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全國人大代表、陽光電源董事長曹仁賢:建議根據氫燃料電池發電成本厘定上網電價

每日經濟新聞 2023-03-06 22:18:19

◎今年兩會召開期間,全國人大代表、陽光電源董事長曹仁賢提出了多個關于能源及燃料電池相關的建議。包括盡快確定燃料電池并網電價形成機制、建議盡快重啟CCER市場,加快落實自愿減排市場建設等內容。

◎曹仁賢認為,燃料電池發電度電成本由設備初投資、氫原料和運營成本等構成。隨著技術發展及產業規模化和氫源的多元化,發電效率將進一步提升,系統成本將大幅度降低。建議由價格主管部門根據氫燃料電池的發電成本,盡快厘定上網電價,高于各地標桿電價部分,由國家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資金給予補貼。

每經記者 胥帥    每經編輯 楊夏    

盡快確定燃料電池并網電價形成機制、建議盡快重啟CCER市場,加快落實自愿減排市場建設……在綠電和碳市場備受關注的當下,今年兩會召開期間,全國人大代表、陽光電源(SZ300274,股價118.88元,市值1766億元)董事長曹仁賢就上述關注問題提出建議。

曹仁賢認為,燃料電池發電度電成本由設備初投資、氫原料和運營成本等構成。隨著技術發展及產業規模化和氫源的多元化,發電效率將進一步提升,系統成本將大幅度降低。建議由價格主管部門根據氫燃料電池的發電成本,盡快厘定上網電價,高于各地標桿電價部分,由國家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資金給予補貼。而對于碳市場方面,他建議政府牽頭制定全國及地方碳普惠體系相關管理辦法,加快民間碳普惠體系建設,記錄、量化中小微企業及個人參與低碳場景、踐行減排的行為。

全國人大代表、陽光電源董事長曹仁賢 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燃料電池并網電價要參考成本

自國家“雙碳”目標提出以來,我國可再生能源應用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可再生能源在電力系統占比不斷提高。但由于自身的波動性、間歇性特點,以及我國可再生能源資源分布與能源消納在空間、時間上的不均衡,可再生能源的長期發展受到了一些制約。

全國人大代表、陽光電源董事長曹仁賢認為,在構建新型電力系統進程中,電能與氫能可共同作為綠色能源的終端形態,電氫、氫電耦合是未來能源創新發展的一種路徑。氫儲能具有大規模、長周期、清潔低碳、便于存放的優勢,可實現與電能的相互轉換,對可再生能源消納、灰氫綜合利用、電力系統穩定、移動電源供電以及分布式能源發電都具有重要作用。以氫為燃料的燃料電池具有無污染、無噪音、無排放等優點,可以將氫能轉化為電能輸入電網,也可以作為用戶的自備微型電廠。由此可見,燃料電池發電將對我國深度脫碳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目前燃料電池并網發電的技術還不成熟,政策尚未出臺,燃料電池發電與可再生能源發電、以及傳統煤電上網發電存在較大差異,當前技術主要用于車輛等移動場合。現有的新能源并網發電政策也不適用于燃料電池發電。”曹仁賢指出了目前燃料電池并網發電尚存問題,他對此提出三點建議。

一是要盡快制定燃料電池并網發電管理制度。他認為我國燃料電池發電產業處于發展初期,政策端多集中在交通領域的應用,對發電并網領域關注較少。目前燃料電池發電僅以個別示范方式運行,缺少商業化應用。建議盡快制定燃料電池并網發電管理制度。借鑒早期扶持風、光發電的成功經驗,逐步建立相關制度流程、標準規范,提前出臺相應政策,激發產業潛能。

