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7-20 20:00:43
◎以“硬科技 新成長”為主題的科創板開市四周年評選榜單正式揭曉。這一系列榜單引導資本市場對于科創企業的價值評估,不再僅僅依靠傳統的“資產負債表”“利潤表”和“現金流量表”,而應該把目光同時投向企業的第四張表——“科創力表”。
當今,科技創新已成為國際戰略博弈的主要戰場。在國內科創企業不斷壯大的過程中,資本市場扮演了關鍵角色,尤其是堅守“硬科技”定位的科創板。
值此科創板迎來開市四周年之際,由每日經濟新聞主辦,每經投資研究院、成都六棱鏡數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成都六棱鏡)、每經智庫作為聯合研發和數據支持機構合作,以“硬科技 新成長”為主題的科創板開市四周年評選榜單于今日(7月20日)正式揭曉。
本次評選堪稱“創新含量”十足,在國內首次獨家推出“科創板全球科創競爭力排行榜”系列榜單,榜單架構包含一個總榜、六大行業榜和三個特色子榜。
評選秉承客觀、公正和嚴謹的原則,聚焦科創板上市公司科創屬性,科學設計評比標準和評比模型,以全面多維的科創屬性相關數據為基礎,對科創板公司進行覆蓋篩選。
我們旨在通過本次創新評選,挖掘科創板企業創新“硬實力”,引導資本市場對于科創企業的價值評估,不再僅僅依靠傳統的“資產負債表”“利潤表”和“現金流量表”,而應該把目光同時投向企業的第四張表——“科創力表”。
主榜單
科創板全球科創競爭力20強
六大行業榜單
科創板全球科創競爭力10強(新一代信息技術)
科創板全球科創競爭力10強(高端裝備制造)
科創板全球科創競爭力10強(新材料)
科創板全球科創競爭力10強(新能源)
科創板全球科創競爭力10強(節能環保)
科創板全球科創競爭力10強(生物醫藥)
三個特色子榜單
科創板專利轉化創新力10強
科創板專精特新創新力10強
科創板創新力機構貢獻10強
特別說明:
1、榜單評比范圍是2023年1月1日之前上市的科創板企業(不含*ST和退市企業),每家公司的評價對象包括2022年年報中合并財務報表披露的公司。
2、本次評選活動由每經投資研究院、成都六棱鏡和每經智庫合作完成,其中成都六棱鏡是國內領先的數字科創服務解決方案提供商,其作為數字科創服務領域的國產替代頭部力量,大大提升了本次評選榜單的權威性。
3大維度+12大指標 構建“科創力表”
作為“科創板全球科創競爭力排行榜”系列榜單的主榜單,“科創板全球科創競爭力20強”在本次評選中備受市場各方關注,其評選模型也是構建科創企業“科創力表”的基礎。
六棱鏡首席科學家兼數字科創研究院院長武偉表示,本次評選模式是以“投入、產出和影響”這三個維度來評估一家公司的科創力。
■其中“投入”維度包括3個指標:研發費用占營業收入比重、研發人員占比和研發費用總金額;
■而“產出”維度包括5個指標:知識產權授權量、高價值發明專利量、專利評分均值、PCT國際專利申請量、每千萬元營業收入有效專利量;
■“影響”維度則包括4個指標:三方專利量、基石專利量、重大獎項數量和累計標準制修訂數量。
“科創力表”便是由這“3大維度+12大指標”構成,該表具有兩個鮮明特點:
一是聚焦科創屬性,結構化解讀科創板公司創新能力。不僅從投入、產出和影響三個層面來解構企業的創新能力,還整理諸多獨家數據指標,比如說“知識產品授權量”,反映了企業經法定確權的技術創新成果情況,體現了企業技術創新產出活躍度;“高價值發明專利量”,反映了企業高質量創新成果規模;“專利評分均值”,則是企業所有有效專利的PatNavi專利流評分結果算術平均值。
二是立足國際視野,全景式呈現科創板公司競爭力。本次評選模型中有3個級指標是衡量企業科創力的常用國際可比指標,分別為:“PCT國際專利申請公開量”,反映了企業海外專利布局活躍度;“三方專利量”,反映了企業在中美歐全球三大市場均進行布局的高價值專利情況;“基石專利量”,從技術影響力角度反映了企業高質量專利水平。
參與本次評選的公司為2023年之前上市的499家科創板企業。
通過對12大指標進行綜合賦權,計算上述科創板公司的科創力得分。每經投資研究院、成都六棱鏡和每經智庫的專家團主要根據科創力得分,輔之以公司整體優勢評估,最終評選出本次的“科創板全球科創競爭力20強”榜單——
上榜虧損企業為何股價也起飛?因為科創屬性突出
傳統的財務分析方法,并不適用于科創企業。對于科創企業來說,更重要的是評估其科創競爭力。本次評選的結果也充分說明了這一點:以2022年年報數據為基準,入榜20強的企業中,有13家尚未實現盈利。
具體來說,本次進入20強榜單的企業集中在三大產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生物醫藥產業和高端裝備制造產業。
其中入榜20強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企業有11家。而截至2022年度,11家入榜公司中,有6家尚未實現盈利。
