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3-07 17:17:45
每經編輯 盧祥勇
人社部部長王曉萍3月2日表示,2023年,我國高校畢業生將達到1158萬人,同比增加82萬人,招工難、就業難并存的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這是在去年高校畢業生數量首破千萬后的又一新高。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大學生就業問題也成為代表委員的熱議話題。
中國政法大學校長馬懷德支招:
要從最基本的工作做起
“就業是最基本的民生,大學生又是寶貴的人力資源,他們的就業是個人的大事,也是家庭的大計,也關系到國家的發展和未來。”3月7日,全國政協十四屆一次會議第二場“委員通道”采訪活動開啟。當談及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時,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政法大學校長馬懷德委員發表了上述觀點。
高校畢業生如何才能找到一份合適的工作?馬懷德認為,大學生要把個人理想融入到新時代的奮斗之中。一方面,要懷有一顆平常心,找適合自己的工作。另外一方面,要從最基本的工作、最基礎的環境做起。“這是職業道路的起點,可以為今后的工作、今后的事業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時代構筑舞臺,需要創造精彩。”在馬懷德看來,就業不是終點而是起點,在起點上兢兢業業地做好工作,將收獲長期受用的寶貴財富。
90后博導:沒必要都在大城市使勁“卷”
據北京青年報6日報道,談到目前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全國人大代表王虹表示,隨著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學生數量眾多,已不再是天之驕子,在認清就業形勢同時,就業眼光也不能太局限了。不要局限于那些大家認為好的職業,也不要把區域鎖定在大城市。
1991年出生的王虹是中國礦業大學化工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王虹表示,上大學是為了開拓眼界、學習知識的,是為了更好地建設家鄉而不是逃離家鄉。大學畢業也可以回到農村,用自己學到的知識去建設自己的家鄉?,F在國家也在大力發展鄉村振興,年輕人還是有蠻多事可以干。
總之,職業是沒有優劣之分的,只有你適合不適合的差異。不管你從事什么樣的工作,在哪個賽道上奔跑都能夠取得成功,關鍵是你要往前跑,而不是原地躺平。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只要你做到行業里比較好的,自己的發展肯定是不錯的。相反,大家都在一個行業里擠破頭,你如果墊底,那對自己的發展也是不利的。
對于考公務員熱,王虹認為,年輕人還是要多嘗試,不要給自己的成長畫圈設限。此外,隨著公務員制度改革的推進以及就業大環境逐漸改善,“公務員熱”勢必會降溫。而政府也應該多出臺政策,保障企業員工的權益,免除大家去企業工作的顧慮。
文科生就業難薪資低?
倪閩景委員:差異不在于文理科
最近,一則“211文科男碩士吐槽招聘會均薪5500”的話題受到人們關注。發布這條吐槽視頻的博主是在上海某211高校就讀的研三學生,他的專業是漢語言文學,今年6月即將畢業。
畢業生就業難,文科生就業更難嗎?3月2日,全國政協委員、上??萍拣^館長倪閩景在接受澎湃新聞采訪時稱,“不在于文理科的問題,而在于自身與崗位的契合程度。”他說,“無論是文科理科,文科生要加強科學素養,理科生也要提高人文素養,我認為都很重要的。”
圖片來源:中國教育報視頻截圖
在他看來,工作需要的是綜合能力。“這個時代不一樣了,文科生也要有科學知識,有信息方面的技能。如果是純文科學習,要么是工作以后再拓展學習,要么是大學可以對原來的課程做些調整。”
最根本的是要有終身學習的觀念,“大學學習的東西不可能使用一輩子,進入工作必須開始新的學習。”
薪酬待遇方面,他提到,入職初期可能是人才培養階段,往后隨著貢獻增多,收入待遇也許會逐步提高。“我覺得大學生們不要太在意剛入職的收入,而是要考慮這個工作是不是自己喜歡,有沒有發展前途,要考慮將來的發展才是硬道理。”
2月23日,倪閩景曾表示,要鼓勵大學生做各種各樣的嘗試,不要滿腦子“央國政”。
編輯|盧祥勇 杜恒峰
校對|王月龍
封面圖來源:視覺中國VCG41N931577624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紅星新聞、北京青年報、澎湃新聞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