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3-07 22:58:13
每經編輯 段煉
3月7日,“人民熱評:雞你太美是惡俗爛梗”的相關話題登上微博熱搜第一,這是什么情況?
公開資料顯示,“雞你太美”,是一句網絡流行語,為2016年11月29日SWIN-S發布的歌曲《只因你太美》的空耳,出自于蔡徐坤在綜藝節目《偶像練習生》之中的自我介紹表演。原歌詞為“只因你太美”,網友們把“只因”聽成了“雞”。之后被部分網友用來惡意嘲諷蔡徐坤為代表的流量明星,并用這段音樂制作鬼畜惡搞視頻,上傳到網絡上的各個平臺,逐漸成為網絡熱梗。
人民網評:
“雞你太美”是惡俗爛梗
“雞你太美”“老師,報giao”“你這個老六”……據報道,小孩子學到的網絡爛梗越來越多。為此有人提出,要共建共治,家長多陪伴、學校多引導、平臺多負責,一起把青少年的網絡環境搞好。
很多網絡爛梗,都讓人一頭霧水:這種梗怎么就莫名其妙地流行了起來?而真正了解了這些梗的背景,就很容易發現,它們不僅爛,還散發惡臭氣息。還有一些網絡表達,已經涉嫌侮辱他人了,比如“貝兒這個綠茶,哪有本公主漂亮?”此外,諸如“想你的腿,親你的嘴”之類的言語,也讓人不敢恭維。
網絡時代,出現網言網語很正常。但是,網言網語不等于奇言怪語,也不等于胡言亂語,更不等于污言穢語。試問那些一臉油膩的短視頻主播,你們會把亂七八糟的梗,說給自家孩子聽嗎?
其實,玩梗需要智慧,比如有時得會抖機靈,有時得會說金句,有時還需要有創新。但我們發現,一些網絡爛梗,之所以爛,就在于它們太無趣、太無聊、太惡俗,跟創意挨不上邊。比如,“你這個老六”,讓人看到的只有庸俗。
需要厘清的是,那些網絡爛梗何以流行?青少年脫口而出,掛在嘴邊,他們究竟是從哪些鬼畜游戲、惡俗直播里學到的?有網友感慨:“現在的孩子確實被網絡荼毒太厲害了。”應該說,污染孩子的不是網絡,而是一些主播;帶壞孩子表達的不是網言網語,而是那些臭不可聞的爛梗。
有一種觀點是,存在的就是合理的,無需擔心網絡爛梗對孩子的影響,隨著時間流逝,那些爛梗終會退出網絡的。這一觀點似是而非,網絡爛梗讓人擔憂,是因為它們侵襲了孩子的精神世界,乃至傳遞了不良的價值取向。因此,不能對此輕描淡寫,任其泛濫。
應看到,對待網言網語我們秉承更開放的心態,要反對爛梗,反對烏煙瘴氣的網絡表達。我們歡迎那些充滿機趣、活潑生動的網言網語,但對惡俗爛梗、污穢表達必須堅決說不。
何以消除那些網絡爛梗?如何凈化它們孳生的土壤?惟有大家共同努力,讓網絡環境更清朗,讓青少年的用網環境更健康。
央視網:
小孩愛說的“爛梗”越來越多了
此外,據央視網報道,“雞你太美”“你這個老6”滿嘴“三俗網梗”;拿起手機停不下,放下手機就發火;打游戲“CPDD”比解二元一次方程還熟練;“海王”“雌競”張嘴就來……網絡對青少年的干擾“罄竹難書”。
近日,有網友被4歲的女兒提問:“媽媽你知道恐龍為什么會滅絕嗎?”還不等她回答,孩子就得意洋洋說:“因為它看了視頻不點贊!”話到此處,愛點贊和不愛點贊的人都沉默了……這是讓很多家長和老師都很頭疼的問題:沉迷于網絡尤其是短視頻和小游戲的孩子,越來越低齡化。“網梗”甚至“爛梗”已經成為一些孩子語言體系的一部分,“老六”、“雞你太美”、 “藍色妖姬”你不愛……有一位老師在留言區評論,上課幾乎不敢提到某些字和詞,提到學生就會笑;還有偏成人化的制作和表達,也充斥在打著青少年科普旗號的視頻中,譬如讓許多家長深惡痛絕的“白雪公主和貝兒”系列,過早地把“美丑”、“窮富”還有所謂的“綠茶”等一些概念,灌輸給孩子;2分鐘看電影系列,也被如法炮制用來“收割”孩子,在一個名為《小豬佩奇發生詭異事件》的視頻中,張口就是“注意看,那個房子里還關著一只豬”,真是有那味兒了……吐槽的話說不完,“5G兒童”怎樣順著網線獲取成長營養,而非精神“垃圾食品”,是全社會都關注的問題。這是一道難解的三角謎題,家長、學校、平臺,都要負起責任,才能共管共治,也不能簡單粗暴。畢竟網絡已經是當今的基礎設施,我們無法物理隔絕孩子與網絡,只能做好網絡內容的凈化和篩選。
圖片來源:央視網
據了解,2月22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召開會議研究部署加強短視頻管理、防范未成年人沉迷等工作。
會議指出,當前未成年人上網看視頻越來越普遍,更加需要我們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使命感緊迫感,堅決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進一步創新管理理念思路,加強短視頻建設和管理,大力激濁揚清,營造短視頻清朗空間,提高未成年人保護水平,在陶冶情操、啟迪心智、引領風尚方面對未成年人發揮潛移默化的積極作用。
編輯|段煉?杜恒峰 杜波
校對|程鵬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人民網評、央視網、公開資料等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