其次是生物醫藥產業,入榜20強的企業有7家,而截至2022年度,7家入榜公司皆未實現盈利。
盡管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和生物醫藥產業中入榜的企業,不少處于虧損狀態,但是這些企業在二級市場中卻取得了不錯的表現。
比如科創板“AI芯片第一股”寒武紀,上市之后,一直未實現盈利,其中2022年度虧損金額高達12.57億元。不過,今年公司股價表現非常亮眼,年內最高漲幅曾超過300%。
虧損股的股價大幅上漲,除了事件驅動之外,是否還有其他原因?或許“科創力表”可以給投資者們一些啟發。
本次評選模型之中,引入了多個特色數據對公司的科創屬性進行評估,而20強公司在這些數據上大幅領跑科創板整體水平。
六棱鏡(PatNavi)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年底,參與本次評選的499家科創板企業,共擁有高價值發明專利49013個,平均每家企業擁有98.22個。而20強企業共擁有高價值發明專利20954個,占比超過40%;平均每家公司擁有高價值發明專利量約1047.7個,是科創板上市企業平均水平的10倍。
在常用國際可比指標方面,20強企業的表現同樣遠遠好于科創板的平均水平。以“PCT國際專利申請公開量”為例,截至2022年年底,20強企業平均每家公司擁有量為179.7個,而科創板平均每家企業擁有量僅為17.50個。
“累計標準制修訂數量”指標反映了企業的標準研制能力,體現了企業的行業影響力。就這一指標來看,截至2022年底,本次參與評選的499家科創板企業共有2919個,平均每家企業擁有5.85個。而20強企業共有540個,平均每家公司擁有27個,是科創板平均水平的4倍以上。
公司在“科創力”方面的優秀表現,通常也會在股價上有所反映。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7月14日,20強企業今年股價的平均漲幅達到37.79%,而同期科創50指數(000688)的漲幅為3.3%。
每經投資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楊小敏表示,投資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要學會站在未來看現在。科創企業在初期階段可能需要大量的投資和研發支出,因此會出現虧損的情況。不過,科創企業的虧損可能只是暫時的,一旦公司產品問世并建立起相應的商業模式,不僅公司能夠扭虧為盈,還可能帶來巨大的社會效益。
未來有望扭虧為盈的科創企業中經常誕生大牛股,而投資者無法通過分析“資產負債表”“利潤表”和“現金流量表”來準確判斷虧損企業能否扭虧為盈。對于虧損企業而言,是否具備強大的科創力,才是未來扭虧為盈的關鍵。本次“科創板全球科創競爭力排行榜”系列榜單的推出,將是各類投資者觀察和研究科創板企業“科創力表”的一次良機。
科創板的每個戰略新興產業各具特色,很難用統一標準來準確衡量不同產業公司的科創屬性。
因此,圍繞科創板重點支持服務的六大戰略新興產業榜單也隆重揭曉。
哪些公司上榜了科創板各戰略新興產業的榜單?六大榜單有何特點?入選的公司科創屬性為何與眾不同?每經投研院的研究員將為大家進行詳細解讀。
首先,我們來看看科創板上市公司最多的產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
新一代信息技術:TOP10公司共獲高價值發明專利1.63萬項
據六棱鏡(PatNavi)數據,截至2022年底,科創板共有194家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上市公司。在產業內眾多公司中,上圖中的10家公司在科創競爭力方面脫穎而出,上榜“科創板全球科創競爭力10強(新一代信息技術)”。它們分別為:信科移動、寒武紀、奧比中光、中芯國際、海光信息、云從科技、翱捷科技、金山辦公、當虹科技、芯原股份。
10家上榜公司的科創投入與科創成果令人眼前一亮。據六棱鏡(PatNavi)數據,2022年,這10家公司研發費用超過134億元,占科創板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上市公司總研發費用的約26.90%。
相較于高額的科創投入,這10家公司的科創成果更是矚目。據六棱鏡(PatNavi)數據,截至2022年底,該10家公司共獲得高價值發明專利16257項,占科創板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上市公司高價值發明專利的51.26%。
