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今日報紙

每經網首頁 > 今日報紙 > 正文

重慶農商行:加快數字賦能 助力西部高水平開發開放

每日經濟新聞 2023-07-18 20:16:00

重慶,作為中西部地區唯一的直轄市、國家重要中心城市,挺立于浩渺的歷史長河之畔,肩負著帶動國家區域協調發展的重大使命,也承載著國家進一步深化陸海雙向開放的夢想。

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驅動下,作為重慶本土最大的地方金融機構,重慶農村商業銀行(以下簡稱“重慶農商行”)主動擔當、勇立潮頭,充分發揮全國首家萬億農商行、全國首家“A+ H”股上市農商行的綜合服務優勢,圍繞數字化、智能化、平臺化、生態化發展目標,大力實施“科技興行”戰略,加速推進數字化轉型,通過金融科技和數字變革,不斷創新產品、模式、渠道以及服務,從多個層次助力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走深走實,為高水平推進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提供金融支撐。

數字化轉型領跑者——“科技+人才”發展基石不斷夯實

作為重慶市資產規模、資金實力、服務網絡均領先的金融機構,重慶農商行近年來深入推進“零售立行、科技興行、人才強行”發展戰略,著力構建“一體四驅”發展體系。

尤其在“科技興行”戰略方面,該行第一時間作出適合自身的全局戰略規劃,并在去年全新編制《數字化轉型規劃(2022~2025年)》,確定了“1234N”數字化轉型發展模式,明確了打造西部金融中心最具科技活力的“數字農商行”總目標,從全局和戰略高度推進全行數字化轉型。

——堅持“三個變革”,找準轉型突破口。重慶農商行將數字化轉型作為重構全行發展潛力和競爭力的重要突破口,從以業務中臺建設推進業務模式變革、以管理中臺建設推進管理流程變革、以數字化運營推進組織架構變革“三個變革”著手,全面實施數字化基因改造,持續完善金融科技創新體系。

——打造“四自模式”,激活轉型新引擎。重慶農商行在全國同類機構中率先成立金融科技中心,構建了金融科技管理委員會、金融科技中心、科技信息部“一會一中心一部”組織架構,打造形成自建團隊、自主研發、自有技術、自創產品的“四自模式”,涵蓋科技建設、創新應用、風險監控的全生命周期保障體系。

——強化人才支撐,夯實轉型軟實力。近年來,重慶農商行放眼全球、深挖內潛,構建起“渠道+業務+數據+科技+合作”全面發展的人才梯隊。截至2022年末,該行金融科技人才數量超過500人,占比達3.54%,其中博士5人,形成覆蓋金融能力版圖、具備自主可控能力的人才梯隊。

隨著金融科技敏捷創新開發不斷加快,重慶農商行已形成具有農商特色和地方特點的“專利池”和“標準庫”。截至2022年末,全行各類專利超120項,3項企業標準入選2021年金融領域企業標準“領跑者”名單,相關標準化建設經驗入選金標委《中國金融標準化報告(2021)》。

隨著科技與業務加速融合,2022年,該行實現90%以上柜面交易的線上化選擇,人臉智能識別技術運用覆蓋100%的網點,電子交易替代率達97%;日均智能決策85萬筆、同比增長1.2倍,上線機器人流程自動化場景34個、處理效率平均提升12倍;手機銀行客戶數突破1352萬戶,自研10余款線上產品,線上貸款余額突破1200億元。

“雙圈”建設先行者——“數字+場景”服務質效持續提升

今年3月發布的《重慶市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行動方案(2023—2027年)》(以下簡稱“《行動方案》”)提到,打造產業發展良好生態,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水平,促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作為市屬金融國企,重慶農商行傾力為成渝“雙圈”建設貢獻金融力量,以1755個物理網點、1067個普惠金融基地、455個便民服務點、近3萬臺電子服務設備、超1300萬戶手機銀行用戶,打造出重慶市觸角最深、覆蓋最廣、離群眾最近的金融服務場景。

截至2022年末,重慶農商行已與15項成渝雙城經濟圈重大項目開展業務合作,向成渝地區重點項目以及四川相關企業授信超過1040億元。其理財子公司還研制開發了中證渝農商理財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系列指數,成功發行與該指數掛鉤的主題理財產品“成渝寶”。

為精準破解市場主體融資難題,重慶農商行創新推出“渝快貸”“房快貸”“票快貼”“捷房貸”“稅快貸”“渝賬通”等16款數字化金融產品,涵蓋信用、抵押、質押、貼現、分期等多種業務種類及信貸服務場景。

為提升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效率,重慶農商行在全市率先推出“云簽約”“自助抵押”“自助續貸”等金融服務功能,率先實現客戶在線簽署信貸文本、在線辦理房產抵押登記、在線辦理無還本續貸等業務流程,小微貸款線上用款替代率達93%、線上續貸替代率達97%。

