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1-30 13:33:35
每經編輯 李澤東
據央廣網報道,今年春節,作為管控放開后的第一個春節,也是第一波高峰剛剛過去的一個春節。不少人選擇返鄉團圓,也有人選擇外出旅游。多位專家曾預測,醫療衛生資源相對薄弱、醫療服務能力不足的中國農村將經歷大面積的感染,可能形成第二波感染高峰。
轉眼間,春節假期已經結束,令人欣慰的是,專家預測的第二波感染高峰并未發生。
圖片來源:攝圖網-500249588
“現在看來,這個擔憂暫時應該不會出現。”一名基層醫生對記者說,他認為,經過第一波感染高峰以后,人群已經普遍具有了抗體,這可能是春節沒有出現疫情高峰的主因。
“從家鄉返程后是否會有感染風險?從全國的表現上來看,并沒有出現大規模的疫情。”上海市肺科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副主任胡洋近日接受媒體采訪時也說,“大家都剛感染過,身體內還有抗體,短期內再感染的概率是比較低的”。
據紅星新聞報道,近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布的全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情況顯示,新冠病毒感染率呈下降趨勢。專家認為,該情況并非病毒本身發生變化,而是與先前大規模人群感染形成免疫屏障有關,短期內病毒傳播速度會變慢。后期仍有可能出現高峰,但情況不會像去年年底一樣嚴重。
全國報告人群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陽性數及陽性率變化趨勢 圖片來源: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官網于25日發布的全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情況顯示,2022年12月9日至2023年1月23日,各省份報告人群核酸檢測陽性數及陽性率呈現先增加后降低趨勢。2022年12月以來,部分省份建立居民抗原檢測信息收集應用程序(APP),居民可自愿上傳抗原檢測結果。結果顯示,各省份報告抗原檢測量較低,呈現逐漸減少趨勢。
據健康時報27日報道,對于新冠病毒感染率所呈現的下降趨勢,上海中醫藥大學急危重癥研究所所長方邦江教授解釋稱,“新冠病毒傳播漸漸變弱,并非因為病毒本身有重要變化,而是社會面維持一定低水平傳播,鞏固了免疫屏障,加上絕大多數人都感染了,形成了群體免疫,病毒有點‘傳’不動了。”
“春節假期,疫情未出現明顯反彈,在整個流行過程中,未發現新的變異株,我國本輪疫情已近尾聲。”最新一期的《China CDC weekly》(《中國疾病控制中心周報》)刊登的《全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診療和監測數據概述》(以下簡稱《概述》)如此總結。
據澎湃新聞,該《概述》由中國疾控疾控中心1月25日發表。《概述》利用各省報告的監測數據,對2022年12月9日至2023年1月23日,全國新冠病毒感染診療和監測數據進行初步分析。
攝圖網-401676970
《概述》顯示,我國本輪疫情在2022年12月下旬達到高峰,其后不斷下降,各省走勢基本相近,城鄉也基本同步,門(急)診人數、在院重癥人數、在院死亡人數均呈現下降趨勢,至2023年1月下旬全國整體疫情已降低至較低水平,醫療救治壓力進一步放緩。
具體而言,我國核酸檢測陽性率在2022年12月25日達高峰(29.2%),抗原檢測陽性率在12月22日達高峰(21.3%),并均于2023年1月下旬降至6%以下。同時,全國發熱門診就診人數也在2022年12月下旬達峰,單就城市情況來看,北京、天津、河北等省份達峰時間稍早;至2023年1月下旬,發熱門診城鄉就診人數較峰值均下降90%以上。
全國在院患者達峰比感染達峰稍晚,于1月5日達峰,達到162.5萬人;其中陽性重癥患者也在當日達到峰值,為12.8萬人,其后在1月23日回落至3.6萬人。在院死亡病例數于1月4日達到每日峰值4273人,1月23日回落至896人。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紅星新聞、澎湃新聞、央廣網、健康時報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401676970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