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學院教授沈浩:GPT技術是顛覆性的,未來各項技術融合后的沖擊力尚無法估量

每日經濟新聞 2023-06-14 20:34:21

◎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學院教授沈浩認為,語言大模型技術的廣泛應用,還存在幾方面的問題有待厘定。首先是使用的安全性、合規性的問題;另外,大模型技術最擅長的一個領域就是創意和寫作,這對學術科研范式上會產生顛覆性影響;最重要的還是意識形態和國家安全等方面的影響。從目前來看,建議國家偏向于先治理再發展,而不能采用放松監管這種方式。

◎沈浩教授說:“如果那一天,人工智能技術能像人類一樣,其意識思維達到了其想得到的內容,那么或許就進入了強人工智能階段。”

每經記者|葉曉丹    每經編輯|張海妮    

GPT技術的發展,會不會產生對知識產權本身的顛覆性超越?語言大模型采集全球互聯網信息,這種采集的過程會否像黑洞一樣,領先者蠶食了后來者?語言模型之間的相互融合、相互的使用到底會是什么樣?這些都是沈浩思考的問題。沈浩的身份為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媒體融合與傳播國家重點實驗室大數據中心首席科學家。

6月10日,2023中國經濟傳媒大會在紹興舉行。針對GPT對傳媒產業帶來的創新和挑戰,技術打開了新的賽博空間,人類又該如何應對,以及算法算力博弈背后的治理和發展問題,《每日經濟新聞》(以下簡稱NBD)記者在大會期間專訪了沈浩教授。

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學院教授沈浩 主辦方供圖 

建議國家偏向于先治理再發展

NBD:現在國內不少科研機構和頭部企業都在研究國產大模型。大家都說大模型的出現是AI的iPhone時刻,所以我們也想請您從傳媒產業的角度來談一談,您覺得大模型技術出現以后,它對產業的發展創新以及挑戰體現在哪些方面?

沈浩:語言大模型是一種人工智能。而自然語言處理是人工智能的“皇冠”。今天這個“皇冠”真正地通過我們所理解的GPT或者ChatGPT這種形式給戴上了。所以,人工智能對我們傳媒產業甚至對各個行業都帶來了深刻的影響和變化。

GPT技術是顛覆性、革命性的。而現在其實大部分人并沒有真正體會到語言大模型是個什么東西。特別是語言大模型的提供方式,除了web端以外,還有就是API。API是一種信息服務模式,是標準的信息應用接口。而基于API的服務才會產生各種垂直類的、深耕類的盈利模式和應用場景。

GPT從3.5到4.0已經納入了多模態的方式。最近大家已經看到了,國內頭部科技企業幾乎都在做大模型。但這些產品可能即使做出來了,有一個重要問題就是并沒有完全向社會開放或免費使用。一方面,技術在不斷地進化和修煉,另一方面還要等待相關政策。

需要探討的是,GPT技術的發展,會不會產生對知識產權本身的顛覆性超越?其次,語言大模型采集全球互聯網信息,這種采集的過程會否像黑洞一樣,領先者蠶食了后來者?另外,語言模型之間的相互融合、相互的使用到底會是什么樣,這個還有待研判。

所以從個人角度來講,語言大模型技術的廣泛應用,還存在幾方面的問題有待厘定。首先是使用的安全性、合規性的問題;另外,大模型技術最擅長的一個領域就是創意和寫作,這對學術科研范式上會產生顛覆性影響;最重要的還是意識形態和國家安全等方面的影響。從目前來看,建議國家偏向于先治理再發展,而不能采用放松監管這種方式。

NBD:具體到媒體從業者、媒體機構而言,您覺得GPT技術帶來了哪些沖擊?

沈浩:顯而易見有了GPT或者類似于這樣的一個概念的時候,媒體從業者不再是像過去那樣,通過錄音筆記錄再人工轉成文本,GPT技術現在直接完成了稿件的成型的格式化輸出,直接進行整理歸納,提煉要點。這些事情其實對媒體從業人員來講,解放了生產力,提高了生產效率。

相當于智能技術更加平民化、民主化;就像今天抖音、快手這些視頻,以往需要的是傳統、專業的視頻編輯,現在大家通過手機,可以智能化生成視頻。

媒體一直強調內容為王。內容為王的核心是人的價值判斷、人的職業素養、人的專業精神;當然媒體人還要強調價值體系的正向,這是我們的核心。未來除了核心的價值體系、專業素養外,其他都可以讓GPT技術提供助力。

不存在沒有信息繭房的時候

NBD:雖然GPT技術帶來的可能是效率的提升。但另一方面比如說類似會不會因為一些算法和推薦機制,帶來信息繭房問題,削減了內容生態的多樣性?