其次是盡快確定燃料電池并網電價形成機制。燃料電池發電度電成本由設備初投資、氫原料和運營成本等構成。隨著技術發展及產業規模化和氫源的多元化,發電效率將進一步提升,系統成本將大幅度降低。建議由價格主管部門根據氫燃料電池的發電成本,盡快厘定上網電價,高于各地標桿電價部分,由國家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資金給予補貼。具體政策可參照目前光熱發電的政策,實行項目總量控制,并逐步擴大規模,逐步降低補貼強度。

最后是完善燃料電池熱電聯供鼓勵政策。

燃料電池發電過程中伴隨大量熱能產生,熱電聯供系統可以回收部分熱能,進而大幅度提高系統效率。《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提出要因地制宜布局氫燃料電池分布式熱電聯供設施,部分地方政府規劃也提及積極推進氫燃料電池熱電聯供項目的發展。但現行政策仍較粗略,多側重于產業規模及技術的發展方向,缺乏對產業落地的細致指導。建議盡快完善關于燃料電池熱電聯供的扶持政策,鼓勵燃料電池發電項目積極配套熱電聯供系統,提高系統效率和經濟性。

開放機構及個人進入碳市場

對于碳市場,曹仁賢則建議擴大碳市場覆蓋范圍,鼓勵民間自愿交易。

“截至目前,全國碳市場總體運行平穩,但也存在一些問題:非臨近履約期交易清淡,市場活躍度較低;石化、鋼鐵、有色、造紙、化工、建材等工業領域暫未被納入全國碳市場,大量的企業和排放未被納入履約考核;中國核證自愿減排量(CCER)市場暫未重啟,CCER存量不足;民間市場主體缺乏參與碳市場自愿交易的途徑,且可參與交易的品種、交易和管理制度不明確等。”曹仁賢認為,碳市場的覆蓋范圍、行業以及先后順序是碳市場建設的關鍵要素,市場主體交易的活躍度是碳市場能否發揮減排效果和作用的關鍵,這對防止碳泄漏,提高出口產品競爭力,實現公平減排,最終實現“雙碳”目標意義重大。

他建議“十四五”期間將更多行業納入全國碳市場。目前,我國碳市場已納入發電行業,覆蓋全國碳排放量約45%,但還有大量高耗能行業未被納入。建議盡早將水泥、鋼鐵和電解鋁等高能耗行業納入全國碳市場,并盡快明確其納入的時間節點及碳配額分配原則。

其次建議完善并豐富全國碳市場的交易品種和交易方式。碳交易產品和交易方式的多樣化有利于提升市場活躍度,進而加快全國碳市場的市場化進程。最后則是建議全國碳市場設置碳配額有償分配比例,拍賣收入用于支持欠發達地區節能減排項目。逐步引入碳配額通過拍賣方式發放的機制,提升碳配額有償分配的比例,所獲收益用于環境保護、低碳投資和幫扶欠發達地區的節能減排項目。

在積極鼓勵民間市場主體自愿交易方面,他主要建議鼓勵民間市場主體參與碳市場。開放非控排企業、機構及個人進入碳市場,并降低其入市門檻,通過市場化機制增強碳市場的覆蓋面和活躍度。同時建議盡快重啟CCER市場,加快落實自愿減排市場建設。根據不同類別新能源項目的市場存量,項目開發的額外性,甄選出一批符合碳市場交易需求、能穩定推進碳市場有序發展的自愿減排項目。

最后,他建議政府牽頭制定全國及地方碳普惠體系相關管理辦法,加快民間碳普惠體系建設,記錄、量化中小微企業及個人參與低碳場景、踐行減排的行為。企業和個人可通過碳普惠機制獲得官方認可的碳減排量,能自由進入碳市場實現碳減排量的交易變現,或通過政策支持、商業獎勵等消納渠道實現其價值,推動社會形成全面綠色低碳的生產生活方式。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氫燃料電池 全國人大代表動態 陽光電源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阿v网站在线观看,九九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热香蕉在线精品视频播放,欧美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天堂网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 | 亚洲gv不卡中文字幕 | 亚洲字幕一区二区精品 |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一区二区 |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