證券報
封面圖片來源:恒馳公眾號視頻截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