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4-26 22:29:09
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航空產業生態圈
圖片來源:圖片來源:雙流區委宣傳部
“將衛星廳改造為公務機候機樓;貨運區增加3條貨運通道;建設1.3萬平方米的信息中心大樓(ITC)……”4月20日,《關于成都雙流國際機場提質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代立項)報告的批復》正式在四川省人民政府發布。
根據批復,雙流機場提質改造工程將改造西跑道、東跑道及部分跑滑系統,1號、2號航站樓安檢及值機系統以及衛星廳、貨運區等,對現有飛行區、航站樓及配套設施等進行提檔升級。項目估算總投資為30.05億元,建設工期36個月。
這引發外界廣泛關注。在“兩場一體”的新格局下,總投資30億元的雙流機場提質改造項目將有力帶動其“客貨并舉”的轉型,助力成都建設國際航空門戶樞紐。
3月26日,成都正式開啟“轉場”——原在雙流機場運行的國際客運航班全部轉場至天府機場運行,包括港澳臺地區航班也臨時轉場運行。外界一度擔憂兩場運營將使得雙流機場陷入“陣痛期”,不過雙流并沒有在這場危機中遲疑。
一方面,全面啟動“提質改造”工程,加密貨運航線,在“客貨并舉”的轉向中尋找新的優勢;一方面,依托空客、中國商飛、順豐等鏈主企業加碼項目招引,以“兩業融合”助推航空經濟的轉型。
雙流區相關負責人表示,根據雙流區“121”城市功能體系,雙流做強國際航空門戶樞紐的目標是到2027年,年旅客吞吐量4000萬人次、全貨運航線超30條,航空核心產業規模超過2000億元。下一步,雙流將主動融入全球航空產業鏈分工,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航空產業生態圈。
空中客車(成都)飛機全生命周期服務有限公司成立儀式 圖片來源:雙流區委宣傳部
尤為值得注意的是,4月26日,空中客車(成都)飛機全生命周期服務有限公司成立儀式在成都舉行。這也是空客公司、TARMAC Aerosave及成都市雙流區政府三方聯手成立的中國首家飛機全生命周期服務中心合資公司,將為中國客戶和亞洲客戶提供全新的飛機全生命周期服務。
毫無疑問,這是雙流進一步提升航空維修產業能級,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航空產業生態的標志性事件。與此同時,“兩場一體”背景下雙流機場、天府機場“1+1>2”的協同效率進一步顯現,成為成都建設國際航空樞紐門戶的強大助推力。
“過去三年,成都客運國際航空樞紐受疫情影響明顯,國際客運航線航班幾乎停滯;隨著天府機場的投用,國際客運航線于2023年3月全部平移至天府機場運營。”在雙流機場相關負責人看來,疫情和轉場給雙流國際機場發展的重大挑戰,同時也帶來新的機遇。
一方面,雙流國際機場迅速轉變市場重心,搶抓國際貨運市場發展先機,大力發展客改貨或全貨運航線。在一批國際貨運物流龍頭企業的帶動下,實現地區貨運的高速增長;
另一方面,雙流機場在客運上圍繞差異化發展主推精品商務快線打造,與國航、川航等基地航空公司合作“北上廣深烏拉杭”打造快線網絡。其航線結構發生明顯變化,國內航點覆蓋面由“廣”逐步過渡至“精”,積極推進了成都國際航空樞紐的建設。
比如,雙流機場聯合川航、海航等航司陸續備案21條以成都為始發、中轉或目的地的國內通程往返航班,逐漸構建起“干支通,全網聯”的航空運輸網絡,“今年一季度,雙流機場完成旅客吞吐量731.9萬人次,單機載客數位列國內主要樞紐機場第二,國內航線執行率位居國內樞紐機場首位。”
成都雙流國際機場 圖片來源:肖建 攝
2022年,成都國際航空樞紐旅客吞吐量位居全國城市第一,國際(地區)貨郵吞吐量22.1萬噸;即便貨運增速迅猛,但相對仍然是一塊短板,如何推動“客貨共興”成為建設國際航空樞紐的當務之急。
中共成都市委十四屆二次全會明確提出,要全面提升國際門戶樞紐功能,深化“兩場一體”協同高效運營,建設國際航空客貨運戰略大通道,加快打造國際航空門戶樞紐。
在“轉場”的背景下,雙流機場空出豐富的時刻資源和空域空間,拿出更多資源支持精品航線和全貨機航線。
