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12-29 22:19:42
◎江蘇容匯通用鋰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南平認為,鋰的價格有點離譜,他同時表示,過熱的行情不會長期持續下去。他提醒從業者,一方面,要廣泛布局,至少要和有資源的企業建立合作關系,另一方面,當前的市場行情并非常態,要重視潛在的行業風險。
◎雅化集團鋰業運營總監岳小奇提出,中下游的企業要充分調研市場、摸清行業形勢,同時應科學決策、理性投資,以實現鋰產業鏈更好發展。
每經記者 胥帥 實習生 羅藝 每經編輯 魏官紅
今年,碳酸鋰的價格一度逼近60萬元/噸,“瘋狂的鋰價”讓鋰成為今年最被關注的原材料商品之一。
最近一段時間的鋰價雖然有降溫跡象,但在今日(12月29日)舉行的2022年中國鋰業年會暨第二屆中國(成都)鋰產業鏈高峰論壇上,仍有嘉賓認為鋰價不正常。江蘇容匯通用鋰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南平認為,鋰的價格有點離譜,他同時表示,過熱的行情不會長期持續下去。從行業資源來看,川西鋰礦的加速開采和鹽湖提鋰技術的提升,讓未來鋰資源供應不會構成制約行業的瓶頸。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胥帥 攝
作為“白色石油”、“二十一世紀的能源金屬”,隨著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發展,鋰的需求水漲船高。而這直接表現在鋰價上,今年碳酸鋰的價格一度逼近60萬元/噸。
在12月29日舉行的2022年中國鋰業年會暨第二屆中國(成都)鋰產業鏈高峰論壇上,與會嘉賓再度提及價格的問題。
“像今年這么高的價格,我是沒法猜出來的。”李南平說道。從歷史來看,鋰精礦經歷每噸80美金到現在6000美金的漲價,碳酸鋰價格已經超過每噸50萬元,“我還是覺得(價格)有點離譜。”
中游鋰鹽環節價格上漲,進而傳導至下游電池,造成電池成本下降預期與原料漲價現實的矛盾。
參與論壇的一名嘉賓就提到,預計到2030年,方形和軟包電池成本將在65美元/千瓦時~70美元/千瓦時的范圍內。但今年,伴隨電池市場的爆發,電芯價格也順勢上漲。至于碳酸鋰,今年同比2020年產量上漲115%,價格上漲1138%。
李南平分析了高鋰價與下游期望相悖的原因,“下游需求爆發,資源供給跟不上,這也是鋰價高漲的重要原因。”但他擔心鋰資源的新進入者把這一價格當作常態,然后吸引更多進入者炒高資源價格,供需錯配的狀況持續。
供給方面,如果在6年前,全球大型鋰輝石供應商就只有雅寶一家。隨著市場景氣度提升,新進入者逐漸增多。明面上的鋰礦項目有很多,但李南平認為其中不乏一些“PPT”鋰礦企業,“最后能不能開,還不能確定。”
但他也認為,這一種過熱的行情不會長期持續下去。他提醒從業者,一方面,要廣泛布局,資源關乎鋰產業的發展,至少要和有資源的企業建立合作關系,另一方面,當前的市場行情并非常態,要重視潛在的行業風險。
雅化集團鋰業運營總監岳小奇也提到,中下游的企業要充分調研市場、摸清行業形勢,同時應科學決策、理性投資,以實現鋰產業鏈更好發展。
隨著各國近年來對鋰資源勘探不斷加大,全球鋰資源量有了較大的增量。當前全球查明鋰儲量1700萬噸,資源量8000萬噸,主要分布在南美“鋰三角”地區,以及澳大利亞、中國、美國、非洲、加拿大等約20個國家。
贛鋒鋰業(SZ002460,股價71.29元,市值1438億元)、盛新鋰能(SZ002240,股價38.65元,市值352億元)、雅化集團(SZ002497,股價23.49元,市值271億元)等鋰企也在嘗試走出去,在海外控股或參股部分鋰資源。但總體上,目前鋰價定價權還在國外,我國鋰資源對外依存度超過七成的制約因素逐漸凸顯。有參會嘉賓建議要協調好國際關系,降低相關因素對企業發展的外部影響,“不能讓走出去的企業孤軍奮戰”。
根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參會掌握的資料,目前我國供給量最大且最具開發潛力的鋰礦主要集中在四川省甘孜州和阿壩州,四川省鋰礦探明鋰資源儲量按氧化鋰計約189萬噸(折LCE約468萬噸),且目前達到勘探程度的資源占比僅31%,增儲空間十分廣闊。需進一步發揮我國多類型的內、外生鋰礦產資源優勢,加大國內的資源開發。
中國鋰資源主要為礦物型和鹽湖型,其中鹽湖鋰資源約占全國總儲量的78.3%,基于當前鋰產品加工較大程度依賴于澳大利亞進口的鋰輝石的現實,我國鋰工業的發展應從硬巖提鋰盡快逐步轉變到從鹽湖鹵水提鋰的大趨勢中來。值得關注的是,西藏是我國鹽湖分布最密集的地區之一,鹽湖數量接近500個,面積大于1平方千米的鹽湖有234個,具有鋰含量高、鎂鋰比低的特點,蘊藏著較大的開發價值。
另外,中國鹽湖提鋰技術經過不斷迭代更新和提升,包括萃取、吸附、膜技術等,鋰產業與十年前比已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曾經長期制約產業發展的提取難度和成本相對較高等情況已有明顯改善。
廈門廈鎢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長曾雷英提到:“十年前,鋰鹽企業的自動化水平還非常低,如今,我們不僅在自動化方面發展日臻成熟,而且邁向了智能化時代。”
然而,當前的鋰資源開采仍面臨內容復雜且時間周期長的阻礙。岳小奇就提到,鋰資源開采需耗時多年,因為礦權審批就涉及總體規劃、環評、礦業權設置區劃等諸多環節,他建議相關部門可進一步精簡審批環節,提升行政效能和服務水平,降低資源開采的時間成本。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111314262985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