沈浩:首先信息繭房這件事情,實際上在新媒體的層面上是個老話題了。特別是在社交媒體,這是個老話題。過去媒體也問我這個問題,比如說算法個性化推薦,造成用戶產生信息繭房。但是我經常說這樣一句話——不推薦,其實也是一種推薦。因為個人選擇信息的能力和它的平臺能力是有限的。所以你的手機就能顯示這十條,可是你有1萬條新聞,誰排在前面,其實都是推薦。

任何的推薦都會產生所謂的繭房問題。所以這個繭房本身在一定程度上,消費者或者受眾是有一定的選擇權的。但是過度的精準營銷,特別是企業營銷的逐利性,使得在某些領域,特別是針對某些人的領域,會產生繭房。這種繭房,可能大部分講的是營銷的繭房。

但實際上,當把你推薦和固化在某個認知的時候,GPT技術不僅可能帶來輿論戰,還可能造成認知戰的問題。認知的問題只要產生了變化,就會產生人的心智的變化。特別是可能會產生認知改變,認知固化。

NBD:是的,個體的認知程度和認知上限還是參差不齊的。

沈浩:個體一些認知會有偏差的。我們希望既消融這種偏差,也可能特定的情況下是需要去擴大偏差。但是總體來講,我們希望保有信息的多樣性、內容的多樣性。即便是算法推薦,我們也想算法推薦會給你驚喜,而不僅僅是一個個繭房,其實在技術上是可為的。

只不過,我覺得信息繭房在一定程度上,從科學的角度來講,它是個偽命題,因為不存在沒有信息繭房的時候。

新數字世界,人和技術的博弈

NBD:現在國內很多科技企業都在做GPT模型層面的研究,未來應用端的市場是否會有繁榮的生態呈現?

沈浩:其實現在已經出現了這種趨勢。第一種趨勢就是AUTOGPT,已經連續在Github上作為排名第一的流行趨勢。因為我們考察GPT除了參數以外,特別希望這個模型具備多輪對話的能力,這也是評價GPT一個很重要的點。Transformer的一個最大的特征是谷歌發明了一個新的算法,叫做注意力機制。

當然了,也出現了BabyGPT概念,這個概念認為人類剛剛進入了暮年,或者進入了死亡期。而GPT才剛進入胚胎期,所以就相當于未來的人類是硅基還是碳基的問題。BabyGPT概念探索的是通用人工智能技術會毀滅人類,或者是現在是不是新物種真正的出現呢?這些話題具備一些探索性、爭議性。

NBD:那在您看來,今年的人工智能發展水平是處于弱人工智能還是強人工智能階段?

沈浩:人工智能技術已經很強大了,甚至不因你的話題,人工智能技術會自己研發和創新重新產生新的問題,但現在還是被動式的。現在它主要還是基于人類的需求進行反饋,定位在助手的角色上,盡管它深入到了創意產業,主動性更強,自動化更高,準確性更強。

如果那一天,人工智能技術能像人類一樣,其意識思維達到了其想得到的內容,那么或許就進入了強人工智能階段。

NBD:在可預期的未來,技術會為我們打開怎樣的賽博空間?

沈浩:現在出現的一些主播、播音員、客服、演員的數字人還沒有接入GPT技術,未來GPT技術注入數字人系統后,他們就相當于擁有了“大腦”,將來會形成物理世界和虛擬世界。譬如人類可以通過一個數字人在元宇宙空間對任何人進行采訪。

所以,另一方面技術也帶來了物理世界和虛擬世界的真假需要進行鑒別。區塊鏈技術作為證據固定保存的價值在這樣一個新的數字世界,它的工具價值就凸顯出來了,未來還可能衍生出更多的新的數字世界的工具。盡管當前看上去這些技術互相獨立,但未來一旦聚合起來,會帶來怎樣的改變,這是我在思考的新方向。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Ai ChatGPT 大模型 GPT 人工智能 傳媒 沈浩 沈浩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阿v网站在线观看,九九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热香蕉在线精品视频播放,欧美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亚洲一区二区视频 |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 亚洲欧美久久天堂综合一区 | 亚汌国产精品久久久秋霞 | 视频思思久久免费国产 | 日韩精品在线观看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