雙流機場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以來,新開成都至金奈、布達佩斯全貨運航線,成都至布魯塞爾全貨運航線加密至每周9班以上,在飛國際地區貨運航線保持在20條以上,基本實現國際重點城市貨運樞紐城市的通航,有效解決成都、四川乃至周邊區域企業跨境物流的空運需求。
按照雙流提出的“121”城市功能體系,其要堅持“客貨并舉”、提質提速,加快產業提檔,做優做強國際航空門戶樞紐核心功能。一面要推動貨運提能,一面要聚焦精品航線。
其中,雙流機場客運將重點瞄準商務客群,布局“北上廣深烏拉”等精品快線,加大寬體機投放,聚焦打造精品商務航線樞紐,力爭用5年時間實現商務旅客比例由31%提升至60%。
“我們首先就是要推動客運提質、做強精品商務客運樞紐。”雙流區國際空港經濟區管委會副主任蒲釗勝說,在成都“兩場一體”布局中,雙流有著非常重要的位置,城市機場是雙流機場最大的優勢,如廣州的白云機場和上海的虹橋機場一樣,實現了城市與機場融為一體。
這也成為雙流機場“客貨并舉”、提能提質,乃至實現航空產業躍升的重要推動力。
在成渝雙城經濟圈加速推進的背景下,“建圈強鏈”已成為成都打造制造強市,構建競爭優勢突出的現代產業體系的戰略選擇。坐擁空港優勢的雙流,承擔著航空經濟建圈強鏈的重任。
4月18日,全球最后一架波音747機型飛機在雙流起飛 圖片來源:雙流區委宣傳部
4月26日,空客公司、TARMAC Aerosave及成都市雙流區政府三方聯手成立的中國首家飛機全生命周期服務中心合資公司,便是航空領域建圈強鏈的突出范例。
空客法國總部相關負責人表示,空客通過飛機全生命周期服務項目,將其在中國的業務范圍擴展到整個產業鏈,從零部件制造、飛機總裝和交付、機隊運營到拆解、高價值零部件回收等全方位服務。
為什么空客如此青睞成都?
事實上,3月末,空客公司重要合作伙伴——美國凱旋集團和德國KID高管先后在空客中國戰略、發展及運營副總裁胡永東的陪同下來到雙流,洽談戰略合作相關事宜。面對合作伙伴,胡永東就已經介紹過空客選擇成都的原因——
“雙流航空產業經過長時間積淀發展,已經形成了比較完善的航空產業生態圈,產業基礎扎實;聚集了量質齊優的航空人才,產業發展動能充沛……”
這也是雙流區航空產業生態競爭力的直觀體現。尤其是航空維修領域,隨著中國商飛大飛機示范產業園國產民機維修基地、空客飛機全生命服務周期項目陸續投運,雙流以鏈主企業為引領,已經匯聚了20家航空維修企業,正形成全國航空維修領域“第三極”產業地標。
4月6日,空客與中國航空業合作伙伴簽署了新的合作協議,將在空客天津建設第二生產線,拓展A320系列飛機的總裝能力。
據空中客車公司首席執行官傅里透露,未來空客在中國的產能將翻倍。而據“中國航材”公眾號消息,中國航空器材集團公司與空客簽署160架空客飛機批量采購協議,包括150架A320系列飛機,以及10架A350飛機,總價值約200億美元。
空中客車飛機全生命周期服務項 圖片來源:雙流區委宣傳部
“空客全生命周期項目3個月簽約、3個月動工,借勢引進成發泰達飛機動力制造維修等配套項目12個、協議總投資超百億元。”2023年雙流區政府工作報告中的一句總結,也向外界進一步打開雙流航空產業的想象空間。
這一項目具有強大的產業鏈集成和上下游資源整合能力,將進一步補齊成都客改貨、飛機拆解、飛機改裝等產業鏈薄弱環節,帶動飛機租賃、二手飛機交易、航材貿易三大市場,使得成都在全球航空產業鏈中實現地位躍升。
更進一步,雙流航空經濟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認為,借助空客全生命周期項目有望與天津的320總裝線構成“北裝南修”的空客布局,培育形成成都航空產業新的增長極,對全市航空產業的建圈強鏈意義重大。
近年來,雙流以“兩業”融合轉變為抓手,不斷推動航空經濟轉型發展,逐漸在“一市兩場”的格局中找到新定位。尤其是空客、中國商飛等鏈主企業帶動下,產業鏈上下游資源要素加速集聚,使其在航空維修等“運行支持”領域優勢越發突出。
“扭住空客、中國商飛、順豐3個航空鏈主企業和民航機載設備審定中心、民航校飛中心、民航航油航化審定中心、民航西南醫學中心等四大‘功能平臺型’項目,圍繞飛機全生命周期、航空物流鏈、機載設備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加快形成產業鏈集聚效應。”
