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4-03 18:56:34
近日,湖州銀行公告稱,為進一步推進湖州銀行改革發展,拓寬選人用人渠道,經研究,決定面向社會公開選聘湖州銀行總行行長。
每經記者 李玉雯 每經編輯 馬子卿
近日,湖州銀行公告稱,為進一步推進湖州銀行改革發展,拓寬選人用人渠道,經研究,決定面向社會公開選聘湖州銀行總行行長。
從任職資格來看,三類人群將符合選聘要求,包括:現任國內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以及上市城市商業銀行地市級分行行長及以上職務;上市農村商業銀行總行副行長及以上職務;湖州銀行總行副行長。此外,三類人群均需任職3年以上。
記者注意到,當前湖州銀行正在沖刺A股IPO。3月初,該行上市申請獲上交所受理。據悉,該行計劃融資23.98億元,本次發行募集資金扣除發行費用后,將全部用于補充該行核心一級資本。若湖州銀行順利通關,其將有望成為浙江省第5家A股上市銀行、第3家A股上市城商行。
據中共湖州市委組織部官方微信公眾號消息,今年1月18日,湖州銀行召開領導干部會議,會上宣布市委干部任免決定。
其中,吳繼平不再擔任湖州銀行黨委書記,提議其不再擔任湖州銀行董事長;方鋒杰任湖州銀行黨委書記,提名其為湖州銀行董事長人選,提議其不再擔任湖州銀行行長(湖州銀行董事長、行長職務任免由該行董事會履行相關法定程序后,按規定報上級銀保監部門審核批復)。
湖州銀行2021年度內任職的董事
資料來源:湖州銀行招股說明書
方鋒杰現年54歲,其曾有建行工作經歷,2003年加入湖州銀行,曾任該行營業部主任、總經理,2009年2月至2020年9月擔任湖州銀行副行長,2020年9月起擔任湖州銀行行長、黨委委員。2023年1月至今,方鋒杰代行董事長職責。隨著湖州銀行主要領導人事調整,該行行長一職也亟待“補位”。
從湖州銀行此次公開選聘公告來看,該行對于應聘人員的基本條件要求包括:具有比較豐富的銀行從業經驗、業務創新能力和相應工作經歷;具有較強的事業心和責任感,能夠忠實代表和維護國有資產利益,促進國有資產保值增值;認同湖州銀行市場定位和企業文化等。
同時,應聘人員需具有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從事金融工作10年及以上或從事相關經濟工作10年以上(其中金融工作3年以上);年齡在50周歲以下。此外,具有上海市、浙江省、江蘇省行政區域工作背景,且特別優秀的,可優先考慮。
從任職資格來看,三類人群將符合選聘要求。具體來看,一是現任國內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以及上市城市商業銀行地市級分行行長及以上職務;二是上市農村商業銀行總行副行長及以上職務;三是湖州銀行總行副行長。此外,這三類人群均需任職3年以上,任職年限計算截止到2023年2月1日。
此次選聘程序包括資格審核、開展面試、實地考察、組織體檢,選聘的湖州銀行總行行長薪酬待遇實行年薪制,具體由該行董事會按照相應職業經理人績效考核和薪酬管理辦法執行。
任期方面,湖州銀行總行行長任期為3年,首次任期含1年試用期,試用期滿經考核合格的正式聘任,不合格的予以解聘。任期屆滿考核稱職以上的可以續聘。
湖州銀行官網顯示,該行成立于1998年,前身為湖州市商業銀行,實際控制人為湖州市人民政府,第一大股東為市屬最大國企——湖州市城市投資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第二大股東為省屬最大國企——物產中大股份有限公司(SH600704,股價4.92元,市值255.5億元)。
資料來源:上海證券交易所網站
截至2022年6月末,該行已經開設2家分行、1家總行營業部及79家支行,營業網點總數共計82家(含總行)。記者注意到,湖州銀行開啟上市工作已有四年。2019年3月,浙江證監局披露湖州銀行輔導備案公示文件,中金公司擔任輔導機構。
在今年全面注冊制實施后,多數主板在審企業完成平移,湖州銀行上市申請也在3月初獲上交所受理。該行計劃融資23.98億元,本次發行募集資金扣除發行費用后,將全部用于補充該行核心一級資本,提高資本充足水平。
據招股說明書披露,截至2022年6月末,湖州銀行總資產1102.96億元,是湖州市資產規模最大的銀行。不過,由于各項業務快速發展導致資本消耗加劇,該行也面臨一定的核心資本補充壓力。數據顯示,2019~2021各年末,該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分別為9.88%、9.15%、8.8%,2022年6月末為8.4%。
盈利方面,據招股說明書披露,2019~2021各年度,湖州銀行分別實現營業收入17.53億元、18.00億元、22.68億元,凈利潤7.11億元、6.49億元、8.45億元,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年均復合增長率分別為13.74%和8.99%。2022年上半年,該行實現營業收入12.79億元、凈利潤4.63億元。
資產質量方面,2019~2021各年末,湖州銀行的不良貸款率分別為1%、0.84%、0.78%,2022年6月末進一步下降至0.68%;相應各期末的撥備覆蓋率分別為352.60%、405.94%、424.94%、498.13%,風險抵補能力保持較高水平。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111372795343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