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4-04 07:31:03
每經編輯 畢陸名
“計算機國家隊”又有新動作!
據易華錄(SZ300212)4月3日晚公告,公司于4月3日收到實際控制人中國華錄集團通知,華錄集團正在與中國電科集團籌劃重組事項,華錄集團擬整合進入中國電科。易華錄表示,該方案尚需獲得相關主管部門批準,上述重組事宜不會對公司的正常生產經營活動構成重大影響。公司將按照法律法規的要求及時披露進展情況。
華錄集團的主業集中在數字經濟方面;中國電科則是網信事業國家隊,其2023年的主要工作之一是聚力打造現代化數字產業集群,面向數字經濟、數字政務、數字社會等重大需求,加快打造現代產業鏈鏈長。
截至周一收盤,易華錄漲5.39%,總市值為265.5億元,股價為39.87元。易華錄可是一只真正的大牛股,從去年10月至今,易華錄漲幅超過200%,股價從11元一路攀升至目前將近40元。
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3月20日,易華錄擁有股東戶數近6.2萬戶。
4月3日晚間,易華錄公告,公司于4月3日收到實際控制人中國華錄集團通知,華錄集團正在與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籌劃重組事項,華錄集團擬整合進入中國電科。
中國電科是我國軍工電子主力軍、網信事業國家隊、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擁有電子信息領域相對完備的科技創新體系,在電子裝備、網信體系、產業基礎、網絡安全等領域占據技術主導地位。
此前的2021年6月,中國普天信息產業集團已整體并入中國電科,成為中國電科全資子公司。
中國華錄集團成立于2000年6月,主要從事數字音視頻、電子信息與文化創意產業開發生產等,是數字技術產品解決方案提供商、數字應用服務生態的建設者、數字文化的開發者與傳播者。
2023年1月12日,中國電科董事長、黨組書記陳肇雄表示,2023年集團公司要發展數字經濟,聚力打造現代化數字產業集群;面向數字經濟、數字政務、數字社會等重大需求,加快打造現代產業鏈鏈長,助力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從中國華錄集團和中國電科的業務來看,兩家公司在數字經濟領域存在相當程度的重合競爭。
而此次即將把易華錄納入麾下的中國電科更是有著計算機、信創“國家隊”之稱。中國電科目前擁有的上市公司達17家之多,其中僅海康威視一家的市值就高達近4000億元。
中國電科官網還顯示,目前,中國電科擁有包括47家國家級研究院所、16家上市公司(數據截止到2021年10月,目前為17家)在內的700余家企事業單位;擁有員工20余萬名,其中55%為研發人員;擁有41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研究中心和創新中心。持續多年入選《財富》世界500強。
圖片來源:中國電科官網
因此,不難發現,中國電科此次整合華錄集團尤其是易華錄之后,在信創產業上的實力將進一步增強。同時,證券時報記者發現,華錄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歐黎同樣有多年的中國電科工作經歷,這對二者整合的幫助不言而喻。
華錄集團官網顯示,歐黎歷任中國電科26所計劃處副處長、科研生產處處長、副所長、所長,中電科技重慶聲光電有限公司總經理、黨委副書記、中國電科24、26、44所所長,中電科技重慶聲光電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中國電科24、26、44所所長,中電科技重慶聲光電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中國電科24、26、44所黨委書記。
在今年年初國新辦“權威部門話開局”系列發布會上,國資委副主任翁杰明強調,將以提高國有企業核心競爭力和增強核心功能為重點,乘勢而上深入實施新一輪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
他表示,新一輪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的其中一大重點就是加快優化國有經濟布局結構,增強服務國家戰略的功能作用。“國資央企將持續用好重組整合這個重要抓手。”翁杰明說。
翁杰明稱,要大力推進中央企業和地方國有企業內部的專業化整合,把橫向的相應的產業通過整合實現“一企一業、一業一企”,提高企業集中度,增強集約化管理。同時,也要大力推進產業化整合,立足戰略性新興產業推進發展,用市場化的方式進行股權合作。
推進央企戰略性重組和專業化整合,是加快國有經濟布局優化結構調整的重要舉措,對于維護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加快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具有重要意義。根據國資委相關數據,黨的十八大以來,先后有27組49家央企實施戰略性重組,新組建中國航發、國家管網集團、中國電氣裝備、中國物流等企業,國資委監管的央企數量從10年前的117家調整至目前的98家。
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深化國資國企改革,提高國企核心競爭力。據中國證券報4月3日報道,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對此認為,新一輪國企改革將圍繞核心競爭力、核心功能展開重組,預計今年會用專業化整合和產業化整合兩手進行大規模重組。“央企重組將是2023年國資央企改革的‘重頭戲’,而且會好戲連臺。”李錦說。
民生證券指出,國企改革政策催化頻出,并且更加強調了對于資本市場、專業化整合的高度重視。在建立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型舉國體制的大趨勢下,通過優化資源配置、高效配置科技力量和創新資源來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已經是大勢所趨。計算機行業“以人為本”與相對輕資產的特點決定了在國企改革紅利中將享有較高的向上彈性。中國電科的歷史背景和戰略定位決定了其計算機行業“國家隊”的重大使命,在專業化整合等政策驅動下有望迎來深化改革的重要紅利。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中國證券報、上市公司公告、公司官網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核實。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資料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