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3-31 20:51:02
◎2022年,海信視像全年實現營業收入457.38億元,同比下降2.27%,基本符合了彩電市場的整體走勢。2022年歸母凈利潤實現16.79億元,同比增長47.58%,并給出“產品結構升級及競爭力提升”的解釋。
◎事實上,對遭遇瓶頸的巨頭們來說,高端化或許是一個不錯的路徑。在2022年半年報中,海信視像就曾提到,行業規模大幅下滑的背后是技術更新換代、高端市場擴容和產品結構調整帶來的全新機遇。
每經記者 彭斐 每經編輯 魏官紅
高端化正成為電視龍頭企業在行業遭遇瓶頸時的突圍路徑之一。顯示巨頭海信視像(SH600060,股價19.73元,市值258億元)去年的業績表現,也從側面印證了這一點。
3月30日晚間,海信視像公布的2022年財報顯示,公司去年實現營業收入457.38億元,同比下降2.27%,但其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47.58%,實現16.79億元。在業績大幅向上的同時,2022年,海信視像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50.05億元,創近20年紀錄。
對于業績增長,海信視像在財報中提到多個業績拉動因素,如中國電視市場競爭格局、行業優化,公司龍頭領先優勢明顯提升;顯示技術迭代、場景創新,公司顯示產品結構升級,盈利空間有效提升。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中國顯示品牌在高端市場機遇的背后,也少不了技術積淀的支撐。
雖然面板價格在2022年擺脫了高位運行,讓電視行業松了一口氣。但以彩電為代表的顯示行業仍無法擺脫承壓前行的現狀,全球彩電市場出貨量在2022年創下十年新低。
根據Omdia及奧維睿沃統計,海信系電視出貨量位居全球第二。這也是中國電視品牌年累出貨量首次進入全球第二。在2022年12月,海信系電視出貨量232.6萬臺,超越三星(出貨量210萬臺),躍居全球第一,中國彩電品牌首次登頂全球第一。
從全年各大品牌表現來看,2022年海外市場TV需求進一步回調,美、歐市場影響最大,以海外市場為主的韓國品牌出貨規模下滑明顯,中國頭部品牌在保持國內領先地位、積極擴展海外市場的策略引導下,憑借產業鏈優勢與成本優勢出貨規模增長迅速,海信、TCL全年TV出貨規模超越LG電子,分列第二和第三,在全年出貨規模TOP3中占據兩個席位。
值得注意的是,在國內全渠道零售量及零售額市占率均高居第一的同時,布局多年的海外市場,在海信視像的業務構成中作用則愈發明顯。
海信的國際化方向瞄準了三個目標市場:歐洲、美國與日本。海信集團一位高層曾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家電業內有共識,這三個(市場)在全球是高端市場,引領著國際產業發展趨勢,只有占領了這三個市場,才能算是世界級品牌。
從2022年表現來看,海信在其圈定的幾個重點市場,銷量均有穩步提升。以日本市場為例,2022年,海信系電視銷量市占率同比增長4.8個百分點至32.8%,其中東芝電視銷量市占率為23.6%。這種提升同樣發生在北美市場:2022年,海信系電視在美國市場的銷量市占率為11.3%,同比提升1.1個百分點,在加拿大市場為15.1%,同比提升4.8個百分點。
2022年,海信視像全年實現營業收入457.38億元,同比下降2.27%,基本符合了彩電市場的整體走勢。
海信視像給出的解釋則是“主要受海外產品結構優化調整過程中的短期震蕩影響”。如果將時間軸拉長,2019年-2022年,營業收入年度復合增長率為10.28%,維持在成長期穩健水平。
在業績上,海信視像在2022年歸母凈利潤實現16.79億元,同比增長47.58%,并給出“產品結構升級及競爭力提升”的解釋。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產品結構升級也帶來了毛利率的提升。海信視像在財報中公布的數據顯示,公司智慧顯示終端主營業務收入352.59億元,毛利率同比提升3.45個百分點;新顯示新業務主營業務收入46.35億元(2019-2022年年度復合增長率為23.47%),毛利率同比提升3.91個百分點。
根據奧維睿沃預判,對于品牌廠來講,全球TV市場規模增長停滯,想要在規模上取得增長變得更加困難,如何提高盈利將成為品牌追逐的重點,高端TV產品的競爭預計將會進一步加劇。
但海信視像的業績增長,或也說明在持續的危機中,也有機遇的存在。
事實上,對遭遇瓶頸的巨頭們來說,高端化或許是一個不錯的路徑。在2022年半年報中,海信視像就曾提到,行業規模大幅下滑的背后是技術更新換代、高端市場擴容和產品結構調整帶來的全新機遇。
對彩電行業來說,大尺寸是高端化繞不開的一個話題。此前,在與《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交流時,一位彩電產業人士表示,雖然電視機出貨量“一路下跌”,但電視面板卻越賣越大,75吋已經成為各家爭奪的主戰場,這也直接造成了2022年以來中國彩電市場“量跌額漲”的新局面。
根據Omdia數據,2022年全球市場,電視出貨平均尺寸48.3吋,同比增長0.8吋。2022年度,國內市場,根據奧維云網數據,電視平均尺寸段加速增至56.8吋,同比增大2.7吋;75吋及以上產品零售額的行業占比為39.2%,同比高速提升15.1個百分點;65吋及以上產品零售額的行業占比為69.3%,同比提升11.7個百分點。
以海信視像為例,在其總體市場份額的上升中,大屏化的結構調整,對其業績貢獻起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奧維云網數據顯示,2022年,海信視像中國境內智慧顯示終端收入中,75吋及以上收入同比增長63.51%,占比為38.38%,同比提升14.55個百分點;65吋及以上收入同比增長21.36%,占比為67.29%,同比提升11.00個百分點。
當然,這種大屏化的結構性調整,也少不了技術的積淀。以海信視像為例,早在10年前,公司就同期推出ULED顯示及激光顯示兩條技術路線,拉開行業變革序幕,并于2022年攜全面升級的ULED X高端顯示技術平臺、全球領先的激光顯示產業,以及Mini/Micro LED顯示布局。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以來,盡管顯示行業較低迷,但MLED(Micro LED及Mini LED)技術仍被寄予較高的期待,業內動作不斷。
今年1月31日晚間,海信視像公告披露,截至2023年1月31日,海信視像已取得乾照光電(SZ300102,股價7.47元,市值67.50億元)控制權,并成為乾照光電控股股東。《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拿下乾照光電控制權,海信視像累計花費16.05億元,對任何一家A股公司,這都不是一筆小數目。
對于此次收購,海信視像稱是為進一步強化其在顯示產業鏈的戰略布局,加快Mini LED、Micro LED等新技術的研發和產品推廣,建立未來在市場、供應鏈上的資源優勢,夯實公司在顯示行業的領先地位。
一位接近海信視像的人士曾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海信視像大手筆投資乾照光電,更多是源于其戰略安排,近幾年,海信視像開始戰略布局MLED,乾照光電恰好是該領域的龍頭之一。
與此同時,為了布局并掌控業界比較期待的下一代顯示技術市場,近期,海信視像、京東方等行業龍頭相繼布局上游LED芯片公司,希望以此打通全產業鏈,加強戰略協同,強化行業影響力。
對企業而言,在新型顯示技術的大手筆,則源于其對后續市場的看好。海信視像在2022年財報中提到:“新技術、新形態、新功能、新設計”持續升級用戶新需求,開拓新品類,拓展新場景,為行業創造未來增量空間。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111307217692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