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3-10 17:09:08
◎加拿大環境和氣候變化部高級科學家張學斌指出,由于當前預測技術的限制,很難通過當前的氣溫異常來預測今年夏季的情況。
每經記者 李孟林 每經編輯 高涵
3月9日,河南河北多地氣溫突破30℃,暖和程度接近常年的五月份。鄭州成為今年我國北方首個達到30℃的省會城市,#鄭州怕是著急入夏了#話題成為熱點。
實際上,自2月以來,全國多地氣溫都高于常年同期平均水平。3月以來,東北地區、內蒙古東北部、山東、河南等地氣溫偏高十分明顯。
去年籠罩整個長江流域的長時間高溫天氣仍然記憶猶新,許多人不禁憂慮,今年春季的異常氣溫是否預示著夏季又將迎來新一輪高溫熱浪?
對此,加拿大環境和氣候變化部高級科學家、加拿大皇家科學院院士張學斌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指出,由于當前預測技術的限制,很難通過當前的氣溫異常來預測今年夏季的情況。“然而,在氣候變化的大背景下,高溫熱浪的頻率、持續時間、影響范圍都在增長,未來只會越來越嚴重,我們應該提前做好應對的準備。”
張學斌與中國國家氣候中心的專家合作,長期追蹤并研究我國的高溫天氣現象。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誰也想不到,繼位于熱帶的海口之后,今年我國第二個氣溫突破30℃的省會城市竟然是鄭州。3月9日,#鄭州怕是著急入夏了#話題成為熱點,同一日,河北河南多地氣溫突破30℃,打破當地最早30℃紀錄。
“正常情況下,我們肯定不會預料到這個時間段氣溫就這么高,但這并非完全出乎意料,”張學斌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在我們2018年發布的論文中,我們預測中國部分地區的高溫現象可能更早發生,更晚結束,日最高溫超35℃的情況甚至可能全年都會發生。”
每經記者注意到,這篇論文由張學斌與中國國家氣候中心首席研究員孫穎和高級專家胡婷合作完成。論文指出,在全球升溫1.5℃的情況下,華東地區的高溫日(溫度達到35℃)數量將增加10天,高溫季將提前10天開始,延后10天結束。
張學斌的上述論文還預測了更為極端的情況,即在全球平均氣溫升高5.5℃的情況下,華東部分地區氣溫達35℃的天數一年最高可達232天,也就是全年都是高溫季。
這樣的極端情況無疑令人擔憂,但卻離我們越來越近。據世界氣象組織2021年的評估,全球平均氣溫已經較工業化前的基線高出了1.1°C。該組織2022年的一份報告指出,在未來五年間,全球平均氣溫至少有一年比工業化前水平高出1.5°C的概率已經達到50%,而且這一可能性正在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增長。雖然單年升溫幅度超過1.5℃并不意味著突破了《巴黎協定》設置的標志性門檻,但也凸顯出人類正在靠近這一局面。
今年1月,英國氣象局的最新研究警告稱,今年晚些時候回歸的厄爾尼諾現象將加劇全球極端天氣事件,導致氣溫上升“脫韁”,2024年或成有氣溫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年,全球升溫幅度可能在2024年首次突破1.5℃。
今年年初,中國國家氣候中心副主任肖潺在盤點2022年全國天氣氣候特征時表示,2022年6月13日至8月30日,我國中東部地區出現大范圍持續高溫天氣過程,持續時間長達79天,有361個國家氣象站(占全國總站數14.9%)日最高氣溫達到或超過歷史極值,此次高溫事件綜合強度為1961年有完整氣象觀測記錄以來最強。
今年春季還沒結束,異常高溫就已經占據了新聞頭條,讓人不禁擔心今年夏季高溫是否會卷土重來。
“我并不認為這次天氣事件是今年夏季又一輪高溫的前奏,我認為當前的情況和夏季沒有什么密切聯系,”張學斌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指出,“由于季節性的天氣預測手段仍然十分有限,我們對今年夏天的情況沒有特別大的把握。”
據中國天氣網,該網站首席氣象分析師胡嘯亦表示,“現在的冷暖,與夏天的氣溫沒有必然直接的聯系,”不能以現在異常熱、大寒潮過程來判斷更長遠夏天的熱與涼。
然而,張學斌警告稱,在氣候變化的大背景下,今年中國部分地區應該會出現高溫熱浪,同時伴隨著不同區域的洪水和干旱,不論是否比去年的情況更嚴重,都應該做好應對的準備。
“更重要的是,為已經發生的情況做準備是不夠的,我們還需要為一年一年不斷惡化的高溫形勢做準備,而且不局限于夏季,還包括其他季節,”張學斌強調,“這是因為即使全球所有國家都付出巨大努力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我們還是無法停止全球變暖的趨勢,這會帶來更加嚴重的高溫熱浪。”
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的最新報告,由于氣候系統的慣性,即便人類立刻停止溫室氣體排放,全球變暖的趨勢還將在一定程度上持續。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