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6-16 23:33:26
“滬蘇地鐵專線”來了
每經記者 楊歡 每經編輯 劉艷美
圖片來源:看蘇州
6月16日上午,蘇州地鐵11號線開展免費試乘活動。蘇州軌道交通11號線全長41.25公里,設站28座,起于蘇州工業園園區唯亭站,止于昆山市花橋站,單程全程時間約57分鐘。花橋站是蘇州軌道交通11號線與上海地鐵11號線的換乘站,這也是目前上海地鐵首個可與其他城市地鐵實現換乘的車站。
蘇州地鐵11號線線路圖
作為昆山與蘇州、上海之間快速聯系的骨干通道,今年底蘇州地鐵11號線起點站唯亭站與蘇州3號線貫通運營后,昆山市民可在玉山廣場站上車直達蘇州中心,同時通過雙“11號線”花橋站的無縫換乘,還可實現蘇州主城區與上海主城區的便捷聯通。
蘇州當地媒體評價,蘇滬雙“11號線”之所以備受關注,是因為在國內首次跨越省級行政區劃,將兩座城市的市中心以地鐵方式連接了起來,滬蘇就此可以說真正跨入了地鐵“同城化”時代。
解讀:2022年,上海GDP穩居全國第一,蘇州GDP排名全國第六,合計接近7萬億。這樣的經濟實力背后,對應的是毗鄰兩地對于人流、信息流、資金流、物流等資源互通的強大需求。
《2022長三角城市跨城通勤年度報告》顯示,在上海周邊地級市中,蘇州與上海跨城通勤聯系最為緊密;蘇州是流入上海跨城通勤者的主要居住地,占通勤者總規模的九成左右。
早在2013年10月,上海地鐵11號線就已延伸至昆山花橋,開通了全國首條跨省地鐵線,但由于鐵路站點、時間的限制,“一站式”跨省直達出行未能實現。如今相隔近10年,蘇州地鐵11號線成為蘇州第一條市域軌道交通線路,也是第一條與上海地鐵線網對接的線路。
相比高鐵和普速鐵路這樣的大動脈,地鐵軌交則更像是毛細血管,服務于城市內部或者連片的鄉鎮街道。也因此,作為中國縣域首條全城穿越地鐵線路的城市,昆山可能是蘇州11號線和上海11號線的最大受益者。
上述報告中的數據顯示,蘇州各區縣中,昆山市與上海市域通勤聯系最為緊密,規模占蘇州與上海市域跨城通勤總量的76.9%。在當地專家看來,有了跨省(市)的軌交地鐵,可以更好解決在大城市打拼的年輕人的生活和通勤成本問題,擴大其生活、就業范圍,也有利于企業的人力資源配置。
而將視野放大,考慮到目前多數跨市地鐵都是在省內運行,而滬蘇跨越了省級行政區劃,這種突破性就更大了,其或將提供可復制推廣的標準化跨區域軌道交通經驗,對長三角乃至整個國內其他跨區域交通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都將帶來較強的示范意義。
推進產業強市,南京目標“2萬億”
6月15日,南京市委市政府召開產業強市建設推進會,發布《南京市推進產業強市行動計劃(2023—2025年)》。該行動計劃提出,到“十四五”末,南京市GDP超2萬億元,制造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穩定在30%以上。南京市提出,要鞏固四大支柱產業傳統優勢,下一步,要持續增強電子信息產業核心競爭力,推進汽車產業結構優化調整,加快石化產業轉型升級,推動鋼鐵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
鄭州力爭今年新增上市掛牌公司10家
鄭州市政府近日印發《鄭州市金融支持經濟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推出25條金融措施,其中提到,鄭州力爭2023年金融業增加值突破1500億元,占GDP的比重保持中部首位,貸款增速10%左右;新增上市掛牌公司10家,資本市場融資突破1200億元。到2027年,鄭州全市金融業增加值力爭突破2000億元。
廣州南沙到2035年建成一流科學城
近日,廣州市人民政府印發《廣州南沙科學城總體發展規劃(2022—2035年)》,將南沙科學城定位為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主要承載區、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創新發展重點承載區、全球海洋科學與工程創新中心、引領高質量發展的戰略產業策源地、創新發展政策改革試驗區,明確到2035年建成一流科學城的目標。
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再添一員
據中國政府網6月16日消息,國務院發布批復稱,同意阿克蘇阿拉爾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升級為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定名為阿克蘇阿拉爾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實行現行的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政策。國務院要求,阿克蘇阿拉爾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要努力建設成為創新驅動發展示范區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推動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有力支撐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
西寧向黨員干部倡議:主動貢獻車輛,邀游客到家中用餐、留宿
6月15日,青海省西寧市文明辦發出倡議,在保障旅游季的服務工作中,“全體黨員干部走在前、作表率,引領和帶動全市人民展西寧之美、播西寧之愛,為廣大游客奉獻一段美好而難忘的旅程。”
倡議書提到,在資源緊張的情況下,主動讓出自己的車位,主動貢獻自己的車輛,主動邀請游客到自己家中用餐、留宿,盡可能地為困難游客提供便利和幫助。
數據顯示,今年1至3月西寧全市累計接待游客426.83萬人次,占青海全省的67%,同比增長23.54%,恢復至2019年同期98.83%;實現旅游綜合收入41.66億元,占全省的72%。
財政部:1-5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增14.9%
1-5月累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99692億元,同比增長14.9%。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5851億元,同比增長13.1%;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本級收入53841億元,同比增長16.5%。全國稅收收入84774億元,同比增長17%;非稅收入14918億元,同比增長4.5%。
支出方面,1-5月累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04821億元,同比增長5.8%。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本級支出13092億元,同比增長6.5%;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91729億元,同比增長5.7%。
2022年廣東哪個行業平均工資水平最高?
6月15日,廣東省統計局發布了2022年城鎮單位就業人員的工資數據。2022年,在廣東城鎮私營單位的18個行業門類中,有17個行業門類就業人員平均工資保持增長,金融業平均工資水平和增速均位居第一。城鎮非私營單位的19個行業門類中,有15個行業的就業人員平均工資保持增長。其中采礦業平均工資漲幅最大,增長21.7%。
分區域看,無論是在城鎮非私營單位還是私營單位中,工資水平都是珠三角核心區最高,東翼最低。從城鎮非私營單位看,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由高到低排列是珠三角核心區、西翼、北部生態發展區、東翼,分別為130958元、98827元、95991元和89172元;最高和最低區域的平均工資之比1.47,與2021年的1.48相比,差距縮小0.01。
年平均工資增速從高到低依次為西翼、東翼、珠三角核心區、北部生態發展區,分別增長7.7%、6.4%、5.6%、3.6%。以珠三角核心區為1,東翼、西翼和北部生態發展區年平均工資水平之比為1:0.68:0.75:0.73,2021年為1:0.68:0.74:0.75,珠三角核心區與西翼年平均工資差距縮小0.01,與北部生態發展區年平均工資差距擴大0.02。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