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6-23 11:12:00
每經評論員 賈運可
2023年6月19日,中潛股份進入退市整理期,預計7月12日摘牌。這家曾經的國內“潛水第一股”,為何會走到這一步?筆者認為,跨界收購失敗、虛假陳述、操縱市場等違法違規行為,是其退市的根本原因,也是資本市場的一大經驗教訓。
首先,中潛股份的退市之路是一部資本市場的悲劇。公司在原有的主營業務上沒有做好深耕細作,而是盲目跟風跨界收購大數據、芯片等高科技企業,結果都以失敗告終。這導致了公司資金鏈斷裂、業務混亂、信披違規等問題。公司管理層缺乏戰略眼光和專業能力,甚至涉嫌利用空殼公司、虛假交易等手段來炒作股價、規避退市風險。公司的行為不僅損害了自身的信譽和發展前景,也侵害了投資者的合法權益。
其次,中潛股份帶給了整個資本市場一個深刻的教訓。它警示上市公司要堅持誠信經營、合規經營、創新經營的原則,不能為了短期利益而犧牲長期發展。它也提醒投資者要堅守理性投資、審慎投資、長期投資的理念,不能為了追逐熱點而忽視基本面。它還展示了監管部門要加強監管、嚴格監管、有效監管的決心和能力,違法違規者不要妄想逍遙法外。
中潛股份退市更多彰顯的還是資本市場的進步。它體現了證監會對上市公司經營質量和信息披露的高標準和嚴要求,也彰顯了深交所對退市制度的堅決執行和完善。它有利于優化資本市場生態,提高上市公司質量,保護投資者權益,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