為普惠川渝民生,重慶農商行還大力拓展適應老年人、農民、新市民等各類群體的金融創新應用場景。“方言銀行”“空中銀行”“數字員工”“微銀行”……這些金融創新切實彌補了“數字鴻溝”,為廣大客戶帶去了更加智能、更接地氣、更有溫度的金融服務。

鄉村振興推動者——“線上+線下”服務觸角持續延展

除了產業生態,《行動方案》還提出,實施推動城鄉融合區域協調發展行動,推動城鄉融合發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多年來,重慶農商行始終秉承“支農支小”的使命,充分運用數字化手段,創新農村數字普惠金融,打造惠農信貸產品和數智金融服務,著力提升“三農”金融服務可得性和農業產業現代化水平,奮力打造服務鄉村振興“農商行樣本”。

除了以“特色+標準”模式在農村地區打造80家鄉村振興特色機構外,重慶農商行又聚焦特色產業,創設了“涪陵榨菜貸”“江津花椒貸”“云陽面業貸”等13個特色信貸產品,并通過“數字+普惠”模式,引入外部大數據與行業數據融合運用,推動產品數字化、服務線上化、授信批量化、風控智能化。

金融模式創新的同時,重慶農商行還升級金融服務工具,建設多個綜合化、數字化、智能化的鄉村振興金融服務系統,支持推進農村信用體系、數字鄉村建設,并以數字普惠推進城鄉融合發展。截至2022年末,在縣域地區設立網點1450個,投放智能柜臺1828臺、自助柜員機3003臺,建成農村便民點455個,開行“流動銀行服務車”5臺,構建了“鄉鎮有實體網點、村社有自助服務、家有手機銀行”的現代化、智能化、多層次、多渠道的鄉村金融服務體系。

通過將“支農、助農、扶農”金融經驗與金融科技相融合,2022年末,該行涉農貸款余額較上年末增長約200億元,超過2100億元,約占全市總量的30%,“三農”業務指標均居重慶市銀行同業前列。

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者——“協同+創新”服務內涵持續豐富

“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為引領,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數字賦能為手段”,是重慶高水平推進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的最新要求。

作為重慶本土最大的地方金融機構,重慶農商行積極發揮地方主力銀行的優勢,從傾斜信貸資源,到創新融資模式,再到聚焦開放共享,不斷豐富金融服務內涵,傾力支持建成更高水平的經濟、高效、便捷、綠色、安全的西部陸海新通道。

“陸海新通道貸”,是重慶農商行為西部陸海新通道進出口企業量身定制專項融資產品,2022年7月在全國率先落地。該產品創新“銀擔分險”模式,引入國家融資擔保基金,與重慶小微企業融資擔保公司建立風險分擔機制,多方聯動,幫助名單內企業降低融資門檻,獲得信用貸款。截至今年3月末,該行已發放“陸海新通道貸”1140萬元,有力支持了外貿企業發展。

創新推出專屬產品,只是重慶農商行全力支持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的一環。近年來,該行積極開辟綠色通道、單列信貸計劃,量身定制“一攬子”金融服務方案,截至今年3月末,支持綜合立體交通走廊建設貸款超過200億元,支持“一帶一路”貸款余額超過170億元,支持鐵路、高速、機場等重點項目貸款超過800億元。

此外,重慶農商行還與陸海新通道運營有限公司深化合作,通過陸海鏈系統運用鐵海聯運“一單制”參與陸海鏈融資場景,成功發放多筆貿易融資;與物流企業聯合探索創新“金融+物流”合作模式,促進企業貿易單據電子化和融資便利化,為重慶本土銀企合作打造了新的示范樣本。

值得一提的是,該行還聯合廣西、貴州、甘肅等地區農信社共同簽署《多方業務合作協議》,支持上述省市深度融入“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建設,打通中西部內陸與南部沿海、東南亞地區的物流貿易通道,助推中西部地區實現聯動發展新格局。

潮涌兩江爭勝勢,奮勇開創嶄新局。面對未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和西部陸海新通道發展潛力加速釋放,重慶農商行相關負責人表示,該行將始終堅定站位,積極踐行地方金融國企責任擔當,將數字化轉型作為全行金融創新發展的重要推動力和新引擎,為新時代新征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重慶貢獻新的更大金融力量。 文/金浩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金融 重慶市 農商行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阿v网站在线观看,九九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热香蕉在线精品视频播放,欧美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午夜男女爽刺激视频在线 |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久久青草 | 日本三级香港三级久久99 | 亚洲Av一级在线播放 |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 亚洲乱码中文字幕系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