成都國際空港經濟區招商部副部長雷蕾此前表示,雙流區目前已聚集航空維修企業20余家,產值占全國航空維修產業產值的12%。
從航空研發設計到制造維修以及現代物流領域,不斷豐富的產業鏈正在成為雙流航空產業的重要支撐。更為重要的是,區內聚集起24家科研院所、33個國家級創新平臺的賦能效應不斷凸顯,推動其形成高度聚集且相互推動的產業生態。
這不僅是建設航空門戶樞紐的關鍵要素,亦是支撐雙流航空經濟轉型,乃至進一步打造中國航空經濟之都的重要推動力。根據規劃,2027年雙流區航空核心產業規模要超過2000億元,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航空產業生態圈。
從雙流機場出發,駕車20多分鐘即可到達成都(雙流)空鐵國際聯運港。在這里,巨大的吊臂有條不紊地搬動著一個個集裝箱,每天都有大量的電冰箱、柴油機、碾米機、化工制品等本地產品將從這里發往波蘭、德國、老撾、泰國、哈薩克斯坦等國家……
成都(雙流)空鐵國際聯運港 圖片來源:胡兵發 攝
依托口岸優勢、區位優勢,雙流不斷推動“天上”“地面”協同發力,構建起航空物流全產業鏈。在“空中貨運走廊”暢達全球外,成都(雙流)空鐵國際聯運港也已經與13個國家實現無縫對接。
這成為成都融入國際國內“雙循環”的重要支撐,亦使得雙流自貿試驗區的發展能級不斷提升。短短六年,已經成為四川自貿實驗區面積范圍最廣闊、區位優勢最明顯、產業基礎最扎實、口岸功能最成熟的核心區域。
去年8月,雙流國際航空經濟區內一塊占地4.98平方公里的環港經濟區被悄然劃定,成為全區加速兩業融合示范區建設的重要標志之一。
從產業來看,航空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成為雙流航空經濟提檔升級的重要推動力;從城市發展來看,新業態、新場景不斷重塑城市空間,推動其逐漸走向“人港城產”融合發展的新模式。
在這種背景下,如何從“城市的機場”到“機場的城市”深度轉型,真正構建起高品質航空經濟產業生態圈?
“我們將緊扣‘兩核一帶’進行功能布局,舉全區之力加快建設環港經濟區,力爭到2027年實現產業增加值200億元。”在雙流區國際空港經濟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看來,“兩核”分別是國際空港經濟區打造百億級航空先進制造業驅動核、國際空港商務打造航空現代服務業驅動核,“一帶”是在環港生態帶依托機場管控區2000畝生態用地,提速打造生態價值轉化示范帶。
成都雙流空港花田 圖片來源:蘇弘 攝
目前,“兩核一帶”重點片區已落地項目26個,總投資近280億元。其中,“兩核”即是為了配合機場提能改造,打破機場與城市的空間格局和視野局限,分別聚焦“研—造—修—賣—拆”全產業鏈航空制造維修以及總部經濟、特色會展、跨境貿易等高端業態。
比如,建筑面積約40000平方米的空港國際會議中心主體結構已經完工,空間格局逐漸與雙流機場融為一體,成為雙流臨空商務承載地及面向世界的“窗口”。
“目前,我們已經簽約引進盛屯西區總部基地、澳康達西南中心等重大項目8個,總投資36億元的空港國際會議中心、總投資20億元的澳康達西南中心項目主體封頂,計劃2023年投運。”雙流國際空港產業促進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這些重點項目將進一步推動空港商務區成形成勢。
他表示,接下來將緊扣“空港特質、公園品質、國際氣質”的發展定位,一手抓產業項目建設、一手抓城市功能完善,推動生產生活生態協調發展。比如,重點招引龍頭企業和鏈主企業,優化產業生態圈,布局新消費場景,實現片區業態轉型升級。
在推動“兩業融合”深度轉型的過程中,雙流正在打造人、城、境、業和諧相融的空港公園城市,實現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高效能治理相結合,探索公園城市示范區建設的“空港表達”。
文字 | 淡烻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