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6-21 19:55:24
每經記者 董天意 每經實習記者 李文朋 每經編輯 裴健如
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進一步構建高質量充電基礎設施體系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提出,到2030年,基本建成覆蓋廣泛、規模適度、結構合理、功能完善的高質量充電基礎設施體系,有力支撐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有效滿足人民群眾出行充電需求。
“此前的《關于加快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提出要建設適度超前、車樁相隨、智能高效充電基礎設施體系總體要求,奠定了整個充電基礎設施發展方向,解決從0~1的問題。此次發布的《指導意見》,是在之前的基礎上邁向了第二個階段,開始打造高質量且可持續發展的充電體系,相當于從1~100的過程。”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充換電分會、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副秘書長仝宗旗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
6月21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副秘書長歐鴻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表示,目前,我國已建成世界上數量最多、服務范圍最大、品種類型最全的充電基礎設施體系。《指導意見》聚焦群眾關注的難點、堵點問題,提出操作性強、務實管用的政策措施。對于群眾反映最為強烈的“找樁難”“進小區難”“公路充電難”等問題,《指導意見》均提出了針對性解決措施。
事實上,近期有關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的利好政策頻出。5月17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國家能源局印發的《關于加快推進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車下鄉和鄉村振興的實施意見》提出,創新農村地區充電基礎設施建設運營維護模式,支持農村地區購買新能源汽車。在此之前,據新華社報道,5月5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集群的意見,部署加快建設充電基礎設施,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車下鄉和鄉村振興。
西部證券研報認為,充電樁行業利好政策的鼓勵支持,疊加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的提升,將進一步推動充電樁需求的增長。預計到2025年,國內充電樁市場的規模將超過700億元,有望維持高景氣度。
全面補齊短板,農村地區充電設施建設成重點
近年來,雖然我國充電基礎設施已建成了世界上數量最多、服務范圍最廣、品種類型最全的體系,但著眼未來新能源汽車的普及,尤其是電動汽車的增長趨勢,當下的充電基礎設施布局仍存在不夠完善、結構不夠合理、服務不夠均衡、運營不夠規范等問題。
“目前,新能源汽車的不斷普及發展,正對進一步構建高質量充電基礎設施體系提出更高且更緊迫的要求。”歐鴻表示。
“從《指導意見》中可以看出,政策將這一兩年符合實際情況的核心場景問題、技術商業模式等,例如社區充電難,新能源汽車下鄉充電,以及高速公路和省國干道等沿線公路充電等問題,都涵蓋了文件里,而且比較貼合實際。”仝宗旗認為。
例如,針對居住區充電基礎設施“安裝難”的問題,《指導意見》提出,要積極推進居住區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在既有居住區加快推進固定車位充電基礎設施應裝盡裝,并鼓勵將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納入老舊小區基礎類設施改造范圍,同步開展配套供配電設施建設等。
針對“找樁難”問題,《指導意見》提出,要大力推動公共區域充電基礎設施建設,以“三中心”等建筑物配建停車場以及交通樞紐、駐車換乘(P+R)等公共停車場為重點,加快建設公共充電基礎設施,推動充電運營企業逐步提高快充設施占比。在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工業園區等內部停車場加快配建充電基礎設施,并鼓勵對公眾開放。
此外,此次發布的《指導意見》,還將農村地區充電網絡的建設列為重點內容,并提出要建設有效覆蓋的農村地區充電網絡,使農村地區充電服務覆蓋率穩步提升。
具體來看,《指導意見》指出,要積極推動在縣級城市城區建設公共直流快充站。結合鄉村級充電網絡建設和輸配電網發展,加快在大型村鎮、易地搬遷集中安置區、鄉村旅游重點村鎮等規劃布局充電網絡,大力推動在鄉鎮機關、企事業單位、商業建筑、交通樞紐場站、公共停車場、物流基地等區域布局建設公共充電基礎設施。結合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在基礎較好的地區根據需要創建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應用示范縣和示范鄉鎮等。
“據第六次人口普查結果來看,農村市場人口其實是非常大的,目前不管是北方還是南方,還是長三角地區的一些省市,充電基礎設施密度都是在中心城區的偏高,而下沉到這種鄉鎮村的設施其實是非常少的,遠遠不足以支撐未來的發展。”仝宗旗向記者表示。
地方政策或加速跟進
由于缺乏一定的管理標準,充電基礎設施行業的發展一直以來都面臨多重難題。而《指導意見》的發布,有望帶動行業邁入發展快車道。
“除了充電設施下鄉,此次文件的最大亮點之一還包括規范管理。這幾年充電基礎設施行業的不斷發展,讓設備企業、運營商企業都在打價格戰,整個行業及某些局部地區的發展比較混亂。”仝宗旗告訴記者,此前大部分設備、運營商企業都在針對短期場景或短期商業模式去做建設和運營,但這并不利于整個行業的發展。
對此,《指導意見》中提到,接下來將制定實施統一標準,推動建設國家充電設施監測服務平臺,加強行業規范的管理。例如,在標準方面將持續完善充電基礎設施標準體系,加強建設運維、產品性能、互聯互通等標準迭代更新,加快先進充換電技術標準制修訂,提升標準國際化引領能力。
在規范管理方面,《指導意見》中明確,將完善行業準入條件和管理政策,以規范管理和服務質量為重點構建評價體系。壓實電動汽車、動力電池和充電基礎設施生產企業產品質量安全責任,嚴格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安裝質量安全管理,完善充電基礎設施運維體系。
在仝宗旗看來,構建高質量的充電設施服務網絡,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點就是評價體系的影響。“構建系統的評價體系,對充電場站設備以及服務進行評價,有利于引導運營商,以及企業進行精準定位,從而合理地建設充電站,并提高服務質量。”仝宗旗稱。
此外,推動建設國家充電設施監測服務平臺也是發展方向之一。《指導意見》表示,將堅持政府引導、市場運作,鼓勵以省(自治區、直轄市)為單位構建充電基礎設施監管與運營服務平臺,強化與電動汽車、城市和公路出行服務網等數據互聯互通,通過互聯網地圖服務平臺等多種便利渠道,及時發布公共充電基礎設施設置及實時使用情況。
事實上,目前我國充電基礎設施行業發展總體上仍然面臨要素保障不足、收益率較低、標準不夠統一、管理不夠規范等問題,對此,《指導意見》提出了一系列具體的支持政策,包括加大“價格”支持、相關要素支持、金融服務能力等方面。此外,在電價方面,未來還有望落實峰谷分時電價政策。
“此次文件發布之后,會加速地方出臺相關政策的步伐。《指導意見》發布之后,地方政府會根據本地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情況,以及充換電基礎設施的布局情況,來落地當地的實施細則、管理辦法和財政補貼政策。”仝宗旗認為,對充電樁企業而言,《指導意見》的發布,能夠使其更精準地定位自己所處的細分領域,各個企業所覆蓋的業務范圍將會更加,也有利于企業深扎場景中,做好相應的服務與發展。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