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3-23 19:31:30
每經編輯 李澤東
據北京二中院金色天平微信號3月23日消息,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在執行共青城磐暉投資管理合伙企業(有限合伙)申請執行朱吉滿、白莉惠一案中,被執行人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
為維護法律尊嚴,保障申請人勝訴權益,督促被執行人履行生效文書,現依據申請執行人的懸賞申請,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六十二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執行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試行)》第二十二條的規定,特發布懸賞公告。
朱吉滿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VCG11409631329
執行標的:
案件執行標的金額1,112,311,877.27元及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執行案號:
(2020)京02執1054號
執行依據:
(2018)京民初122號
被執行人一:
朱吉滿,住所:陜西省西安市,身份證號碼:610104196404172151。
被執行人二:
白莉惠,住所:陜西省西安市,身份證號碼:610102196504132349。
懸賞條件:
舉報人提供可供執行財產線索并經查證屬實的(不含本院已掌握線索),按照執行到位金額的10%予以獎勵。
懸賞期限:
自本公告發布之日起一年
聯系人及聯系方式:
舉報電話:010-87553243
聯系人:蘇法官
郵寄地址:
北京市豐臺區方莊路10號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執行一庭
本院鄭重承諾:對舉報人身份及其提供線索有關情況予以嚴格保密。
據中國經營報報道,1964年出生于陜西的朱吉滿,畢業于西安醫科大學,1988至1992年在西電醫院做眼科大夫,他的夫人白莉惠是在醫院工作時的同事。
1993年,朱吉滿辭掉“鐵飯碗”,開始下海創業生涯。一開始,他是做藥品代理銷售。2000年,朱吉滿用做醫藥代理商積累的原始資金買下瀕臨破產的黑龍江康復研究所附屬藥廠,并改制為譽衡藥業。
2004年,譽衡制藥研制出一種叫“鹿瓜多肽注射液”的原研藥列入國家醫保范圍,這很快為公司帶來豐厚的現金流。2009年,譽衡藥業凈利潤突破1億元,2010年6月23日,在深交所掛牌上市。
從譽衡制藥上市以來,朱吉滿就熱衷于頻繁并購和連續狙擊上市公司控制權。
在朱吉滿策動下,譽衡制藥先后收購了哈爾濱蒲公英藥業、澳諾制藥、上海華拓等40多家醫藥企業,通過整合使公司從單一狹窄的骨科治療領域進入到心腦血管、營養、抗腫瘤、糖尿病等多個治療領域,并購規模一度達到137億元。
由此帶來的營收業績也十分喜人。2011年到2017年,譽衡藥業營業收入分別為5.46億元、7.11億元、13.1億元、19.1億元、26.8億元、29.8億元和30.4億元;歸屬凈利潤分別為1.17億元、1.65億元、2.27億元、4.44億元、6.65億元、7.17億元和3.10億元。
瘋狂的收購帶給了朱吉滿成功的喜悅。2015年,朱吉滿以12億美元的資產,位列華人富豪榜第317位,在全球富豪中排名第1605位。
自2015年登上華人富豪榜之后,朱吉滿以“野蠻人”角色開始頻頻舉牌上市公司,大手筆增持山東藥玻和廣濟藥業。不過,他也遭遇了相關公司的強力狙擊。其對山東藥玻的舉牌中,因為山東藥玻原管理層反擊其對上市公司控制權的爭奪,實施定增計劃而宣告失敗。
另據界面新聞報道,“東北藥王”“黑龍江首富”與“野蠻人”。這都曾是譽衡藥業實控人朱吉滿身上的標簽,它們源于朱吉滿在資本市場上激進的并購策略。不過,“成也并購,敗也并購”。
2022年11月11日,譽衡藥業發布公告稱,哈爾濱中院于11月10日作出裁定,終止公司控股股東譽衡集團的重整程序,并宣告譽衡集團破產。譽衡集團持有譽衡藥業的股份數量為7.06億股,占公司總股本的32.13%,前者破產事項可能會導致后者控制權發生變化。此外,兩者在資產、業務、財務等方面均保持獨立,譽衡集團破產不會影響譽衡藥業的正常生產經營。
據統計,登陸深交所后,譽衡藥業共實施27起并購案,成功完成14起,涉及金額為129億元,并累計發布近百次控股股東股票質押公告。
其中包括,以2.1億元收購哈爾濱蒲公英藥業,獲得安腦丸、安腦片;以4.2億元收購澳諾制藥,獲得葡萄糖酸鈣鋅口服液;以6.98億元收購上海華拓,獲得注射用磷酸肌酸鈉;以23.9億元收購山西普德藥業,獲得后者153個藥物品種等。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VCG111302006528
此外,2015年,譽衡藥業在深圳設立譽海金服,踏足互聯網金融;設立譽衡基因,從事基因檢測服務和大數據運營;與藥明生物合作,布局生物藥領域。
這一系列動作使公司的產品線涉及心腦血管、骨骼肌肉、營養類、抗感染、抗腫瘤等多個領域,但同時,大舉并購也導致其產品、業務之間缺乏協同性,公司商譽高企,頗具財務和運營壓力。
顯然,譽衡藥業沒有如預期般發展。
在行業政策影響下,2016年,譽衡藥業歸母凈利潤達到高點后開始后一路下行。受兩票制影響,2016年至2018年,公司銷售費用激增,分別為2.61億元、10.65億元、29.38億元。拳頭產品鹿瓜多肽注射液因輔助用藥政策而“落下神壇”,銷售額由逾億元下降至千萬元左右。同期,公司歸母凈利潤分別為7.17億元、3.10億元、1.26億元。
2018年,因普德藥業、上海華拓、南京萬川營收低于并購時的預期,譽衡藥業計提商譽減值準備2.66億元。這一數字到2019年飆升至26.15億元,導致當年公司歸母凈利潤虧損26.62億元,成為公司上市后首虧。
如此業績之下,公司只得割子賣股、瘦身轉型。
2018年,譽衡藥業先后終止收購上海瑾呈和合肥天麥生物。此外,公司擬以不低于55億元的價格向力鼎投資轉讓上海華拓、西藏譽衡陽光和普德藥業三家公司;籌劃引入戰略投資者中健投資控股,擬以39.4億元向其出售譽衡藥業不低于35%的股權。但上述交易最終均未能實現。
而隨后,因股票質押爆倉、債務違約,譽衡集團及其一致行動人所持譽衡藥業股票多次遭遇被動減持、司法凍結及輪候凍結、司法拍賣。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北京二中院金色天平微信號、中國經營報、界面新聞、公開資料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