資本市場對這10家公司也是偏愛明顯。2022年以來(截至2023年7月14日),該10家公司的股價平均上漲了77.74%,遠遠超出了上證指數的4.81%,可見科創競爭力在二級市場的重要性正在顯現。
如榜單中的信科移動,雖然過去5年連續虧損,但也不影響各路資金對其的喜愛:2022年以來(截至2023年7月14日),信科移動漲幅達70.52%。
信科移動的強勢表現,或許可以從科創競爭力方面找到端倪。據六棱鏡(PatNavi)數據,截至2022年底,信科移動共有8691項有效專利量、7522項高價值發明專利量、1358項PCT國際專利申請公開量(國際階段)、59項基石專利量(截至2023年6月),信科移動的以上細分科創指標,均位居科創板公司第一。
相對于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在科創板的強勢地位,高端裝備制造產業也不遑多讓,接下來我們看看高端裝備制造產業科創競爭力10強——
高端裝備制造:TOP10公司重大獎項、修訂標準數名列前茅
截至2022年底,科創板共有83家高端裝備制造產業上市公司,上榜“科創板全球科創競爭力10強(高端裝備制造)”的公司有:時代電氣、聯影醫療、凌云光、道通科技、石頭科技、博眾精工、鐵建重工、燕麥科技、利元亨、皖儀科技。
上榜的10家公司在產業內的影響力不容小覷。據六棱鏡(PatNavi)數據,截至2022年底,這10家公司共獲得46項重大獎項、共制修訂標準292項。而科創板全部高端裝備制造業公司的對應數據是71個、697項,可見該10家公司在重大獎項、修訂標準數量方面的優勢非常明顯。
上榜的10家公司,均屬于各自領域的佼佼者。
如榜上的聯影醫療,是國內醫學影像設備的龍頭企業,其在研發投入方面毫不吝嗇。據六棱鏡(PatNavi)數據,聯影醫療2022年的研發費用共計13.06億元,研發人員數量占比高達42.29%。
累計標準制修訂數量,是一家公司行業地位的象征與科研實力的體現。如榜上的時代電氣,其累計標準制修訂數量達156項,在科創板高端制造業公司中位居第一。同時,時代電氣的研發費用、高價值發明專利量、重大獎項數量等科創競爭力細分指標,也在科創板各高端制造業公司中排第一。
再如榜上的鐵建重工,是我國盾構機領域雙巨頭之一,公司位列全球隧道工程裝備制造商5強第1位,中國工程機械專業化制造商10強第1位。
高端裝備制造業往往是制造各種“硬核科技”的產業,而各種“硬核科技”的制造,又離不開新材料的支撐,那么,我們接下來就看看新材料產業——
新材料:TOP10公司擁有1043個高價值發明專利
截至2022年底,科創板新材料產業上市公司有61家,總市值超過6100億元。上榜“科創板全球科創競爭力10強(新材料)”的公司分別是:中自科技、方邦股份、聚和材料、鉑力特、會通股份、凱立新材、凱賽生物、滬硅產業、納微科技和長陽科技,這10家公司科創能力突出。
上榜公司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六棱鏡(PatNavi)數據顯示,2022年,上榜公司投入研發費用超過13億元,約占科創板新材料產業上市公司的22%。這些公司研發費用占營業收入比例的平均值約為10%,研發人員數量占比的平均值約為29%,雙雙高于科創板新材料產業上市公司的平均數值。
可觀的人力和財力投入,產出了豐厚的科技成果。據六棱鏡(PatNavi)數據,截至2022年末,該10強公司擁有有效發明專利1179個,擁有高價值發明專利1043個,均占據科創板新材料產業上市公司的30%左右。機構對該10強公司也青睞有加,2022年底時,有7家公司的機構持股占流通A股的比例超過30%,其中凱立新材和滬硅產業的機構持股占流通A股的比例更是超過了60%。
上榜企業中,中自科技是我國移動污染源尾氣處理催化劑領域的少數國產廠商之一,掌握了環保催化材料的全套核心技術。據六棱鏡(PatNavi)數據,公司為專精特新企業,2022年的研發人員數量占比約36%,研發費用占營業收入的比例約21%,在科創板新材料產業上市公司中名列前茅。
行業巨頭滬硅產業主要從事半導體硅片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是國內主要的半導體硅片供應商,持續在最前沿的技術領域追趕國際先進水平。六棱鏡(PatNavi)數據顯示,2022年,公司擁有有效發明專利268個,高價值發明專利243個,雙雙高居科創板新材料產業上市公司第一。
能源為社會經濟發展提供了動力,誰執能源牛耳,誰就占據主導地位,而新能源,則是未來能源的發展方向。那么我們接下來就看看新能源產業——
新能源:TOP10公司平均每家有效專利354個
截至2022年底,科創板新能源產業的上市公司有18家,總市值超過5500億元。入選本次“科創板全球科創競爭力10強(新能源)”的上市公司分別是:昱能科技、南網科技、電氣風電、固德威、新風光、科匯股份、三一重能、宏力達、晶科能源和禾邁股份,屬于科創板新能源產業上市公司的優秀代表!
