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7-12 12:41:19
每經編輯 王月龍
繼“飛盤”之后,Citywalk又在今夏成為年輕人的新寵。與“精心計劃”“高強度”“打卡式”的特種兵旅行大相徑庭,Citywalk強調的則是“隨心所欲”“慢節奏”,以及“沉浸式”的體驗。
截圖自小紅書
據南方周末,Citywalk起源于英國倫敦,可以叫“城市行走”或“城市漫游”,是一種城市微旅游方式,參與者行走在一條獨特的城市路線上,目前中國流行的Citywalk的路線主要集中于一二線城市。
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著迷于Citywalk,想要感受不同城市的獨特魅力,甚至冒著40℃的高溫去參與活動。但也有人覺得,Citywalk不就是“遛彎兒”的別名嗎?這么熱的天氣花錢出門遛彎兒沒必要。
馬蜂窩6月熱度漲121%
有領隊的活動收費百元左右
據中新社,利用周末時間,在長沙工作八年的李陵花108元報名參加了長沙一社群組織開展的Citywalk活動。
近年來,中國各大城市Citywalk組織越來越多。一些組織會邀請相關文化民俗研究學者或愛好者做講述人,在行走過程中和參與者深度交流。長沙“90后”女孩肖依依創辦的“Go嘢旅行”在開發了6條線路,涉及喀什、伊寧、大理古城、喜洲古鎮、拉薩和長沙六個城市,蘭州和泉州路線正在籌劃。
“全程有專業領隊講解,一個團不會超12個人,一場活動時長4小時或1天。”肖依依說,Citywalk不僅是年輕人和一座城市的對話方式,也提供了一個新社交場景。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圖文無關)
據光明網,馬蜂窩旅游大數據顯示,6月馬蜂窩站內“Citywalk”熱度環比上月上漲121%。選擇在自己所在城市或者旅游目的地城市來一場“0花費”的Citywalk的游客占比超過70%,在專業組織或專業人士的帶領下,付費體驗一次知識與趣味兼具的城市漫游,正吸引越來越多年輕人參與其中。
圖片自馬蜂窩
盡管Citywalk在社交平臺上討論的“熱火朝天”,付費參與這項活動的群體數量卻仍處于增長初期,旅游平臺推出的相關產品價格也多在百元左右。
頂著太陽花錢“逛馬路”?
有人聽說要交押金后放棄參加
據封面新聞,日行兩萬步,感受故宮、什剎海,感受寬窄巷子與杜甫草堂,聽起來不可思議,但是比起時間緊、景點多的特種兵旅游,城市漫步的形式可以和城市人文產生更多鏈接,也因此被更多年輕人所喜愛。小紅書平臺上,已經有了大量的Citywalk路線分享,小紅書Citywalk相關筆記達到了31萬篇,筆記數是去年爆火的槳板運動的3倍,并且每周以10%的速度增長。
據上觀新聞,有人說,原來現在逛馬路不能叫逛馬路,得叫Citywalk。“二者當然不一樣!”在杭州的Citywalk愛好者和組織者費曼(化名),他提高音量解釋,“Citywalk最重要的是偶然性,逛馬路不就是單純走路嗎?哪有這種吸引力。”
采訪那天下午,費曼在九溪組織了一場活動,基本免費。報名的總共9個,約定的時間到了,4個人在集合點等著,2個人在路上,其他人爽約,有人因為記錯了時間,有人臨時接到面試通知,還有人因為天氣太熱了。
小紅書上,不少參與者表示天氣太熱
為了防止頻繁被“放鴿子”,費曼提前收取10元押金,英語版活動20元,人到場才能退款。另外,參與活動的人需要購買一份保險,每人2.9元,保期一天,以分擔費曼作為組織者的風險。這是一開始便定下的“游戲規則”。不過,部分感興趣的人聽說要交押金,要買保險,簡單咨詢過后,便沒了回音。
如果從商業的角度考慮,Citywalk不占優勢。在社交平臺上,類似活動價格在每人25元到40元不等,一般每場招募人數控制在20人以內,集中活動時間大概為3小時,路線設計了10公里,組織者提供領隊服務、小點心和水。仔細算筆賬,辦場活動籌劃頗費功夫,只能盈利幾百元。另外,活動收費后,參與者對組織和策劃便有了要求與期待,但Citywalk很難做到差異化,也很難提供與之匹配的服務。
已有地方納入旅游方案
業內人士:太小眾,還需要破圈
據界面新聞,從根本上說,Citywalk不僅僅是“壓馬路”那么簡單。
社交平臺上受歡迎的Citywalk路線基本上都滿足了這三樣要素,“路上好看可以出片”“有網紅店可以逛”“有咖啡店可以坐下來休息”——從本質上看,這無非是傳統零售布局中“場景”“購物”和“餐飲”的組合,而Citywalk如同商業中心開發者苦心設計的購物動線,將該綜合體的幾大要素串聯起來 。
目前,全球影響力最大的Citywalk組織是Jane‘s Walk,一個成立于加拿大多倫多、起初為紀念簡·雅各布斯(Jane Jacobs)而成立的志愿組織。2019 年,Jane’s Walk進入中國。相對于當時中國已有的、偏向旅行與歷史建筑導覽的City Walk,最初的組織者瓔珞把Janes Walk稱為“一場城市規劃者與市民大眾的雙向連接和互動”——一方面向公眾科普城市規劃和發展,另一方面也讓城市規劃從業者了解大眾對城市的需求。
據中新社,在中國,Citywalk正從北上廣等一線城市向二三線城市擴展,餐飲、購物、住宿等旅游產業迎來新機遇,北京、山東等地已將其列入促進文化旅游休閑的行動方案,上海專門開設公交巴士組成的Citywalk路線。
不過,Citywalk仍屬相對小眾的活動,休閑社交成分更多,未形成一定規模、體系。業內人士稱,整個行業破圈還需做更多業態延伸,包括與當地藝文機構、社區商戶、博物館等跨界合作,推出更多新玩法,或與更多城市聯動,進一步探索盈利可能性。
編輯|王月龍?杜恒峰
校對|盧祥勇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南方周末、中新社、光明網、封面新聞、上觀新聞、界面新聞、公開信息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