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1-29 22:11:47
每經特約評論員 張敬偉
兔年春節,掃去疫情陰霾,迎來春潮涌動。
市場再現久違的消費旺景,假日出游數據甚至出現了“報復性”反彈——阿里發布的2023年春節“暖”消費報告,民宿單量同比增260%,旅游業揚眉“兔”氣。當然,今年春節市場和疫前的2019年相比,很多數據指標還有差距。然而,阻礙市場活力的梗阻已經消除,促進經濟復蘇的動能開始回歸。春節消費的“回暖”,即使沒有超預期系統性的“報復性”消費,但是趨勢向好的恢復性消費已是必然。
文旅部發布消息稱,經測算,今年春節假期全國國內旅游出游約3.08億人次,同比增長23.1%,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88.6%。實現國內旅游收入3758.43億元,同比增長30%,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73.1%。攜程報告稱,旅游市場交出3年來最亮眼成績單,旅游訂單整體較虎年春節假期增長4倍。此外,今年春節檔電影總票房突破67億元,創下歷史第二高的成績。聯合國發布的最新報告預測,中國經濟增速今年將達到4.8%,并將帶動區域經濟增長。
一年之際在于春,兔年春節市場火旺,給中國經濟注入活力,帶來愿景和信心。其實,相比抽象的春節經濟數據,春節期間火熱的消費場景更讓人難忘感懷。彌漫城市鄉村的年俗狂歡,何止煙火氣回歸?
這注定是一個令人難忘的春節,不僅體現在消費市場的回暖,更是市場愿景的轉好和國人信心的回升。畢竟,人們走過了最難捱的3年抗疫,從而迎來乙類乙管后流動的春節——人流動起來、物流活起來、市場流好起來,也給市場大循環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動能。
當然,春節消費向好,并不意味著內需市場的完全修復。畢竟,2019年成為衡量經濟復蘇的參照,3年疫情的所有經濟指標——尤其是內需數據,和2019同期相比不僅具有典型的經濟學意義,也具有現實的民生參考意義。同比增幅超過2019年同期,才預示著相關經濟指標真正走出疫情陰霾,才意味著經濟走上常態化正軌。
盡管如此,市場已經步入常態,生活也掀開新的一頁。有些行業在春節期間正常運轉以提升產能,譬如動力電池行業。各大廠商紛紛通過“提產補貼”“春節補貼”招聘員工。比如,鄭州比亞迪正在招聘的操作工(電池生產制造工作)一職,綜合工資5000~7000元,如果1月全月支援,獎勵最高為1770元;1月10日至31日期間,員工滿勤最高獎勵為1500元;春節留崗考核獎(最高獎勵2000元)。
今年春節,數字人民幣也成為亮點,從線上到線下,從個體商店到大商場,從發紅包到消費券,數字人民幣從鮮見的消費“風尚”到日常的消費“工具”。這也意味著,數字人民幣正在開啟消費新時代。
疫情凜冬過去,市場春天已來。春節假日消費開了好頭,也意味著經濟復蘇可期。
(作者系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員)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