10強公司重視研發創新,取得的科研成果在科創板新能源產業上市公司中獨占鰲頭!據六棱鏡(PatNavi)數據,2022年,10強公司投入研發費用超過33億元,約占科創板新能源產業上市公司的78%;擁有有效專利3543個,平均每家公司約354個,領先科創板新能源產業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還擁有高價值發明專利930個,約占科創板新能源產業上市公司的87%!
2022年,資本市場的各類投資者對10強公司表現出濃厚的興趣,代表買方的基金公司調研了62次。
代表聰明資金的外資機構調研了19次,分別占科創板新能源產業上市公司的73%和51%,集萬千寵愛于一身。
上榜企業中,晶科能源主要從事光伏組件、電池片、硅片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以及光伏技術的產業化應用。公司的經營能力和科創屬性都屬行業翹楚。2022年,公司實現主營業務收入超過800億元,約占科創板新能源行業上市公司的近一半。公司2023年中報業績也大幅預增,預計歸母凈利潤同比增304.38%至348.58%。公司表示主要原因之一是:“受益于全球需求旺盛,公司在實現光伏組件出貨量上升的同時,N型先進產品占比持續提升”。其全球市場的競爭力可見一斑。而六棱鏡(PatNavi)數據也顯示,公司分別擁有有效專利1155個,高價值發明專利199個,獨占科創板新能源行業上市公司的20%左右;擁有中美歐三方專利20個,遙遙領先科創板新能源企業。
昱能科技主要從事分布式光伏組件級電力電子設備的研發、生產及銷售。公司科創氛圍濃厚,據六棱鏡(PatNavi)數據,2022年,公司研發人員數量占比高達46%,專利評分均值高達84分,PCT國際專利申請公開量有25個,在科創板新能源同行中一騎絕塵。
有這么一個產業,為我們的“青山綠水”作了不可磨滅的貢獻,那就是節能環保產業。節能環保在未來的經濟社會發展中越來越重要,那么我們接下來就看看節能環保產業——
節能環保:TOP10公司2022平均高價值發明專利55.7件
截至2022年底,科創板一共有27家節能環保公司,其中上榜“科創板全球科創競爭力10強(節能環保)”的有:復潔環保、天合光能、美騰科技、金達萊、力源科技、卓錦股份、優利德、恒譽環保、長遠鋰科、磁谷科技。
據六棱鏡(PatNavi)數據,該10強企業2022年研發費用占營收比例的均值達到7.68%,其中最高的卓錦股份達到12.03%;研發人員占比均值達26.60%,最高的復潔環保甚至高達51.18%,研發人員超過半數。
在高價值發明專利量方面,2022年這10家企業均值為55.7件,其中天合光能該指標高達284件;在基石專利量方面,截至2023年6月末,天合光能以15項高居榜首;而在“每千萬元營業收入有效專利量”中,2022年這10家企業的均值為3.26件,其中最高的磁谷科技高達9.82件。
這些企業之中,復潔環保作為國內首家以污泥處理為主營業務的上市企業,已逐漸成長為污泥處理細分領域龍頭公司。2022年,公司研發投入3226.22萬元,同比上升8.98%,研發、技術人員占比超過50%。復潔環保在研發人員占比、研發費用總額、專利評分均值等多項指標中名列前茅,該企業在歸一化處理之后的綜合得分也相當出色。
研發實力強悍也體現在了業績和股價上,復潔環保2022年營收同比增長152.21%,歸屬凈利潤同比增長78.63%。截至2023年7月19日,復潔環保年內漲幅超過23%,遠遠強于科創50整體表現。
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我們也要時刻關注自己的身體健康。在六大戰略新興產業中,可以說生物醫藥是與我們的身體健康關系最為緊密的一個了。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生物醫藥產業——
生物醫藥:這家TOP10上榜公司研發人員占比超93%
