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4-23 22:11:27
上周,A股先揚后抑。雖然開局不錯,滬指一度接近3400點,但最終卻讓絕大多數投資者猝不及防,上周五三大指數全線下挫,跌幅均在2%左右。盤面上,內部結構性波動也很激烈,連續多個交易日分化,個股跌多漲少且大開大合。
如何看待這種突如其來的下挫?階段高點已現?達哥和牛博士就大家關心的問題展開討論。
牛博士:達哥,您好!如何看待此番調整?大盤見頂了嗎?
道達:說到底,就是主流板塊漲太多,資金過于聚焦,一旦出現集中兌現,很容易就造成普跌。
當然,這種下跌也有一定消息面的作用,比如一季報和年報的窗口期只剩下最后幾天。不用想,很多科技股的業績與當下大漲的股價不匹配,再加上“五一”假期臨近,科技股獲利豐厚,資金階段性兌現是正常現象。
就滬指的走勢結構而言,上周四跌破我提到的3370點支撐位,已經是不好的信號,上周五再度跌破上周四的下影線,并且來到3300點附近,屬于已經走弱了,意味著上周二的高點成為階段高點的概率在增加。
從我的視角來觀察,大盤要消除這種階段高點的概率,本周的反彈就必須要有效突破3370點才行,一旦有效修復,后續就還有向上拓展的能力;否則,就可能演變成為下跌的中繼。
再從短期來說,滬指在3300點附近還是有一定支撐,直接連續大陰線往下殺的概率并不大。就5分鐘K線圖來說,短期確實存在反彈的幾率,但反彈的力度需要結合前述內容來一起看。如果不能有效突破壓力位,那么對于倉位過重的投資者來說,反彈是減倉的機會。
牛博士:科技股引領市場大幅調整,包括近期漲幅不大的半導體也在跌幅榜前列,是否意味著科技股的這輪行情結束了?
道達:科技股大跌對老股民來說一點也不意外,漲幅如此巨大,盤中有快速回落,無非是早晚的問題。
就板塊具體結構來說,核心個股除了科大訊飛等受業績影響大跌以外,其他不少核心個股跌幅并不大,說明主流資金并沒有大幅撤離。板塊整體的壓力不容忽視,之前有機構對于TMT成交金額占市場的比例已經量化了,可以想象上周五有相當一批活躍資金被套了,后面一旦買盤跟不上,拋售的壓力會很大。
在上周中,我對人工智能方向的主要觀點是尋找關鍵支撐位的止跌機會,到目前為止,這個觀點仍然不變。當下,板塊指數距離關鍵支撐位還有一些距離。所以,如果從中期的視角來看,還需要觀察等待。有些細分領域和板塊指數差異比較大,可以以細分領域的板塊指數和個股為主,在箱體震蕩的下沿,可以結合小周期止跌尋找機會。考慮到一季報的因素,等待是值得的。
很多朋友比較關心半導體,漲幅并不大,屬于被人工智能帶下來的,也有消息的影響。不過,板塊指數大跌超6%,即便放在其歷史走勢中,這種跌幅也不常見,急跌可能會有急漲,但由于已經跌破短期震蕩的下沿,出現破位,需要先修復才行,本周關注反拉力度。類似的板塊還有景點旅游。
“中字頭”概念算是比較抗跌,上周五尾盤小幅殺跌,結合板塊指數一周的情況來看,連續5根K線橫盤,如果能夠把K線重疊的區域守住,后續仍然會有繼續走強的表現。結合A股有過資金涌入白酒單邊推升板塊走強的歷史,放在當下來看,“中字頭”概念仍然是重點關注方向。
至于船舶制造逆市走強,主要是受我國造船完工量、新接訂單量和手持訂單量數據的影響。板塊走勢上,上周五逆勢放量上攻,有挑戰前高之意,但上影線說明前高附近有壓力,弱市中就更不建議過分去追買,因為持續性的不確定性較大,需要觀察。
(張道達)
根據國家有關部門的最新規定,本手記不涉及任何操作建議,入市風險自擔。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