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3-09 21:10:31
每經編輯 李澤東
據紅星新聞報道,近日,寶馬純電動轎車——寶馬i3被曝大力促銷,最高降價23.39萬元,35萬元的車12萬元就能買走。
3月9日,紅星資本局致電上述省市寶馬經銷商,對方均表示:“這是假消息!”經銷商表示,目前寶馬i3的經銷商優惠在8萬元-9萬元,“不過這是可以談的,根據客戶個人的貸款和用車情況,可以做到優惠10萬元。”
此外,某寶馬4S店銷售人員表示,“我們的確有活動,而且是3月份剛剛推出的,指導價為35.39萬元的BMW I3 eDrive 35 L優惠完為24.8萬元。如果置換新能源車,額外還有6000元的置換補貼。”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
據了解,寶馬i3目前的官方指導價為35.39萬元-41.39萬元,經銷商的公開報價為30.39萬元-33.39萬元。紅星資本局了解到,寶馬各個區域、時間段的優惠政策不同,北上廣深比西南地區的優惠力度更小。今年1月,寶馬i3 eDrive35L配置有所調整,從2月1日起指導價上調了0.4萬元。
此外,比亞迪官微3月9日最新消息,從2023年3月10日至3月31日開展專項限時營銷活動,宋PLUS車系下訂即可尊享88元抵扣6888元購車款,海豹下訂即可尊享88元抵扣8888元購車款。
圖片來源:比亞迪汽車微博
近日,隨著東風系“出圈”,其他車企也試圖借一波“東風”,車市價格戰一觸即發。
甚至有網友調侃,有的4S店簡直像菜市場,火熱程度可見一斑。
據南方日報報道,中國一汽推出“旗惠吉林——億元限時惠民補貼”活動,補貼總額達1.5億元,單車補貼金額最高可達37000元。各地經銷商也在不斷跟進,濟寧東風標致車型可享政府補貼30000元,企業補貼高達75000元,上汽通用別克宣布截至3月31日,旗下多種車型均享有補貼資格,湖北消費者可享政企補貼最高7萬。
廣州不少品牌經銷店同樣也在“搶”消費者。廣汽本田皓影、雅閣優惠2萬-3萬元,一汽-大眾推出任意品牌置換攬巡、攬境,可享受16000元置換支持,廣汽豐田漢蘭達落地30.88萬元,預售期間再享5000元購車禮。上汽奧迪A7L最高優惠有3.8萬元,奔馳部分車型降價高達12萬元,一汽奧迪A6L降價9萬元,
據澎湃新聞報道,3月8日,福特旗下純電品牌Mustang Mach-E福特電馬宣布全系在售車型清庫存,降價4萬元,該優惠活動將持續至4月30日,特惠后車輛售價為20.99萬~32.99萬元不等。
據紅星資本局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已有至少30個汽車品牌參與到這場價格戰,最高優惠超過10萬元。有的是品牌官方的活動,有的是地區經銷商促銷;有的是直接降價,有的是抵現、保險補貼、金融貼息、贈送選裝包等間接形式。上汽奧迪的優惠活動雖然只面向內部員工,但二手平臺上已有員工購車名額轉讓。
圖片來源:紅星新聞
此外,河南將購車補貼政策延續至2023年3月底,對在省內新購汽車按購車價格的5%給予消費者補貼,天津發放汽車消費補貼6000萬元,山東發放2億元汽車消費券等。
近日,一組有關湖北汽車巨額補貼的宣傳海報在全網刷屏,東風汽車旗下的東風雪鐵龍、東風標致、東風日產、東風本田、東風風神等品牌均參與了這一輪補貼政策,補貼力度從5000元至9萬元不等。
據上證報報道,3月8日,東風汽車集團有關人士對記者表示,對相關傳聞集團目前沒有回應。東風標致有關人士對記者表示,這屬于正常市場行為,新能源車行業的降價力度很大。食關海報也已經注明補貼是政企補貼,來自政府和企業的補貼都有。
圖片來源:東風汽車微信號
對于降價銷售是否為了消化庫存,該人士表示,具體需要看車型,每家企業庫存車型不同,如果買的人多了,肯定對庫存有消化作用。
另據澎湃新聞3月8日報道,針對近期東風汽車的“骨折”降價,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認為,這是類似“雙十一”的促銷活動,短期必將帶來良好的宣傳效果,長期來看勢必將恢復平靜,“不會留下后遺癥”。
就東風本次降價是否會觸發其他省市跟隨,崔東樹認為,該活動具有示范作用,短期之內會輻射到周邊地區,形成對周邊的擴散效應,“取得了這么大的關注度,證明是有效的,其他省份很可能會進行效仿。”
就大降價是否會影響到車市長期價格走勢,崔東樹表示,從長期來看的話,這種短期促銷的影響會逐步淡化,“它并不是全系列、全面的推動,資金也相對有限,跟我們‘雙十一’促銷一樣,促銷完后還會回歸到一個正常的狀態,不會對車市帶來嚴重的后遺癥,”他補充說,“我們認為東風跟湖北政府的這個舉措,已經起到了明顯的、良好的引發關注的效果。”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紅星新聞、上證報、澎湃新聞、南方日報、東風汽車官網、比亞迪微博、公開資料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