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小微融資發展與展望研究報告》發布:小微融資存在供給結構性失衡問題

每日經濟新聞 2023-02-16 20:14:52

每經記者 宋欽章    每經編輯 廖丹    

2月16日,信也科技與金蝶信科戰略合作儀式在上海舉行。會上,信也科技聯合中國中小企業協會、艾瑞咨詢、人民日報數字傳播發布了《科技助力小微成長破局·2022年小微融資發展與展望研究報告》(下稱《報告》)。

《報告》旨在關注小微企業融資,展現科技對小微企業及小微融資的賦能作用,對小微企業未來發展作出展望。

《報告》指出,多年以來,小微企業占各類市場主體的比例始終超九成,2021年底已達97%,其中個體工商戶貢獻比例達七成。

值得一提的是,報告提到,小微融資存在供給結構性失衡問題。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小微企業貸款需求空間為104.3萬億元,貸款需求滿足度為48.5%,相比2017年末的41.6%有了較大提升,但仍有53.7萬億元的需求空間未被滿足。其中,2021年末個體工商戶貸款需求空間約20萬億,實際供給規模為6.2萬億,貸款需求滿足度31.7%,低于小微企業整體水平。此外,疫情加劇了個體工商戶群體的借貸需求與還貸壓力。

《報告》還提到,2021年末普惠型小微貸款有余額戶數僅占中國小微戶數的22.5%,小微所獲貸款供給與其對經濟的貢獻規模不匹配。造成這種供給結構性失衡的原因在于,小微企業普遍存在缺乏抵押物、經營管理不完善、報表不規范、缺乏有效評估或證明其信用水平的方式等問題。

此外,信也科技副總裁王士毅在會上也提到,頭部金融機構業務下沉動力不足、小微企業數字化程度較低、供給側機構風控效果與風控成本投入產出難以平衡,也是造成失衡的原因。

《報告》指出,數字科技將是破解小微融資難題的關鍵手段,通過科技賦能小微企業融資業務,引入更多數據,線上化的小微融資業務模式為小微企業長尾群體提供服務正成為業界趨勢,助力小微業務流程高效化、精準化的工作正得以規模化展開。

中國中小企業協會副秘書長聶賢祝在當天的致辭中表示,中國金融供給與市場需求之間還存在較大缺口,特別是對于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自就業主體、創新創業者等長尾市場,融資需求更早、更散、更短、更小,現有的金融服務模式,尤其是信用貸款服務能力很難滿足這類客戶的融資需求。隨著金融科技的快速發展,數字普惠模式已經為破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特別是信用融資難提供了可行路徑。

王士毅表示,長期以來,小微企業面臨著融資難、融資貴的難題,尤其是受經濟動能切換及疫情影響,小微企業面臨著巨大的生存挑戰。此次《報告》的發布,是為了更加客觀、全面地展現小微主體的發展現狀,通過對小微主體融資的研究,破解小微企業融資困境,助力其高質量發展。

封面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劉國梅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小微貸款 企業融資 民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阿v网站在线观看,九九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热香蕉在线精品视频播放,欧美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天堂网亚洲综合在线中文字幕 | 亚洲日韩日本一区二区 | 中文欧美日韩无线码 | 中文字幕精品久久久久久 | 亚另类在线观看 | 精品成年人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