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4-16 16:04:31
每經編輯 盧祥勇 蓋源源
對德國而言,2023年4月15日必定是載入史冊的一天。當地時間15日,德國將關閉國內的最后三座核電站,這也意味著,德國將正式告別“核電時代”。
德國政府網站消息稱,“4月15日,德國核電時代將結束。在法律上、技術上和經濟上,都無法再延遲這一結束時間。
但在能源短缺問題仍未解決的背景下,有關是否保留核電的爭議仍然存在。德國《圖片報》近期民調顯示,52%的受訪者反對關閉核電站,37%的受訪者表示贊同,另有11%表示不確定。
爭議仍在
自2003年以來,德國已經關閉了16個核反應站。最新關閉的三座核電站分別是伊薩爾二號核電站、內卡韋斯特海姆二號核電站和埃姆斯蘭核電站。
在俄羅斯減少歐洲天然氣供應,引發人們對冬季能源短缺的擔憂后,作為歐洲的工業超級大國之一,德國去年推遲了關閉這三個核電站,因為它們在2022年提供了該國超過6%的電力。
近年來,核能在德國發電能源中的重要性持續下降。根據德國聯邦統計局此前公布的數據,2022年傳統能源發電占德國總發電量53.7%,其中燃煤發電占33.3%,核能占6.4%;可再生能源發電占德國總發電量46.3%,其中風能占24.1%。
德國政壇甚至執政聯盟內部對關閉核電站這一問題也存在不同的聲音。在野的聯盟黨人士、巴伐利亞州州長索德建議繼續運營核電站,以應對能源危機;而來自德國綠黨的環境部長施特菲·萊姆克表示,“逐步淘汰核能使德國更安全,一旦發生事故,核電的風險最終將無法控制”。另一方面,執政聯盟之一的自由民主黨繼續認為淘汰核電站存在“戰略錯誤”,該黨秘書長薩萊要求核能“必須在德國有未來”。
2011年日本福島核電站發生核事故后,德國默克爾政府通過了在2022年前完全棄用核能的決定。但在2022年烏克蘭危機爆發后,由于擔心能源短缺,德國政府決定將3座核電站的運營時間延長到2023年4月15日。
德國經濟部發言人指出,從中長期看,德國核能發電將被可再生能源發電所替代。至2030年,可再生能源發電比例將達到80%,到2035年將達到100%。
據新華網15日報道,德國弗勞恩霍夫協會工業自動化研究所的能源專家普熱梅斯瓦夫·科馬爾尼茨基教授日前表示,長期來看,德國希望氫能可以成為其應對氣候變化的脫碳戰略的核心組成部分。
“5年前,人們只是在談論如何使用氫能,現在德國已經有很多領先的試點項目,很多研究機構也在關注這個領域,這表明我們取得了一些進步,”科馬爾尼茨基說,“但也要看到,如今世界變化很快,我們取得的進步能否跟上世界變化的速度,仍然是個問題。”
歐洲多國仍在投入核電
德國退出核電在歐洲是特殊之舉。烏克蘭危機使比利時全面退出核電時間推遲10年,荷蘭、英國和瑞典正在建或在規劃新的反應堆,波蘭最近宣布進入核電領域,計劃建設6座核電站。在歐盟國家與俄羅斯能源大規模脫鉤之后,核電正在成為不少政府首選的替代能源選項。
英國政府上個月啟動了新一輪的核電發展。部長們已經為新的核項目設立了一個交付機構,并正在就建設小型核反應堆開展競爭。然而,薩福克郡的Sizewell C和薩默塞特郡的Hinkley Point C這兩個現有大型核電項目的開發進展緩慢,后者被推遲且預算超支。
英國核工業協會首席執行官湯姆·格雷特雷克斯表示,淘汰核電站將加劇碳排放,“對于一個據稱以其邏輯和證據驅動的方法而聞名的國家來說,這是對環境造成破壞、經濟上的文盲和極不負責任的行為。”
德國Neckarwestheim市長Jochen Winkler對此警告,如果今年冬天情況變差,再次出現停電和天然氣短缺的問題,或許德國會在核能上有新的看法。實際上,德國去年冬天能夠順利過關,要歸功于液化天然氣進口的加速,但現在能源供應上還是充滿了不確定性。
編輯|盧祥勇 蓋源源
校對|段煉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央視新聞、中新社、極目新聞、財聯社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