截至2022年末,科創板一共有105家生物醫藥公司,上榜“科創板全球科創競爭力10強(生物醫藥)”的有亞虹醫藥、首藥控股、百濟神州、海創藥業、邁威生物、成都先導、益方生物、諾誠健華、盟科藥業、百奧泰。
據六棱鏡(PatNavi)數據,這些企業2022年研發費用占營收占比均值高達82.65%,其中有8家企業的該數據超過100%;研發人員數量占比的均值達到61.30%,其中最高的益方生物達到93.24%;10家企業高價值發明專利量均值為27.4件,其中首藥控股達到60件,該公司的中美歐三方專利量也高達32件。
此外,在“科創板全球科創競爭力10強(生物醫藥)”榜單中,一共有首藥控股、百濟神州等6家企業入選了科創板全球科創競爭力總榜,生物醫藥企業的創新能力之強可見一斑。
其中,百濟神州是一家全球性生物科技公司,專注于為全球癌癥患者發現和開發創新抗腫瘤藥物,公司已與多個生物醫藥企業達成重磅交易,迅速加強企業在研發、商業化等方面的實力。
據六棱鏡(PatNavi)數據,百濟神州2022年發明專利授權量高達10件,PCT國際專利申請公開量高達94件——該數據高居榜單企業首位,百濟神州在三方專利量和累計標準制修訂數量等權重指標方面,同樣有極為出色的表現。
雖然依舊未能實現盈利,但是百濟神州確保了自身的營收。未來,隨著公司更多產品上市并進一步觸達不同患者,百濟神州有望實現盈利,屆時估值水平也將再獲提升。
“科創板全球科創競爭力排行榜”系列榜單中,三大特色子榜單同樣頗有看點。
目前業界對于專利轉化的效能并沒有標準的參考體系,而專利轉化創新力數據模型,是首次對科創板公司進行專利轉化效能的量化評比;
相比于大型企業,專精特新企業更多是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和新穎化的中小企業,專精特新創新力數據模型力圖為科創板勾勒出有潛力的中小公司畫像。
此外,為了更好地衡量券商機構對于科創板創新力提升的貢獻,本次科創板四周年評比從承銷數量和承銷創新力評估券商的創新力貢獻——
專利轉化創新力:六大指標精選十強
普通投資者研究一家公司的科創實力,專利的實際轉化效能很容易被忽略,其實,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評價標準。
對于專利轉化的效能,目前業界并沒有標準的參考體系。“科創板專利轉化創新力10強”,是根據每經投資研究院、成都六棱鏡以及每經智庫獨家研發的數據模型,首次對科創板上市公司進行專利轉化能力的量化評比。
科創板專利轉化創新力評選中:
■一級指標有2個,分別是產研合作和營運收益。
■二級指標有6個,包括產學研合作申請專利數量、從高校院所受讓專利數量、戰略性新興產業有效發明專利占比、專利轉讓許可次數、每千萬元營業收入有效專利量、專利權期末賬面價值。
上述指標體系既反映了科創板公司開放式創新資源整合運用能力,也反映了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動能。
本次評選上榜“科創板專利轉化創新力10強”的企業有信科移動、國盾量子、首藥控股、邁威生物、翔宇醫療、亞虹醫藥、中國通號、中芯國際、微電生理、華大智造。
根據六棱鏡(PatNavi)數據,截至2022年底,在模型權重占比最大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有效發明專利量”指標上,上榜10家企業的均值為1413.5件,前二中芯國際、信科移動分別達到6970件、5757件;在專利轉讓許可次數方面,上榜10強企業的均值為18.30次,信科移動這一數值高達128次;在產學研合作申請專利數量方面,2022年中國通號為69件,翔宇醫療為43件,國盾量子為20件,而10強榜單企業的均值16.70件;在高校院所受讓專利數量方面,中芯國際高達261件,華大智造也有64件之多。
從以上的數據可以看出,信科移動、中芯國際、中國通號幾家公司都是專利轉化效能方面單項數據的佼佼者。其中在多項指標中名列前茅的信科移動雖然過去幾年業績處于虧損狀態,但從二級市場的表現來看,今年以來公司股價一直處于上升通道中,截至7月14日年內最大漲幅超過65%,遠超科創50指數22%的年內最大漲幅。
專精特新創新力:TOP10公司研發人員占比超56%
不少投資者都希望掘金“專精特新”,陪伴“小巨人”一路變身“巨無霸”。投資“專精特新”企業,就必須要對“專精特新”企業的科創競爭力有科學的把控。
本次科創板四周年的評比,基于3大一級科創指標(投入、產出、影響)、11個二級科創指標,也對科創板“專精特新”企業的科創競爭力進行了綜合的評選,力圖為科創板勾勒出有潛力的中小公司畫像。
截至2022年底,科創板共有224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上榜“科創板‘專精特新’全球科創競爭力10強”有概倫電子、菱電電控、國盾量子、翱捷科技、安集科技、天智航、道通科技、芯海科技、必易微、華恒生物。
上榜的10家公司在研發人員的配備上表現出色。截至2022年底,該10家公司有著平均56.88%的研發人員占比,而所有科創板“專精特新”公司的研發人員數量平均占比為29.65%。
該10家公司的在科創競爭力的“增速”方面亦不容小覷。2022年,上榜的10家公司有著平均28.69%的研發人員增速;近兩年來,該10家公司的營業收入有著平均每年31.35%的增速。
上榜的10家公司,均為各自領域的領軍企業。例如,概倫電子是一家具備國際市場競爭力的EDA企業,擁有領先的EDA關鍵核心技術。在掌握核心技術的同時,概倫電子業績也保持高增速,公司近兩年主營業務收入平均增長率達42.22%,2022年度研發人員數量同比增幅達到57.75%。
創新力機構貢獻:中信、中金領軍TOP10
科創企業想要成功登陸資本市場,離不開承保機構的慧眼識金。
為了更好地衡量券商機構對科創板的創新力貢獻,每經投資研究院、成都六棱鏡和每經智庫共同研發出本次的評選模型,包括“承銷總家數、承銷總金額和承銷公司科創力”三大指標。上述指標取樣范圍為2023年1月1日之前。
■承銷總家數,就是統計各個券商承銷的上市公司數量。
■承銷總金額,就是統計各個券商承銷的上市公司募集金額,然后加總。
■承銷公司科創力,就是統計各個券商承銷的上市公司在主榜中的科創力得分,然后加總。
承銷家數和募資金額,代表了機構對于創新力貢獻的“數量”。
承銷公司科創力,代表了機構對于創新力貢獻的“質量”。
根據以上三個指標進行綜合賦權,評選出“科創板創新力機構貢獻10強”,分別為中信證券、中金公司、中信建投、海通證券、華泰證券、國泰君安、國信證券、招商證券、安信證券和長江證券。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12月31日,承銷家數最多的上市券商為中信證券,以高達82家拔得頭籌,緊隨其后的分別是中金公司(56家)、中信建投證券(51家)、海通證券(49家)、華泰聯合證券(44家)。由此可見,這五家老牌頭部券商承保科創板上市公司的數量占據了整個市場的大半壁江山。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承銷的IPO項目募資總金額最多的券商為中信證券,達到2124.50億元,緊隨其后的分別是中金公司(2071億元)、國泰君安(1451.05億元)、海通證券(1437.32億元)、中信建投(1359.57億元)。
承銷公司科創力得分方面,截至2022年12月31日,排在第一位的是中信證券,緊隨其后的分別為中金公司、中信建投、海通證券和國泰君安證券。
通過以上數據不難發現,中信證券和中金公司是第一梯隊,這兩家券商挖掘出了一大批具有硬科技實力的企業。以中金公司為例,其承銷的寒武紀、百濟神州、聯影醫療等10家上市公司進入了“科創板全球科創競爭力20強企業”,占比達到50%。
每經投研院研究員| 章光日 周歡 閆峰峰 嚴仁鴻
編輯| 文多 梁梟
視覺| 陳冠宇
視頻編輯| 張涵
排版| 文多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